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在傳播的領域裡,「想像」與「書寫」是所有溝通的起點與核心。這門課繼承了傳統「想像與書寫」課程的精神,旨在探索想像的根源、掌握敘事的技藝。然而,在這個媒介界線日益模糊、科技賦予故事全新生命的時代,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書寫」的邊界。
本課程將以我的個人創作者身分——一個穿梭於電影、劇集、文學改編乃至沉浸式體驗的編劇與創意總監——帶領大家,將課堂打造成一個實驗性的「故事實驗室」。我們不僅僅是學習「說故事」,更是要成為「敘事世界的建築師」與「未來體驗的設計師」。
這門課將從傳統敘事的核心出發,穩固地基;再大膽地走向未來,探索跨媒介敘事、互動式體驗(VR/AR/遊戲),乃至與AI協同創作的全新可能。我們將以高強度的實作與互動,取代單向的理論講授。你將不只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創作者,在與同儕的協作激盪及我的實務指導下,完成一個能回應時代、具備市場潛力的期末成果。
能力項目說明
模組一:基礎的再造——解構想像與敘事核心 (W1-W4)
本模組旨在打下穩固的根基,我們將傳統的想像力與敘事理論,用當代認知科學和傳播理論的視角重新檢視,並融入我的創作心法。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內容與案例分析 |
實作工作坊與作業 |
備註 |
W1 |
9/1 (一) |
導論:從編劇到想像建築師 |
課程介紹;我的創作之路:從《曾經》到《後來的我們》再到《模仿犯》與我今年的新作《忘了我記得》;為何碩士班的「想像與書寫」必須走向未來? |
你是誰,為何在此?撰寫一份「敘事自我介紹」,闡述個人創作歷程與對本課程的期許。 |
開學第一週 |
W2 |
9/8 (一) |
想像的機制:從潛意識到認知官能 |
傳統路徑(夢、內省)vs. 當代認知科學(心靈之眼/心靈之腦);傳播理論中的「想像的互動」。 |
自由書寫練習:透過引導式自由書寫,探索個人內在的「想像互動」模式,並進行同儕分享。 |
|
W3 |
9/15 (一) |
經驗的活水:感官、記憶與具身想像 |
五感寫作練習;「具身想像」理論;如何將抽象的感官體驗轉化為有效的敘事元素?案例分析:《香水》。 |
感官場景寫作:選擇一個充滿感官細節的個人記憶,將其轉化為一個具備「體驗感」的場景描寫。 |
|
W4 |
9/22 (一) |
故事的原子:世界觀、主題與核心衝突 |
敘事理論基礎CLOSAT;介紹「世界建構」的重要性;如何從一個核心概念發展出一個潛力IP?案例分析:《沙丘》、《艾爾登法環》。 |
世界觀種子:發想一個原創故事的核心概念,並撰寫一份「世界觀種子」文件。 |
作業截止:9/29 |
— |
9/29 (一) |
【停課】 |
建議自主閱讀:世界建構相關文獻 |
持續發展世界觀設定 |
🔴 教師節補假 |
模組二:敘事建築師——世界建構與跨媒介生態 (W5-W7)
本模組將傳統的編劇技巧,擴展為建構完整敘事宇宙的「建築學」。我們將學習如何讓故事跨越單一媒介,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IP生態系。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內容與案例分析 |
實作工作坊與作業 |
備註 |
— |
10/6 (一) |
【停課】 |
建議線上討論:分享世界觀種子 |
開始構思世界聖經 |
🔴 中秋節 |
W5 |
10/13 (一) |
敘事建築學(一):批判性世界建構 |
深度傳說與環境敘事;如何打造一份專業的「世界聖經」?案例分析:《哈利波特》的跨媒介世界。 |
世界聖經(初稿):為你的原創世界撰寫一份初步的世界聖經。 |
學期1/3退費基準日 |
W6 |
10/20 (一) |
敘事建築學(二):跨媒介策略與受眾參與 |
跨媒介敘事的規劃;何謂「參與式文化」?如何設計一個能讓粉絲共同創作的敘事框架? |
跨媒介策略文件:規劃你的原創IP如何延伸至不同媒介。 |
🔴 期中考週開始 |
W7 |
10/27 (一) |
期中提案:我的故事宇宙 |
(全工作坊) 學生分組,針對期中作業進行正式提案,模擬業界提案會議。每組15分鐘發表+10分鐘討論。 |
期中作業:繳交完整的「原創IP企劃書」。 |
申請停修開始日 |
模組三:互動的邊界——沉浸式敘事與人機協作 (W8-W11)
本模組將帶領學生踏入敘事的未來式,探索當觀眾成為玩家、當AI成為夥伴時,創作者的角色將如何演變。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內容與案例分析 |
實作工作坊與作業 |
備註 |
W8 |
11/3 (一) |
互動敘事的文法:為「選擇」而寫 |
從《黑鏡:潘達斯奈基》到遊戲《底特律:變人》;互動敘事的核心:主導權與分支結構;介紹簡易互動敘事工具Twine。 |
互動場景原型:使用Twine,將原創故事場景改寫為互動版本。 |
|
W9 |
11/10 (一) |
遊戲敘事工作坊:艾肯娛樂實務分享 |
艾肯娛樂講座:遊戲製作人與編劇企劃分享遊戲敘事設計流程、玩家體驗設計、IP改編經驗;工作坊:與業界對話,討論互動敘事的實務挑戰。 |
反思筆記:整理遊戲敘事的關鍵學習,修正Twine作業。 |
11/7停修截止 |
W10 |
11/17 (一) |
沉浸式敘事:劉吉雄導演VR創作分享 |
劉吉雄導演講座:從紀錄片到VR的創作歷程、360度敘事的挑戰與突破、沉浸式體驗的情感設計;討論:VR/AR敘事的未來可能。 |
體驗流程設計:設計一個沉浸式敘事場景或改編構想。 |
11/14學期2/3退費基準日 |
W11 |
11/24 (一) |
人機協作:AI時代的創作可能 |
AI作為創意工具的理論與實踐;結構化人機共創流程;整合前三週學習:互動、沉浸、智能的敘事未來。 |
AI協作練習:運用AI工具延伸或優化期末專案構想。 |
模組四:從創作到產業——整合與實踐 (W12-W14)
本模組將所有學習成果聚焦於一個完整的期末成果,並以最貼近產業的方式進行打磨與呈現。
週次 |
日期 |
課程主題 |
內容與案例分析 |
實作工作坊與作業 |
備註 |
W12 |
12/1 (一) |
期末專案發展 |
學生分組進行期末專案開發;密集指導與同儕回饋;原型製作與迭代。 |
確定期末成果方向,完成初步原型。 |
第2次教務會議 |
W13 |
12/8 (一) |
期末專案精修 |
專案最後衝刺;測試與優化;發表準備與演練。 |
完成期末成果,準備發表簡報。 |
12/7校園馬拉松 |
W14 |
12/15 (一) |
期末發表暨課程總結 |
第一階段(3hr):期末成果發表會,每組15分鐘艾肯娛樂業界講評:遊戲產業視角的專業回饋第二階段(1hr):課程總結、綜合講評、未來展望與Q&A |
繳交期末成果與個人學習歷程報告。 |
🔴 期末考週開始 |
核心讀物:
參考影視與遊戲作品 (將依每週主題提供):
國立政治大學Moodle數位學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