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萬葉集》詩歌與日本文化

Course Name: The Poetry of the Manyousyuu and Japanese Cultur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萬葉集》為主要文本。《萬葉集》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歌集,成書於八世紀,收錄了約四千五百首和歌,其歷史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該書對於後世文學藝術的發展、日本思想的傳承以及語言的演變,具有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因此被視為日本民族文化與語言發展的源頭之一。 近年來,因新年號「令和」出自《萬葉集》,以及動畫《夏目友人帳》、小說《言葉之庭》等作品的助力,使得《萬葉集》更為大眾所熟知。

      本課程將藉此契機,精選《萬葉集》中重要歌人(如雄略天皇、中大兄皇子、額田王、大津皇子、持統天皇、山部赤人、大伴旅人、山上憶良、高橋虫麻呂、大伴家持)之代表作品,並涵蓋東歌、防人歌等篇章,深入解析《萬葉集》的歌人背景、和歌型態、修辭技巧及創作意圖,同時探討和歌背後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期使學習者在鑑賞和歌的同時,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

 

教材:以『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萬葉集』之文本為主+教師自製講義

備註:本課程將使用MOODLE以及AI進行延伸學習。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本課程之課程目標:

    (1)以『萬葉集』為對象,透過文本分析、修辭等解說,以培養學生可以讀懂和歌內容,以及賞析日本古典和歌的能力。

    (2)透過介紹歌者、和歌之社會文化、時代背景等等,以培養學生可以理解和歌之情境,達到鑑賞和歌以及理解文化之目的。

     

    (二)基於上述之課程目標,本課程主要內容可分以下四部份:

    (1)和歌文學概論

    (2)和歌之修辭

    (3)萬葉集之和歌與歌人分析

    (4)萬葉時代之文化背景分析

     

    (三)透過前述之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本課程預計能為學習者帶來以下的學習成就:

    (1)對日本和歌創作與表現之賞析

    (2)鑑賞和歌,並理解其背後的社會文化

    (3)從文化中理解文學,從文學中窺看文化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請參照以下十六週課程進度。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容與指定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9/2)

    課程簡介

    《萬葉集》概要

    課程大綱

    主要歌人、分期、萬葉假名

    2

    (9/9)

    籠もよ み籠持ち⋯⋯⋯(卷一‧1)

    萬葉集》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雄略天皇歌

     

    3

    (9/16)

    香具山は畝傍雄雄しと⋯⋯⋯(卷一‧13)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中大兄皇子

     

    4

    (9/23)

    あかねさす 紫草野行き⋯⋯⋯(卷一‧20)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額田王歌歌

    5

    (9/30)

    春過ぎて 夏来るらし⋯⋯⋯⋯(卷一‧28)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天皇

    6

    (10/7)

    百伝ふ 磐余の池に⋯⋯⋯⋯⋯(卷三‧416)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大津皇子歌

    7

    (10/14)

    鳴る神の 少し響みてさし曇り⋯⋯⋯⋯  (卷十一‧2513)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柿本人麻呂歌集》出

    8

    (10/21)

    葛飾の 真間の入江に⋯⋯⋯(卷三‧433)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山部赤人

    9

    (10/28)

    期中評量

     

    期中評量

     

    期中評量

     

    10

    (11/4)

    わが園に 梅の花散る⋯⋯⋯⋯(卷五‧822)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大伴旅人

    11

    (11/11)

    銀も 金も玉も⋯⋯⋯⋯ (卷五‧803)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山上憶良

    12

    (11/18)

    墓の上に 枝靡けり⋯⋯⋯⋯(卷九‧1811)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高橋虫麻呂

    13

    (11/25)

    春の野に草食む駒の⋯⋯⋯⋯(卷十四‧3532)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東歌

     

    14

    (12/2)

    防人に立ちし朝けの⋯⋯⋯⋯ (卷十四‧3569)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防人歌

    15

    (12/9)

    新しき 年の初めの⋯⋯⋯⋯(卷二十‧4516)

    新編日本古典文學全集文本+講義

    大伴家持

    16

    (12/16)

    期末評量

    期末評量

    期末評量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5%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期中口頭報告30% 

    期末口頭報告30% 

    課堂小作業20%

    課堂表現(含出缺席、上課是否積極參與討論等)2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小島憲之等校注・訳(一九九五~一九九六)『萬葉集①~④』(新編日本古典文学全集六~九,東京:小学館

    桜井満編修(一九七六)『必携 万葉集要覧』,東京:桜楓社

    上村悦子(一九八一)『万葉集入門』,東京:講談社

    稲岡耕二編(一九八一年第二版)『萬葉集必携一』,東京:學燈社

    神野志隆光(二〇一〇)『万葉集鑑賞事典』,東京:講談社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在教師的指定範圍中使用。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