學年學期98學年度第1學期
開課單位外交三
課程名稱(中)西洋政治思想史
 (英)History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授課教師郭立民      職稱    專任 副教授
學分數2.0
修別選修
先修科目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循西洋政治思想之發展,說明各時期主要思想家或學派之觀念體系,及其背景、淵源與影響。
課程大綱
(1)古代政治思想―
A、古希臘之城邦政治思想
a、前言
b、Plato
c、Aristotle
B、後城邦時期之古代政治思想
a、前言
b、Cynics,Epicureans,Stoics
c、Polybius
d、Cicero
(2)中古政治思想―
A、前言
B、St.Augustine
C、St.Aquinas
D、John of Salisbury
E、Marsilio of Padua
(3)近代政治思想―
A、前言
B、Machiavelli
C、Bodin
D、Hobbes
E、Locke
F、Rousseau
G、Montesquieu
H、Kant
I、Burke
J、Utilitarianism: Bentham & J.S. Mill
K、Hegel
L、Tocqueville
上課進度
本課程分上、下兩學期講授,進度視學生理解情況彈性調整。
教學方式
講授為主,討論為輔。
教學助理工作項目
課程要求/評分標準
以期末考試為主,課堂表現(出席及參與討論)為輔。
參考書目
一、 原典
Augustine著
2006《上帝之城》,王曉朝譯,人民出版。
Aristotle著
1981 《政治學》,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倫理學》,苗力田等譯,台北:知書房。
Bentham J.著
1995 《政府片論》,沈叔平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時殷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Bodin, Jean著,李衛海 錢俊文譯
2008《主權論》,北京大學出版。
Burke E著,蔣 慶等譯
2001《自由與傳統―柏克政治論文選》,北京:商務印書館。
Cicero著
1997《論共和國、論法律》,王煥生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2005《論至善與至惡》,石敏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Gay Peter著,劉森堯、梁永安合譯
2008《啟蒙運動;上冊: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下冊:自由之科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Hobbes Thomas著,黎思復等譯
1996《利維坦》,北京:商務印書館。
Hegel G. W. F.著,范 揚等譯
1985《法哲學原理》,台北:里仁。
Heywood Andrew著
2009《政治的意識形態》,台北:五南。
Kant I.著,李明輝譯
2002《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台北:聯經。
Locke John著,葉啟芳等譯
1986《政府論次講》,台北:唐山出版社。
Machiavelli Niccolo著
1998a《君主論》,閻克文譯,台北:商務出版社。
1998b《佛羅倫薩史》,李 活譯,台北:商務出版社。
Mill J. S.著
1970《功用主義》,唐 鉞譯,台北:商務出版社。
1986《論自由》,程崇華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7《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吳良健、吳衡康譯譯,台北:網路與書。
Montesquieu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著,張雁深譯
1998《論法的精神》,台北:商務出版社。
Plato著
1980《柏拉圖理想國》,侯 健譯,台北:聯經。
1997《柏拉圖全集》,王曉朝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法律篇》,張智仁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柏拉圖的「會飲」》,劉小楓等譯,北京:華夏。
Rousseau J. J. 著
1986《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李常山譯,台北:唐山出版社。
1987《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台北:唐山。
1994《懺悔錄》,田曉譯,長春:時代文藝。
1996《孤獨散步者的遐思》,熊希偉譯,北京:華齡。
2004《愛彌兒》,李平匯譯,北京:商務。
Thucydides著,謝德風譯
2000《波羅奔尼撒戰爭史》,台北:商務出版社。
Tocqueville Alexia de著,秦修明等譯
2000《民主在美國》,台北:貓頭鷹。
Voegelin, Eric著,華東師範大學譯
2009《政治觀念史稿(第三卷):中世纪晚期》,華東師範大學。

二、專書
Andrew Deane H.
1963.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deas of St. Augustin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Arendt著,孫傳釗譯
2007《馬克思與西方政治思想傳統》,江蘇人民出版。
Aron Raymond Daniel Bell著,陸象淦譯
2008《托克維爾與民主精神》,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Berlin I. 著,胡傳勝譯
2003《自由論》(《自由四論》擴充版),南京:譯林。
Boman Thorluef著,吳勇立譯
2007《希伯來與希臘思想比較》,上海:上海書店。
Brinton Crane.
1963. Ideas and Men: the 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de Coulanges Fustel著,譚立鑄譯
2006《古代城邦:古希臘羅馬祭祀.權利和政制研究》,華東師範。
Copleston Frederick著,傅佩榮等譯
1997《西洋哲學史》,台北:黎明文化。
D'Entreves A.P.著,李日章譯
1984《自然法 - 法律哲學導論》,台北:聯經。
Gildin Hilail著,尚新建、王凌云譯
2006 《設計論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北京:華夏。
Hardin, Russell著,王歡 申明民譯
2009《自由主義、憲政主義和民主》,商務印書館。
Heywood, Andrew .著,陳思賢譯
2009《政治的意識型態》,台北:五南。
Heer Friedrick著,趙復三譯
2007《歐洲思想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Macpherson C. B.著,楊肅獻譯
1983 《柏克》,台北:聯經。
Mannheim Karl著,李朝暉、牟建軍譯
2002《保守主義》,南京:譯林。
Martinich A. P.
2005. Hobbes.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McClelland J.S.著,彭懷棟譯
2000《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商周文化。
Russell Bertrand著
1985《西方哲學史》,台北:五南書局。
Sabine George H. & Thomas L. Thorson.
1973.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y. Hindale Illinois: Dryden Press.
Singer Peter著,李日章譯
1984《黑格爾》,台北:聯經。
Skinner Quentin.
1978.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kinner Quentin著,蔡英文譯
1983《馬基維利》,台北:聯經。
Strauss Leo. & Joseph Cropsey.
1987.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trauss Leo著
2001《霍布斯的政治哲學》,申彤譯,南京:譯林。
2003《關於馬基雅維里的思考》,申彤譯,南京:譯林。
Tarnas Richard著,王又如譯
1995《西方心靈的激情》,台北:正中。
Taylor Charles著,張國清譯
2004《黑格爾》,南京:譯林。
Thorley John著,王瓊淑譯
1999《雅典的民主》,台北:麥田。
VincentAndrew 著,袁久红譯
2005《現代政治意識形態》,江蘇人民。
Wallas, Graham著,陳思澤譯
2006《政治中的人性》,風雲論壇。
Watson Peter著 朱進東等譯
2006《二十世紀思想史》,上海譯文出版。
卡斯代爾?布舒奇著,譚立鑄譯
2006《「法義」導論》,北京:華夏。
林國華
2005《詩歌與歷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上海:上海三聯。
2006《古典的「立法詩」——政治哲學主題研究》,北京:華夏。
丁耘主編
2006《什麼是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
張明貴
1986《約翰彌爾》,台北:東大。
陳思賢
1998《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國篇》,台北:五南。
1999《西洋政治思想史:古典世界篇》,台北:五南。
2004《西洋政治思想史:中世紀篇》,台北:五南。
2008《西洋政治思想史:近代英國篇》,台北:五南。
曾仰如
1989《亞里斯多德》,台北:東大。
劉擎
2008《權威的理由?中西政治思想與正當性觀念》,新星。
鄒文海
1972《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
顧肅
2006《理想國以後――政治哲學與法學論札》,南京:江蘇人民。


三、期刊及專書論文
江宜樺
1995〈政治是什麼?---試析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9期。
1998〈康士坦論自由、平等與民主政治〉,《東吳政治學報》,第9期。
1999〈托克維爾論自由、平等與民主政治〉,《台灣哲學研究》,第2期。
2001〈約翰.密爾論自由、功效與民主政治〉,《自由主義》,蔡英文、張福建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
2005〈西方「政治」概念之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2期。
2006 〈價值相對主義的時代〉,《思想》,第1期,頁1-16 。
孫善豪
2004〈馬克思理論中「共產主義」觀念的作用〉,《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6期,頁23-36。
許國賢
2000〈恐懼感與政治〉,《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2卷第1期。
陳思賢
1997〈選擇信仰的空間---奧古斯丁異端導正論與洛克寬容論〉,《政治科學論叢》,第8期。
1999〈近代自由主義政治的古典前驅:希臘化時代反城邦政治與自然法的興起〉,《政治科學論叢》,第10期。
2000〈天上的戰爭與人間的戰爭:彌爾頓《失樂園》與十七世紀英國政治〉,《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
2002〈「君王如神祇,庶民如撒旦」: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之政治觀〉,《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
2005〈野蠻與宗教:柯靈烏《新利維坦》與其政治思想中的文明兩極〉,《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43卷第4期,頁133-172。
蔡英文
2005〈基進民主理論的政治思辯〉,《政治科學論叢》,第23卷,頁1-26。
蕭高彥
1998〈馬基維利論政治秩序------一個形上學的考察〉,《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頁145-172。
2001a〈立法家、政治空間、與民族文化------盧梭的政治創造論〉,《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頁25-46。
2001b〈從共和主義到激進民主---盧梭的政治秩序論〉,《自由主義》,蔡英文、張福建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
2002〈西塞羅與馬基維利論政治道德〉,《政治科學論叢》,第16期,頁1-28。
錢永祥
2005〈歷史的公共用途:認同與批判的殊途抉擇〉,《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7期,頁235-39。
蘇文流
2002〈洛克的同意論〉,《政治科學論叢》,第17期,頁199-218。

課程相關連結
本課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