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究方法

Course Name: Research Method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這是研究生初階(即第一門)研究方法的課程,傳授社會科學界暨傳播學門做研究的基本知識,上課以老師講授為主,適合大學時期沒有學過研究方法的同學。本課程透過發展個人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與個人作業的實作方式,讓同學體會做研究的歷程,學習到做研究的基本功,奠定未來撰寫學位論文的基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Knowing & Comprehension: 學生將明瞭社會科學如何做研究的基本知識,充分掌握做研究的基本原則與道理。

    2、Application & Analysis : 學生能夠應用研究方法的知識來評估資訊與分析現象。

    3、Evaluation: 學生初步能夠評判一篇研究論文的優劣。

    4、Creation: 學生能夠整合研究方法的知識,發想與設計自己的研究提案,去探索自己好奇的問題。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9/2

    課程介紹 & 正式上課

     

    單元1:何謂研究、研究的種類、如何擬定研究問題

    •蘇蘅:第1章 進入傳播研究的世界

    •蘇蘅:第2章 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潘中道譯:第1章 研究緒論:研究的起點

    •潘中道譯:第2章 研究計畫的管理

     

    2

    9/9

    單元2:研究的過程、量化與質化的分野

     

    單元3: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

    •蘇蘅:第3章 研究過程與設計

    •郭良文主編/郭良文:第1章 傳播研究方法的前世與今生

    •郭良文主編/吳泰毅:第2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研究目的、流程與方法

    •潘中道譯:第5章 決定研究取向:方法論與研究設計

     

    3

    9/16

    續單元3

     

    單元4:概念化與操作化(含測量的尺度、信度檢定、效度檢定)

    •郭良文主編/陳延昇:第5章 從現象的掌握與定義開始——量化研究問題與概念操作化

    •蘇蘅:第5章 測量設計

    •潘中道譯:第6章 設計架構

    個人作業1 (論文大探索)截止

    4

    9/23

    單元5:抽樣

    •蘇蘅:第6章 抽樣

    •郭良文主編/王曉華:第6章 以科學方法尋找研究對象——抽樣

    個人期末報告研究主題與研究問題截止

    5

    9/30

    單元6:文獻探討、論文的結構與格式、研究倫理

    •郭良文主編/林素甘:第3章 成為尋找文獻的高手——研究文獻蒐集與管理

    •郭良文主編/林素甘:第4章 創造好報告——研究計畫書與論文格式

    •潘中道譯:第3章 文獻探討

    •潘中道譯:第4章 再次確認你的研究問題

    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第五版》:招式篇(論文的起源&論文之前段構成),pp. 111-168

    •蘇蘅:第14章 撰寫研究報告

    •蘇蘅:第4章 研究倫理

    •潘中道譯:第7章 研究實務工作(含研究倫理)

    個人作業2 (概念化與操作化)截止

    6

    10/7

    單元7:調查法與問卷設計

    •蘇蘅:第8章 調查法

    •郭良文主編/王曉華:第7章 巧用資料蒐集工具——調查研究與問卷設計 

    個人作業3 (APA style練習)截止

    7

    10/14

    單元8:實驗法(實驗的特徵與流程、實驗的種類、內外在效度及其威脅)

    •蘇蘅:第7章 實驗法

    •郭良文主編/林淑芳:第8章 傳播因果關係研究的利器——實驗法

    個人期末報告第一章(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 初稿截止

    8

    10/21

    期中考

    closed book exam

     

    9

    10/28

    單元9:內容分析法

    •蘇蘅:第9章 內容分析

    •郭良文主編/張榮顯、曹文鴛:第16章 不懂程式也可以做大數據分析——內容分析法

    •蘇蘅:第10章 框架分析

    •郭良文主編/陳憶寧:第9章 了解訊息的傳播途徑——框架分析法

     

    10

    11/4

    單元10:質性研究方法

    •蘇蘅:第11章 質性研究方法

    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第五版》:觀念篇,pp. 025-110

     

    11

    11/11

    單元11:觀察與質性訪談

    •郭良文主編/葉子婷:第11章 感觀世界的奇妙旅程——觀察法

    •郭良文主編/諸葛俊:第12章 生活與經驗世界的探索——訪談法

    •蘇蘅:第12章 質性訪談: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

    •潘中道譯:第8章 研究工作的正確工具:資料的蒐集

    蕭瑞麟,《不用數字的研究第五版》:招式篇(論文之後段構成&專業的陌生人),pp. 169-224

     

    12

    11/18

    單元12:文本分析的途徑:符號學分析、論述分析(言說分析)、敘事分析

    •郭良文主編/張玉佩:第13章 說故事的魅力——文本與敘事分析

    •郭良文主編/魏玓:第14章 尋找影像背後的意義——符號與影像分析

    個人期末報告第二章(文獻探討) 初稿截止

    13

    11/25

    【演講(週次待定)】單元13:網路資料的研究與分析

    •蘇蘅:第13章 社群媒體研究

    •陳百齡、鄭宇君、陳恭(2016)。〈社群媒體資料分析:特性和歷程的初探〉,《傳播文化》,第15期

    •郭良文主編/禹衛華:第17章 大數據一把抓——網路資料的採集

    •郭良文主編/周奕欣、蘭吉、彭泰權:第18章 從海量數據中採集資訊——大數據的分析與可視化

     

    14

    12/2

    單元14:資料整理與分析

    •郭良文主編/劉念夏:第10章 數字會說話——量化資料分析

    •郭良文主編/郭良文:第15章 化零散為系統——紮根理論與質化內容分析

    •潘中道譯:第9章 如何分析你所蒐集到的資料

    •潘中道譯:第10章 結論

     

    15

    12/9

    單元15:母數估計與假設檢驗

    •邱皓政,《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二版增修版)》:第4章 抽樣與估計

    •邱皓政,《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二版增修版)》:第5章 假設考驗

    個人期末報告第三章(研究方法/研究設計) 初稿截止

    16

    12/16

    期末報告個別面談

     

    第18週12/30個人期末報告完稿截止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期中考     30%

    個人期末報告(research proposal)     40%

    三份個人作業       15%

    是否按時繳交期末報告進度        5%

    上課出席與參與      1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教科書

    蘇蘅 (2019)。《傳播研究方法新論》。台北:雙葉書廊。

    郭良文、王曉華主編 (2022)。《傳播研究方法:量化、質化與大數據分析》。台北:雙葉書廊。

    潘中道主譯/Gary Thomas著 (2016) 。《怎麼作研究:社會科學研究方法/How to Do Your Research Project: A Guide for Students in Education and Applied Social Sciences》。台北:學富文化。

    蕭瑞麟 (2020)。《不用數字的研究:質性研究的思辨脈絡(第五版)》。台北:五南。【讀觀念篇 & 招式篇】

     

    參考書目

    1. 畢恆達 (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20進化版)》。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2. 黃國光譯/Ranjit Kumar著 (2020) 。《研究方法:入門與實務/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5th ed.)》。台北:雙葉書廊。
    3. 潘中道、胡龍騰、蘇文賢譯/Ranjit Kumar著 (2014) 。《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2nd ed.)》。台北:學富文化。
    4. 王雲東、呂傑華 (2021)。《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第四版)》。台北:揚智文化。
    5. 陳俊明審閱/Uwe Flick著 (2015) 。《研究方法:專案實作入門手冊/ Introducing Research Methodology: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a Research Project》。台北:雙葉書廊。
    6. 黃振家等譯/Roger D. Wimmer & Joseph R. Dominick著 (2014)。《大眾媒體研究導論/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10th ed.)》。台北:學富文化。
    7. 林秀雲譯/Earl Babbie著 (202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5th ed.)》。台北:雙葉書廊。
    8. 朱柔若譯/W. Lawrence Neuman著 (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3rd ed.)》。台北:揚智文化。(英文原書之第三版,1997)
    9. 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譯/ W. Lawrence Neuman著 (2014)。《當代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途徑(第二版)/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學富文化。
    10. 陳榮政主譯/ W. Lawrence Neuman著 (2014)。《基礎社會科學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修訂版)/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2nd ed.)》。台北:學富文化。
    11. 許素彬、呂朝賢、朱美珍譯/Russell K. Schutt著 (2013) 。《社會研究法:歷程與實務(第七版)/Investigating the Social World: 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7th ed.)》。台北:洪葉文化。
    12.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等編/ 王文中、吳重禮等10人合著(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總論與量化研究法》。台北:東華。【第九章 焦點團體研究法】
    13. 王增勇等15人合著(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
    14. 于若蓉等15人合著(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資料分析》。台北:東華。
    15. 瞿海源主編/傅仰止等8人合著(2007)。《調查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16. 林正昌主譯/John W. Creswell著 (2015)。《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中文第二版)/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4th ed.)》。台北:學富文化。
    17. 王志弘譯/Robert R. Alford著 (2011)。《好研究怎麼做:從理論、方法、證據構思研究問題/The Craft of Inquiry: Theories, Methods, Evidence》。台北:群學。
    18. 盛智明、韓佳譯/Gary King, Robert O. Keohane, & Sidney Verba著。(2012)。《好研究如何設計:用量化邏輯做質化研究/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群學。
    19. 陳向明 (202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二版)》。台北:五南。
    20. 潘淑滿 (202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第二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21. 胡幼慧編 (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已絕版】
    22. 徐宗國譯/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 (1998)。《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台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已絕版】
    23. 羅文輝 (1997)。《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已絕版】
    24. 陳義彥等9人著 (2023)。《民意調查研究(六版)》。台北:五南。【第四章 網路調查】
    25. 韓乾 (2022)。《研究方法原理:論文寫作的邏輯思維(第四版)》。台北:五南。
    26. 郭姿吟、呂錦媛譯/Howard S. Becker著 (2009)。《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Tricks of the Trade: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Research While You’re Doing It》。台北:群學。
    27. 謝旭洲 (2008)。《社會統計與資料分析》。台北:威仕曼文化。
    28. 邱皓政 (2018)。《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二版)》。台北:雙葉書廊。【本冊分成〈研究方法〉、〈資料處理〉、〈數據分析〉三篇。】
    29. 邱皓政 (2021)。《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二版增修版)》。台北:雙葉書廊。【本冊分成〈基礎統計原理〉、〈平均數考驗〉、〈關聯分析〉三篇。】
    30. 邱皓政 (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六版):SPSS與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雙葉書廊。【本書以SPSS 23~25版本進行全面編修。】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教室裡考試期間禁止使用。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新聞學研究》論文體例(2024.1.15):https://mcr.nccu.edu.tw/web/submission/submission_in.jsp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ublication Manual: http://www.apastyle.org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