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勞動市場與職場生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AI自動化、演算法管理與平台經濟的興起,不僅重塑了工作型態、技能需求與就業保障,也挑戰了性別平等、社會包容與勞動權益的核心價值。本課程以「人工智慧與勞動永續」為主軸,聚焦於技術與勞動的交互影響,從技術治理、社會影響、倫理與法規框架等多面向切入,並兼顧全球比較與在地政策實踐。本課程內容涵蓋:AI與勞動市場動態、職場監控與倫理挑戰、性別觀點下的勞動正義、職業安全與健康風險、以及社會公平與政策創新的國際比較。透過導讀討論、個人導讀簡報、以及期末專題研究,學生將能系統性理解AI對勞動的衝擊,並發展出具有公共性與批判性的勞動永續政策視野。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1. 理解AI技術的基本原理、發展趨勢及其對勞動市場與職場治理的影響。
2. 分析AI技術對勞動社會與倫理的挑戰。
3. 探討AI應用對勞動永續性、性別平等與社會正義的潛在風險與挑戰,發展批判性分析能力。
4. 結合勞動社會學、勞動政治學、勞動經濟學與勞動法規等多元視角,培養跨領域問題解決與研究能力。
5. 透過導讀、討論與期末專題簡報,培養獨立研究與知識應用能力。
學習成效
1. 能說明AI技術的應用類型與其對就業、勞動條件的衝擊與挑戰。
2. 能夠分析AI帶來的勞動社會與倫理挑戰,理解AI勞動治理的主要倫理爭議(如隱私、監控、偏見、歧視),並提出解決策略。
3. 能分析AI勞動監控、職業安全與性別議題的交錯關係,並且比較不同國家/地區在AI與勞動政策上的應對與制度差異。
4. 能提出具體的勞動永續與AI治理政策建議,回應社會與產業的永續發展目標,培養在多元利害關係人間協作的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
5. 能進行深入研究與數據分析,探索AI與勞動市場相關議題,並清晰地表達研究結果與建議。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課程介紹: 為何討論AI與勞動永續? |
AI興起下的工作未來與永續挑戰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2 |
AI與技術驅動的結構轉型 |
自動化對不同階層與產業的影響(技能偏向技術變遷、工作兩極化) 閱讀:Frey & Osborne (2017)、Brynjolfsson & McAfee (2014)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3 |
何謂永續工作?社會正義與環境正義的整合 |
Decent Work、SDGs目標8與AI技術治理的交叉 閱讀:Agyeman, J., & Evans, B. (2004)、 Shackelford, A., Rao, S., Krings, A., & Frances, K. (2024)、Nguyen, N. T., & Nguyen, L. (2023).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4 |
AI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再設計 |
AI在招聘、升遷、評估中的應用 閱讀:Ravesangar, K., Ng, W. C., Toh, G. G., & Singh, B. (2025)、Soleimani, M., Intezari, A., & Pauleen, D. J. (2022)、Arduini, S., & Beck, T. (2025)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5 |
演算法治理與職場監控 |
自然語言處理、視覺監控與績效評估的倫理問題 閱讀:Leidner, J. L., & Plachouras, V. (2017)、Monahan, T. (2024)、Hilliard, A., Kazim, E., Kemp, T., & Bageire, K. (2023).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6 |
工會與集體協商的挑戰與轉型 |
當AI成為「第四角色」:工會如何應對自動化與監控技術? 閱讀:Molina, O., Butollo, F., Makó, C., & Wotschack, P. (2023)、Hassel, A., & Özkiziltan, D. (2023)、Russo, M. (2024).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7 |
AI衝擊下的行業地圖 |
分析產業的AI導入現況、風險與永續對策 閱讀:Du Preez et al. (2024)、McElheran et al. (2024)、Zhao & Gómez Fariñas (2023)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8 |
AI職場法規與倫理框架中 |
美國AI職場監管趨勢與多領域法規演進、倫理框架如何操作化於AI職場情境中、全球AI規範趨勢與倫理創新之平衡點 閱讀:Dotan (2024)、Methnani, L., Brännström, M., & Theodorou, A. (2023)、Kashefi et al. (2024)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9 |
隱私、偏誤與演算法不正義 |
AI招聘與升遷偏誤如何影響性別、種族與弱勢族群 閱讀:An et al. (2025)、Hofeditz et al. (2022)、Rigotti & Fosch-Villaronga (2024) |
|
10 |
性別觀點下的AI與工作永續 |
STEM職場、演算法歧視與照顧工作自動化的性別政治 閱讀:Meharunisa et al. (2024)、Fornasari, T., & Bannò, M. (2025)、Tschopp, M., & Salam, H. (2023). |
課程作業:閱讀或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討論 |
11 |
全球比較:韓國、日本、瑞典的AI與勞動政策 |
比較勞動監控、教育訓練與工會應對 閱讀:Engberg, E., Hellsten, M., Javed, F., & Tang, A. (2025)、Fleckenstein, T., Lee, S. C., & Park, J. (2024)、Song, J. (2019). |
課程作業:閱讀或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12 |
公共部門中的AI導入:倫理與治理挑戰 |
政府機構、學校與醫療系統的AI應用與永續性 閱讀:Sattlegger & Bharosa (2024)、Archana & Prasad (2025)、Leikas et al. (2022) |
課程作業:閱讀或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13 |
AI治理的三層級對策模型 |
組織層級(內部規範)、協商層級(工會)、政策層級(法律監理) 閱讀:Schneider, J., Abraham, R., Meske, C., & Vom Brocke, J. (2023)、Wirtz, B. W., Weyerer, J. C., & Sturm, B. J. (2020)、Olugbade, O. (2025). |
課程作業:閱讀或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14 |
平台工作、零工經濟與勞動碎片化 |
外送、叫車、接案勞動的永續性挑戰 閱讀:Bellini, A., & Lucciarini, S. (2019)、Arcidiacono, D., Pais, I., & Piccitto, G. (2021)、Hassel, A., & Sieker, F. (2022).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15 |
全球視角下的AI與勞動 |
生成式AI與知識勞動的再造 閱讀:Jackson & Meer (2023)、Acemoglu & Restrepo (2019)、Chhibber et al. (2025) |
課程作業:閱讀與討論指定閱讀的文章 教學活動:講授與討論 |
16 |
期末報告 |
|
教學活動:期末報告 |
上課出席:20%
課程報告:40%
期末書面報告:40%
課程參考資料於授課時提供並上傳至moodle平台供下載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