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比較勞動關係與政策

Course Name: Comparative Labor Relations and Labor Policy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正確認識社會經濟性質,是思索社會問題並進一步提出解方的必要功課。當今國際社會中絕大多數國家是奉行資本主義的這套價值體系,因而也衍生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諸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心理等問題與挑戰,例如傳統農業社會少見的雇傭關係,卻是資本主義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關係,甚至具有支配地位,這個改變直接衝擊並超越民法體系的規範範疇,因為僱傭關係中的兩造當事人顯非民法的假設前提,故而後續才會出現勞動法體系的發展,其中明令禁止就業歧視,訂定最低工資/基本工資的保護,實施勞工保險,甚至在制定個體勞動法制 (如勞動基準法)之外,還要再來訂定集體勞動法制(如工會法、團體協商法、勞資爭議處理法,俗稱的勞動三法)。其次,傳統典型的勞資雇用關係在退潮中,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非典型雇用的盛行,再加上數位經濟或平台經濟的興起,這對傳統以典型雇傭關係為藍本所建立起來的勞動法體系也構成極大的衝擊,各國仍在摸索因應解方。

    這門課提供大家一個往根源處理解社會現象與問題的機會之外,將聚焦於介紹我國勞動關係與政策,同時比較國內外相關政策之內容與特色,例如比較德國、歐盟、國勞組織(ILO)或其他國家之發展策略,以助思考我國由待改善與規畫之方針。課堂報告形式不拘,可自法律學、社會學、經濟學或政策層面提出討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不同背景的同學,透過本課程,對於我國與各國因應當代勞動關係之問題與挑戰之處理方式與相關規範有基本認識。
    2. 經由本課程訓練研究能力培養撰寫報告能力,以及未來論文協作、閱讀外文之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上課須知

    課程概述

    (第1週劉梅君老師)

    上課

    2

    工時議題

    我國特別休假制度近年之政策變化

    (第2-9週吳姿慧老師)

    上課

    3

    工資議題

    從基本工資至最低工資法制化之政策

    上課

    4

    就業安全

    德國與我國因應無薪休假之法制政策與變化

    上課

    5

    教師節補假

    國定假日

    停班停課

    6

    中秋節

    國定假日

    停班停課

    7

    社會安全

    德國與我國近年育嬰留職停彈性化政策

    上課

    8

    職業安全

    現代職業災害政策發展與職場性騷擾防治政策

    上課

    9

    集體勞資關係

    認識我國與美、日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

    上課

    10

     

    自第10週起劉梅君老師授課(內容詳見下述)

     

    11

     

    內容詳見下述

     

    12

     

    內容詳見下述

     

    13

     

    內容詳見下述

     

    14

     

    內容詳見下述

     

    15

     

    內容詳見下述

     

    16

     

    內容詳見下述

     

    ★ 本課程授課老師將安排6小時自主學習課程進度,將於學期課堂公告

     

    劉梅君老師 每週課程介紹:

    9/1,資本主義經濟邏輯與今日各種社會問題/現象的關聯?
    為何在民刑法體系後,出現勞動法體系及與之密切相應的社會法體系? 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徵?勞資關係的本質?社會不平等與資本主義的關聯?為何要關心社會不平等及尊嚴勞動(decent work)的問題?
    許多大家熟悉的現象與議題,正挑戰著我國的法制與勞資雙方。例如:
    1、為何會有「血汗工廠/血汗勞動」(sweatshop factory/sweat job),其出現的脈絡?(血汗高教? 血汗醫療? 血汗超商? …) *壓低生產成本-工廠從第一世界外移出去;雇用更為廉價的童工、女工;工作場所安全衛生、環境汙染等成本被犧牲(race to the bottom) *迅速交貨-經常性長工時、加班 *縮短檔期-刺激消費 快時尚、國際高檔時尚/精品品牌 logo 光鮮亮麗的生產背後?
    2、勞工的[離線權]、[危險退避權]、[吹哨者保護條款];資方的[競業禁止條款]等在實際勞動現場引發諸多爭議。
    3、我們日常生活中熟悉或聽聞的現象及議題,與勞動有何關聯?例如( 1)、快時尚的光鮮亮麗 (Made in Bangladesh) ;(2)、24 小時不打烊超商; (3)、沒有老本,員工也能營運嗎?(The Take) ;(4)、勞動合作社,既古老又陌生的組織?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Cy3UOGgx8);( 5)、「全民基本收入制」(UBI)是勞動者的解放? 或 Thomas Pikkety 的「全民最低繼承制」(minimum inheritance for all),是低薪、失業、缺乏意義工作的出路? ;(6)、平台經濟,服務供需雙方,雙贏? 勞動者基本權益如何維護?( 7)、罷工,是誰不負責任? (8)、外籍移工,modern hero, modern slave? (9)、勞動力(人力資本)的養成,誰的責任? (10)、企業 CSR 是什麼?最能彰顯 CSR 的行動是什麼?

    閱讀建議: 1、勞動法新論(黃越欽,2015,第五版,翰蘆出版社) ;2、二十一世紀資本論(Thomas Pikkety,中譯版,2015,衛城出版社);3、真實烏托邦(E.O. Wright,2010,中譯版,群學出版社)

    影片建議:[Where to invade next]

    11/3、合作經濟+勞動者自主自決的出路-勞動合作社的國際趨勢
    勞動合作社目的,去除剝削勞動者的另類就業可能。 勞資關係是勞小資大的權力不平等關係,內含必然剝削關系。因此工人自主合 作組織是另種掙脫剝削關係的出路嗎? 人類歷史上曾經實驗及現在正在進行的勞動合作模式有哪些?它可以是資本主義 制度下工人的另類出路嗎? 閱讀建議: 洪敬舒、張烽益 (2021),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勞工陣 線協會出版 西班牙 Mondragon 工人合作社的個案,請參閱其公布於網站上的年報。

    11/10、就業歧視、優惠待遇、職業隔離
    為何會產生就業歧視?何謂「平等」?機會平等?優惠待遇?實質平等? 何謂「歧視」?直接歧視?間接歧視?交叉歧視? 何謂職場多元化(diversity)?美國的 Affirmative Action、英國採行的 tie break 及 CEDAW 第四款的「暫行特別 措施」(temporary special measures)的意義? 工作平等與母性保護的關係,衝突?母性保護是誰的責任?懷孕歧視的樣態?為何要有女性保障名額?男女薪資差距,如何看待? 西方 Pay Equity, Comparable Worth 立法之始末,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對女性就業權益的影響?
    何謂職業隔離?(水平隔離及垂直隔離),原因及影響? 何謂「玻璃天花板」現象(Glass Ceiling Effect)?「母職牆」(maternal wall)? 「父職紅利」(paternal dividend)

    建議閱讀:
    1、各國就業歧視法制之研究(焦興鎧、張鑫隆、邱羽凡、顏雅婷,2019,勞動 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2、國內外就業歧視法制之最新發展―兼論就業上年齡、性傾向及出生地歧視之 爭議(焦興鎧,2007,《法令月刊》,第 58 卷第 4 期: 515-541)
    3、美國就業歧視法治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應有之發展(鄭津津,2003, 《台大法學論叢》,第 32 卷第 4 期:135-205)
    4、When is positive action not positive action? Exploring the conceptual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tie-break criterion in the UK Equality Act 2010(Johns,N. et al., 2014,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第 33 卷第 1 期)
    5、工作平等與優惠之平衡-美國經驗之借鏡(焦興鎧,2011,《國家菁英》, 26:9-34)
    6、職場揮之不去的父權幽靈—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與對策 (劉梅君,2019,性 別筆記,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網頁)
    7、超越「保護」與「限制」的女性主義爭辯:以「勞動基準法」女性夜間工作 及延長工時規定為例(劉梅君,2007,政大勞動學報)
    8、The Double-Bind Dilemma of women in Leadership (Catalyst,2007)
    9、Women ‘Take Care’, Men ‘Take Charge’: Stereotyping of US Business leader Exposed(Catalyst, 2005)

    11/17、雇用/勞動非典型化、彈性安全與職災
    資本主義全球化,企業組織與經營及勞資關係本質已不同於往昔,資本要求 「去管制」下,如何既彈性又安全? 職業傷病的勞動體制成因 職業傷病認定的背後的複雜勢力之角力(國家、雇主、醫師、工人) 職場不正義、霸凌與職災的關係

    閱讀建議:
    1、ILO(2013),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Precarious Work: A Workers’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 5(1).
    2、Jørgensen, Henning & Madsen, Per Kongshøj (eds.) (2007),Flexicurity and beyond: finding a new agenda for the European social model. Copenhagen, Denmark.
    3、Blanpain, Roger (2008) Global labour market : from globalization to flexicurity, Austin [Tex.] :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4、WHO (2007)Employment Conditions and Health Inequalities. 鄭雅文、鄭峰齊(主編)(2013),職業,病了嗎?群學出版社
    5、高有志、黃怡翎(2015),過勞之島,台灣職業安全衛生連線出版。
    6、林宜平(2011),死了幾位電子廠女工之後:有機溶劑的健康風險爭議,科技、醫 療與社會,月旦出版,61-112。

    11/24、青年勞動挑戰
    什麼是青年 YO—YO 現象? FREETER 族是什麼?NEET 族又是什麼? 青年勞動的迷思與困境? 提升教育程度,或加強產學合作,有助於青年就業嗎? 青年勞動者有「過度教育」問題嗎?

    閱讀建議:
    1、Eurofound (2014), Mapping youth transitions in Europe,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Luxembourg.
    2、Blanpain, Roger, et al.(2010) Labour productivity,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youth employment : comparative developments and global responses. Austin, Tex. :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3、劉梅君(2014)被綁架的世代—教育與職業的漩渦,社區發展季刊,146 期。
    4、曾敏傑、賴柑羽(2014)台灣飛特族青年就業變遷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 146 期。

    12/1、AI 對勞動者的影響?UBI或MIFA會是解方?
    AI 來襲,立即衝擊許多行業的就業者,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但也帶來隱 憂,如何看待並定位 AI?
    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與資本主義這套政治經濟體制的關聯? 何以這些年 UBI 在歐洲成為日漸重視的概念與行動? UBI 掀起的疑慮與爭議? minimum inheritance for all(MIFA)會是進步國家建立社會安全、基本收入、免費 教育及醫療制度之後,邁向平等社會的最後一步?

    閱讀建議:

    1、Torry, Malcolm (2013) Money for everyone: why we need a citizen's income. Bristol, UK ; Chicageo, IL : Policy Press, University of Bristol.

    12/8、移工所帶來的勞動與社會挑戰
     「外勞問題」,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誰的問題?什麼政經結構下的產物? 外勞政策的階級意涵:藍白大不同的外勞族群 外勞 vs.本勞,主流勞動場域帶給他們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勞動經驗?勞動結果? 資本主義社會對外籍勞動力的偏見與歧視 移工的勞動處境,準奴隸狀態嗎? 國際社會近年醞釀的 Modern slavery act 與這 個問題的關聯? 移工的社會性挑戰?外勞與台灣失業問題的關係? 留才久用政策,有效嗎? ILO 及 UN 對移工所頒布的公約是怎麼說的?

    閱讀建議:

    1、逃跑外勞,逃—我們寶島,他們的牢,四方報編譯,民 101 年。
    2、顧玉玲,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刻印出版,民國 97 年。
    3、回家,刻印出版,民國 103 年。 夏曉鵑(編),騷動流移,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民國 98 年。
    4、劉梅君,【「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騷動流移,台社出版,2009。
    5、Jurado, Elena & Brochmann, Grete (2013) Europe's immigration challenge : reconciling work, welfare and mobility. London ; New York : I.B.
    6、Tauris. Shelley, Toby (2007) Exploited : migrant labour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 London ; New York :Zed Books.
    7、Mapes. Kathleen (2009) Sweet tyranny : migrant labor, industrial agriculture, and imperial politics.Urbana, Ill.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8、Cohen, Robin (2006) Migration and its enemies : global capital, migrant labour, and the nation-state. Aldershot, Hampshire, England ; Burlington, Vt. : Ashgate.

    12/15、勞動司法訴訟常見爭議:最低服務期限、禁止競業條款、調動工作的合理性、危險退避權、吹哨人保護、勞動三權?這些常見於訴訟、勞資糾紛調解或不當勞動行為的勞動法令,對勞資雙方的影響維和?為何會有競業禁止條款的出現?誰的利益被保護?又誰要付出代價? 勞動三權的發展現況? 罷工的限制與合理性? 空服員罷工所凸顯的勞動意識、勞資關係及民眾認識的問題

    建議閱讀:

    1、劉梅君,(2003)。「競業禁止條款」爭議淺論:背景、發展與問題,萬國法律 (第 131 期),
    2、邱羽凡,(2019)。最低服務年限條款要件之分析-新北地院105年度種勞檢字第15號民事判決評釋。
    3、陳正良,徐婉寧,邱羽凡,黃鼎佑,顏雅婷,黃韋翔,(編譯著,2023),我國勞工離職後競業禁止條款樣態及爭議處理之探討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 研究所出版。
    4、劉梅君,2020,勞動三權的昨日今生:兼淺談台灣罷工行動的若干爭議,台灣人權學刊。
    5、邱羽凡,2009,勞動爭議行為之意義及其與罷工糾察之關係 。全國律師 。 6、邱羽凡,2019,禁搭便車條款法律問題 ,臺灣法學雜誌 。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成績評量方式如下:
    1. 劉梅君、吳姿慧兩位老師學期總成績,各佔50%
    2. 均為「繳交報告+課堂參與及出席狀況」;報告繳交時間、內容與格式等,由兩位老師課堂中各自說明

    ●經108.01.17(四)行管碩第100次學程委員會會議決議,「學程辦公室點名,四次缺席(含)以上者,本課程修業成績視為不及格」。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詳見每週進度與講義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