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媒體集團跨國比較

Course Name: Media Conglomerates Cross-Country Comparison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選課前建議

開學第一次上課介紹課程大綱,如果沒有到課,可能會強迫退課(含候補加簽)。

本課程每周上課前需先搜集資料,並閱讀相關資訊,課程中互動討論,課後3次分組與教師討論,期末報告會經過6次修改書面與3次口頭報告,需要有好的「分組團隊合作」,因此如果無法承諾願意花足夠時間與精力投入的同學,建議「不要選修」。

課程簡介

  1. 為提高傳院不分系同學,了解全球各國媒體集團競爭與產業生態,並進行跨國比較;討論國家包括:中日韓、東南亞、美加紐澳、歐洲與中南美洲等其他各國。
  2. 由於課程開設在傳播學院不分系,因此媒體集團涵蓋:影視、廣告、新聞、音樂、電玩、與各種的OTT、Podcast等新興媒體。
  3. 過去讓小組選擇各國不同媒體,但同學反應不容易進行跨國比較,因此,今年將請各組報告相同媒體,可以進行完整的跨國媒體個案比較
  4. 目前暫定以各國「OTT平台」為報告分析個案,第二週選擇國家,第三週確定各國OTT平台個案。
  5. 課程內容包括媒體產業經濟特性、消費者收視行為與廣告市場,各國媒體產製人力、資金、合製與IP交易環境等,同時也討論全球化下的跨國媒體集團形成與壟斷問題,各國監理輔導機關與媒體政策,以及創新科技對既有媒體商業模式衝擊等。
  6. 學生需大量閱讀各國之媒體集團與產業資訊,透過多個案比較的研究方法,了解不同國家與全球跨國媒體產業發展,以思考台灣未來的媒體產業與政策方向。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目標

    認識媒體產業(OTT平台)國媒體集團運

    熟悉媒體產業文獻、資料搜集與析方法

    並比媒體集團、產業市與政策個案分

    學習成效

    理解各國媒體集團(OTT平台)、產業環境與政策

    能獨立完成媒體資料搜集、分析與比較

    具備從不同國家媒體資訊分析,與解決台灣媒介問題的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日期

                                   課程主題                       

    作業

    1

    09/03

    課程介紹+課程導論

    分組

    2

    09/10

    跨國媒體(OTT)消費、訂閱與廣告市場

    選擇國家

    3

    09/17

    各國媒體產業結構與集中度分析

    OTT平台確認

    4

    09/24

    主要媒體集團、併購與壟斷

     

    5

    10/01

    個案報告1/3與老師討論

    1/3討論

    6

    10/08

    個案報告1/3分組報告

    口頭+書面

    7

    10/15

    各國媒體產製人力、資金與IP環境

     

    8

    10/22

    跨國媒體合製與交易市場:節目個案

     

    9

    10/29

    全球化與跨國媒體集團

     

    10

    11/05

    個案報告2/3與老師討論

    2/3討論

    11

    11/12

    個案報告2/3分組報告

    口頭+書面+更新

    12

    11/19

    媒體主管機關角色與比較

     

    13

    11/26

    各國媒體產業輔導與治理政策

     

    14

    12/03

    跨國媒體集團(OTT平台)比較與討論

     

    15

    12/10

    個案報告3/3與老師討論

    3/3討論

    16

    12/17

    個案報告3/3分組報告

    口頭+書面+更新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2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分標準

     

    1、課堂出席與討論(25%)(包括moodle與zuvio平台參與上傳)

    1. 根據課堂出席互動、zuvio回應討論、moodle線上參與等貢獻程度評分。
    2. 遲到、無故缺席,或上課睡覺、聊天影響課程進行者,將依情形扣分。身體狀況不合適上課者,請先告知離開休息,不要勉強待在教室中。
    3. 每位同學上課前請閱讀相關readings(包括教師與同學提供內容),為鼓勵同學上課參與討論,將記錄與加分。
    4. 透過zuvio提供同學課堂參與討論,但請不要以手機與筆電做其他事務,儘量利用時間搜集與課堂個案有關的資料。
    5. 每週上課前一天,請上傳一篇與本週主題相關網站或數位檔案至moodle。
    6. zuvio與moodle上的資料提供與參與討論,將另外統計質與量的計分。

     

    2、課堂ppt口頭個案(15%):

    1. 分組報告主題以第4週至13週的6個週次分組口頭報告,各組以該周主題,決定一個「國外」相關媒介個案(不要與各分組的期末報告國家重覆),在第3堂課做口頭報告。
    2. 每組同學約有25-30分鐘PPT口頭報告時間(約20張PPT),同時需整理反思問題,帶領同學進行5-10分鐘的討論。內容呈現應簡潔,口語表達清楚具邏輯性,可以圖片、影音輔助。
    3. 除了當週報告主題與問題意識外,一開始需先針對該國家的影視產業做基本的市場簡介。
    4. 報告同學最晚需在2週前的下課時間,將個案主題、PPT初稿、PDF資料與教師討論,PDF請在前一週上課前上傳至報告週的討論區,PPT請在報告週的星期二晚上9點前po在「討論區」,以提供其他同學參考。

     

    1. 分組作業(總計60%):作業1/3、2/3、3/3, {(12%+15%+18%書面)+5%口頭x 3 = 60% }:
    1. 各組約5-6人,視選課人數而定。推選一位組長,負責作業進度管理,組長成績會因整組總體表現而有所加減(正負)。每次作業均請註明分工情形,會再另外匿名調查,如果有free rider,或是組內無法協調的,請儘早告知教師協助處理。合理的線上與線下討論方法與時間分配,例如線上先討論,搜集資料,每個人都先寫2至3頁分配的內容,下課時間可以討論,再由一位同學統整等各種方式,讓分組報告的協調過程不會是惡夢。
    2. 每次作業報告,一組25分鐘,全部將有6組。所有口頭報告時間請控制在15分鐘左右,內容盡可能活潑生動,可以引起同學興趣參與,並準備QA與同學互動(5-10分鐘左右),如果需要使用zuvio,請在上課程先將題目給教師。作業均請在報告當天早上9點前上傳,教師才有時間可以在上課前批改,也可以提早先與教師討論作業內容。
    3. 每次作業引用的資料文獻請清楚註明在文本之中,同時也列在參考資料下,以及上傳至moodle的各組作業資料整理區。作業要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而不只是資料與數據的拼貼,討論出架構或是每人先寫些綱要,再有深度的論述,儘量大家可以參與討論。
    4. 確定分組個案國家與影視個案選擇,國家儘量涵蓋不同地區,例如:(1)中日韓(東北亞)、(2)泰馬印越菲印新(東南亞)、(3)挪瑞芬荷比盧丹士奧冰(北歐)、(4)英德法西葡義俄(歐洲)、(5)美加紐澳(北美)、(6)以沙伊卡、波捷羅希匈保克、墨巴阿古智(東歐、中東、中南美洲與非洲)等。本學期各組將挑選一個主要的「國家」的「OTT媒體集團」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習如何搜集與整理資料。
    5. 請將課程內容融入報告討論中,每次約8-10頁左右,需要整理分析而不只是copy & paste,請在前一天上傳至線上「作業區」。
    6. 分組個案報告與PPT請在前一日po在線上「課程討論區」,提供同學參考。
    7. 每次作業都需要針對上一次的教師建議再改寫,同時也要將修改後的部分一起繳交,因此內容會逐漸累積。
    8. 最後期末個案是重新整理與改寫之前作業1/3、2/3、3/3的內容,再加上從該個案的討論與分析,可以給台灣影視產業與政策什麼具體的建議,全部約20-30頁。
    9. 每位同學再附上500字左右的學期撰寫個案心得,有關這學期的課程、個案與分組上課等建議。
    10. 並請在末頁註明如何分工。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參考書目

    本課程要求同學學習搜集資料,包括:

    1. 各國主管機關的網站與統計數據資料庫
    2. 華藝中文學術資料庫、EBSCO傳播資料庫、MIC資策會資料庫…
    3. Google全部、圖片、與學術資料庫google scholar

    參考資料持續更新中…,但因為課程涵蓋不同國家與媒體類型,因此,同學主要是以閱讀Moodle上的ppt與連結內容,以及同學們搜集整理的資料為主。

    1. 杜依芳(2012)。亞洲影視園區發展概況。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5(7),98-105。
    2. 賴逸芳(2015)。跨界、跨域:影視內容產業的獲利模式。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8(9),20-26。賴逸芳(2012)。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5(7),92-97。
    3. 林麗雲(2011)。節制私人資本、護衛公共責任:南韓電視體制的演進。新聞學研究,(107),1-45。
    4. 莊朝榮(2012)。中國影視產業現況與推動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5(7),76-81。
    5. 數位媒體研究群(2014)。韓國影視產業主要業者經營策略分析。資策會產業研究報告。
    6. 尤騰毅、曾家宏(2016)。線上影音平台愛奇藝發展現況與進軍台灣市場之分析。資策會產業研究報告。
    7. 高慈薏(2016)。由Netflix與Comcast策略合作看未來OTT影視產業發展趨勢。資策會產業研究報告。
    8. Artz, L. & Kamalipour, Y. (2007). The Media Glob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ss Media.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9. Noam, E. (2018). Beyond the mogul: From media conglomerates to portfolio media. Journalism, 19(8), 1096-1130.
    10. Winseck, D. (2010).Financialization and the “Crisis of the Media”: The Rise and Fall of Media Conglomerates in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5(3), 365-393.
    11. Sylvia M. Chan-Olmsted & Byeng-Hee Chang (2003)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Global Media Conglomerates: Examining Its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4, 213-233.
    12. Kim, J., Kim, S. & Nam, C. (2015). Competitive dynamics in the Korean video platform marketTraditional pay TV platforms vs. OTT platforms.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3(2), 711-721.
    13. Ganuza, J. & Viecens, M. (2013). Over-the-top (ott) content Implications and best response strategies of traditional telecom operators.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 info, Vol. 16 Iss 5 pp. 59 – 69.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請註明出處與使用範圍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