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為歐文系西班牙語組三年級必修之學期課,此門課為同學首次接觸之翻譯課程,本學期計畫從建立翻譯概念著手,並讓同學明白過去及目前社會的翻譯需求,以培養翻譯基本素養。課程內容為西班牙語翻譯成中文的練習,以及西語小說中譯與原著之對照與欣賞。翻譯練習主要以書面短句翻譯,輔以課堂說明,檢討可譯性及翻譯的方式是否恰當。西語小說欣賞以現代小說為主,引導同學接觸翻譯作品,嘗試翻譯批評及認識翻譯工作概況。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學習成效:培養學生外語讀、寫能力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9/3 |
課程導言 |
翻譯的概念 |
文本閱讀 |
2 |
4 |
2 9/10 |
類型翻譯 |
民生翻譯:「食」指大動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3 9/17 |
類型翻譯 |
翻譯文本中的「食」全十美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4 9/24 |
專題演講 |
拉丁美洲與跨文化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5 10/1 |
翻譯策略 |
翻譯中的兩難:直譯vs.意譯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6 10/8 |
翻譯策略 |
選邊站:靠近作者? 靠近讀者?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7 10/15 |
專題演講 |
佛經翻譯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8 10/22 |
期中考試 |
||||
9 10/29 |
專題演講 |
文本翻譯 |
翻譯實作&討論 |
2 |
4 |
10 10/5 |
小組報告 1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1 11/12 |
小組報告 2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2 11/19 |
小組報告3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3 11/26 |
小組報告4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4 12/3 |
小組報告5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5 12/10 |
小組報告6 |
口頭報告&翻譯實作 |
教講&互評 |
2 |
4 |
16 12/17 |
期末考試 |
一、評量配分
評分方式(例如:小考、期中考、期末考、出席率…等) |
占分比例 |
課堂參與(含出席率) |
15% |
作業 |
20% |
期中/ 期末考試 |
40% |
小組報告 |
25% |
二、小考及期中考試藍圖
測驗知識認知項目 測驗內容與形式 |
記憶 |
理解 |
應用 |
獨立思考 (分析、綜合、評鑑) |
佔分 |
翻譯 |
20% |
30% |
30% |
20% |
100% |
合計 |
20% |
30% |
30% |
20% |
100% |
三、小考及期中考試評量尺規(Rubrics)
項目 |
翻譯目的 |
翻譯格式 |
註釋內容 |
語法&文字 |
優 A 10~9 |
譯文脈絡清楚, 關注讀者與目標, 並聚焦每一個翻譯單位的細節。 |
展現對細節的重視並成功地達成某一領域或任務的廣泛要求,包含組織、內容、編排、格式和文體選擇。 |
譯者有技巧地使用高品質、可靠、相關證據來發展文中的想法,以適於文章規範與體裁。 |
使用優美的文字將清楚且流暢的意思有技巧地傳遞給讀者,幾乎沒有錯誤。 |
佳 B 8~7 |
譯文考慮到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並聚焦於所負的任務。 |
展現出在某領域或任務的重要格式,包含組織、內容、演示以及文體選擇。
|
譯者經常使用可靠、相關的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以符合規範與體裁。 |
使用直接的語言來傳達意思給讀者,文字使用鮮少錯誤。 |
普通C 6~5 |
譯文覺察到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開始注意到所負的任務。 |
遵循某領域或任務的預期來做基本的文字組織與演示。 |
譯者嘗試使用可靠、相關的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以貼近規範與體裁。 |
大多時候可以傳達清楚的意思給讀者,雖然偶爾會有些文字上的錯誤。 |
待改進D 4~3 |
譯文極少注意到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無視於所負的任務。 |
嘗試使用一致性、系統性的來做基本的文字組織與演示。 |
譯者嘗試使用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 |
有時因使用文字錯誤而有損所要表達的意思。 |
四、口頭報告評量尺規(Rubrics)範例
項目 |
組織 25% |
核心訊息25% |
語言 25% |
表達 15% |
輔助材料 10% |
優 A 10~9 |
可明確及一致地觀察到話語中的組織模式(具體的介紹、總結、材料和轉換),且具技巧可看出文稿的凝聚性。 |
核心訊息引人注目(恰當地說明、適當地重複論述、令人難忘且擁有強烈證據)。 |
所選擇的語言充滿想像力、吸引力且令人難忘,可強化溝通效果。 |
表達方式(姿勢、手勢、眼神和聲音)使溝通內容引人注目,說者顯得光彩自信。 |
多類型的輔助材料(有關部門提供的解釋、範例、插圖、統計、類比、報價),顯著地支持內容或建立說者的可信度與權威性。 |
佳 B 8~7 |
可明確及一致地觀察到話語中的組織模式(具體的介紹、總結、材料和轉換)。 |
核心訊息明確且一致,並擁有輔助材料支持。 |
所選擇的語言經過深思熟慮、能大部分地展現溝通效果,且合宜於聽者。 |
表達方式(姿勢、手勢、眼神和聲音)使溝通內容變得有趣,說者顯得自在。 |
適當的輔助材料(有關部門提供的解釋、範例、插圖、統計、類比、報價),普遍地支持內容或建立說者的可信度與權威性。 |
普通C 6~5 |
間歇性地觀察到話語中的組織模式(具體的介紹、總結、材料和轉換)。 |
可最低限度地理解核心訊息,但沒有重複論述且令人易忘 |
所選擇的語言平凡普通、能部分地展現溝通效果,且合宜於聽者。 |
表達方式(姿勢、手勢、眼神和聲音)有助於理解溝通內容,說者顯得猶豫。 |
適當的輔助材料(有關部門提供的解釋、範例、插圖、統計、類比、報價),可部分支持內容或建立說者的可信度與權威性。 |
待改進D 4~3 |
無法觀察到話語中的組織模式(具體的介紹、總結、材料和轉換)。
|
可推斷核心訊息,但在話語中沒有明確表達。 |
所選擇的語言不清楚、無法展現溝通效果,且不適於聽者。 |
表達方式(姿勢、手勢、眼神和聲音)有礙於理解溝通內容,說者顯得不適。 |
不足的輔助材料(有關部門提供的解釋、範例、插圖、統計、類比、報價),難以支持內容或建立說者的可信度與權威性。 |
五、書面報告評量尺規(Rubrics)範例
項目 |
書寫內容與目的 20% |
內容發展20% |
書寫類型與格式20% |
來源與證據20% |
語法與力道的控制20% |
優 A 10~9 |
文章透過了解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來聚焦每一個工作的細節要素。 |
利用適當、相關且引人注目的內容來說明對題目的掌握、傳遞作者的理解並形塑整體作品。 |
展現對細節的重視並成功地達成某一領域或任務的廣泛要求,包含組織、內容、編排、格式和文體選擇。 |
作者有技巧地使用高品質、可靠、相關證據來發展文中的想法,以適於文章規範與體裁。 |
使用優美的文字將清楚且流暢的意思有技巧地傳遞給讀者,幾乎沒有錯誤。 |
佳 B 8~7 |
文章考慮到脈絡、讀與目標的存在,並聚焦於所負的任務。 |
利用適當、相關且引人注目的內容,來發展並形塑整體作品。 |
展現出在某領域或任務的重要格式,包含組織、內容、演示以及文體選擇。 |
作者經常使用可靠、相關的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以符合規範與體裁。 |
使用直接的語言來傳達意思給讀者,文字使用鮮少錯誤。 |
普通C 6~5 |
文章覺察到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開始注意到所負的任務。 |
利用適當和相關的內容,發展絕大部分有關於作品的想法。 |
遵循某領域或任務的預期來做基本的文字組織與演示。 |
作者嘗試使用可靠、相關的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以貼近規範與體裁。 |
大多時候可以傳達清楚的意思給讀者,雖然偶爾會有些文字上的錯誤。 |
待改進D 4~3 |
文章極少注意到脈絡、讀者與目標的存在。無視於所負的任務。 |
利用適當和相關的內容,發展一部分與作品有關於作品的簡單想法。 |
嘗試使用一致性、系統性的來做基本的文字組織與演示。 |
作者嘗試使用證據來支持文中的想法。 |
有時因使用文字錯誤而有損所要表達的意思。 |
教師自行製作之翻譯教材
數位平台:moodle
網路社群:line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