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韓國近代史

Course Name: History of Modern Korea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13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朝鮮半島的情勢在近、現代史中,曾經兩度影響台灣並且改變了台灣的命運,其一是「東學農民革命」引發清日甲午戰爭,台灣被李鴻章在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無端成為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地;其二是1950年6月爆發的韓戰,讓台灣在國際孤立中獲救。尤其,朝鮮半島糾結在列強利益競逐之下,在近代戰禍、被殖民等悲劇歷史不斷循環。時至二十一世紀,列強以朝鮮半島為跳板、或為戰略據點的局面並未改變。為探索過去兩甲子之間,從朝鮮後期以迄於獨立建國以及韓戰南北分裂,近代史的事件如何影響後續的情勢發展,讓學生能夠對近代朝鮮有基本的知識,之後再進入現代韓國。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韓國近代史的地緣政治從十九世紀迄今,始終未曾改變。即使2025年6月上任的李在明總統,原先打著「平衡外交」的口號,後來改為「務實外交」,因為夾在美、中、日、朝四邊關係之中的南韓,根本不可能做到「平衡」的角色。這門課的學習目標與成效,希望讓學生「以古鑑今」,何以朝鮮無法走出[困境]。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第01週, 介紹課程內容與課程讀物

    第02週, 韓日世仇歷史(壬辰倭亂)、明成皇后MV,以迄於當代

    第03週, 朝鮮前期概述建國(李成桂與鄭道傳)

    第04週, 朝鮮前期(世宗大王)、中期(燕山君)概述

    第05週, 朝鮮後期的黨爭兩班的瓦解

    第06週, 朝鮮後期的民眾運動

    第07週, 自主考驗期(大院君改革、鎖國與甲申政變)

    第08週, 東學革命與清日戰爭

    第10週, 乙未事變與民眾覺醒

    第11週, 日本殖民支配與安重根(民族主義運動)

    第12週, 三一獨立運動、日帝下的抗日鬥爭

    第13週, 英家銘教授演講:「我的朝鮮史觀」(演講心得1500字,一週內交)

    第14週, 皇民化運動(台灣與朝鮮比較)

    第15週, 皇民化運動(台灣與朝鮮比較)

    第16週, 觀賞電影「朴烈」

    期末報告死線

    2025.12.28.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2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書評一篇、演講心得一篇,各1500~2000字。各佔15%,遲交一天扣一分。

    二、出席與參與率,佔20%,點名缺席一次扣兩分。

    • 期末報告3000~5000字,佔50%,遲交一天扣兩分。

      (主題:現代史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事件,或台韓事件對比)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書評必讀

    《朝鮮的困境》(岡本隆司著,八旗文化,2017.4.)

    參考書目

    一、《韓國史》(朱立熙、楊虔豪合著,增訂8版,三民,2025.8.)

    二、《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新城道彥,遠足文化,2025.5.)

    三、《帝國慰安婦》(朴裕河著,劉夏如譯,玉山社,2017.6.)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