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當代民主失靈的解方?從參與實驗到制度創新
民主政府不一定等同於創新政府。雖然政府是民主理論的核心構成,但當代的代議政治卻日益充斥著民眾的不滿與不信任,對民主制度的滿意度持續下滑,「民主赤字」因而逐漸浮現。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中,公民對公共服務與治理品質的期待日益提升,然而傳統的政府體制卻難以有效回應,導致治理供需失衡。此時,政府亟需具備公共領導力與引進民主創新,以彌合制度落差。
民主創新強調讓公民能更直接地參與公共行政與治理過程,特別是在政策的設計、執行與監督等關鍵階段。透過這類制度安排,公民不必再倚賴政黨或民選代表作為中介,即可表達自身偏好並參與決策。參與式治理成為深化民主實踐的重要方式。
然而,參與模式的制度化面臨波動與反覆,審議民主雖被寄予厚望,亦無法免除理論與實務層面的挑戰與限制。在這樣的情境下,民主創新展現出作為選舉與代議制度可行補充乃至替代方案的潛力,為當代治理提供嶄新的想像與實踐可能。本課程聚焦於兩大核心議題:「公共領導力」如何在治理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民主創新」如何突破代議政治的侷限,實現更具回應性、包容性與正當性的治理?
課程分為四大單元:
民主創新的理論基礎與模式探索
從參與式民主、審議式民主出發,分析其作為現有民主制度補充與修正的潛力,同時探討其內部矛盾與制度極限。
國際與在地案例研究:制度創新的實驗場
深入解析全球各地的創新實踐,包括巴西的參與式預算、加拿大的公民大會、韓國的社區治理,以及台灣自2000年以來的各式民主參與嘗試。課程亦涵蓋電子民主與數位參與的最新發展,探討科技如何重塑公民協作的可能性。
評估民主創新的效能:民主素質的提升可能嗎?
學生將學習如何辨識與評估民主創新的成效與限制,思考參與是否真的讓民主「更好」、更有正當性,還是僅流於象徵。
公共領導力與在地治理的交織:從社區到地方創生
聚焦「公共領導」如何在地方公共議題中實踐,結合近期「地方創生」浪潮,探索在地群體如何透過協作與制度翻新實現共善。
本課程適合對公共治理、民主轉型、數位參與、非營利行動與地方實驗感興趣的同學。透過理論、案例、討論與實作,期望與學生一同思考:當代民主如何再被想像?誰能領導這場轉變?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融合民主理論與比較政治的觀點,透過參與式民主與審議民主的規範性討論,結合各國城市層級民主創新實踐的比較分析,引導學生系統性理解當代民主轉型與治理創新的多樣樣態。課程目標如下: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9/4 |
課程介紹 |
|
課程大綱介紹 導讀分組 |
3hr |
3hr |
2 9/11 |
開始改變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3 9/18 |
參與式/審議式治理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4 9/25 |
參預式預算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5 10/2 |
微型公眾參與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6 10/9 |
線上審議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7 10/16 |
開放政府與公民科技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期中提案報告上傳至Moodle |
3hr |
3hr |
8 10/23 |
群眾外包與公民科技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9 10/30 |
社區組織參與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0 11/6 |
民主創新的效能與評估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1 11/13 |
協力式創新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2 11/20 |
參與式民主的挑戰與批評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3 11/27 |
公民、民粹主義者、菁英和專家,我們究竟討厭/相信誰?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4 12/4 |
民主創新與地方創生
|
|
個案介紹與討論 |
3hr |
3hr |
15 12/11 |
期末報告 |
小組口頭報告 |
小組專題交流討論 |
3hr |
6hr |
16 12/25 |
行憲紀念日 |
放假 |
|
|
|
1/1 |
元旦 |
放假 |
|
|
|
完成專題報告 |
課堂出席與參與討論 25%
課堂導讀 30%
民主創新參與模式的個案介紹15%
期末專題報告 30%
課程要求
為每週上課指定的內容詳細閱讀,製作ppt,並且針對每周的文章每一篇設計2-3題討論題目,以供同學課堂進行討論,加深對主題的了解。
運用個案研究,可透過訪談或者二手資料蒐集,書面內容須包含下列各項:
a. 簡述個案背景與問題意識。
b. 解釋為何選擇此個案?以及此個案的特色或價值為何?
c. 希望藉由此個案獲得甚麼?想要回答甚麼問題?
(2)個案介紹
a. 需介紹個案完整的人、事、時、地、物,即為相關的利害關係人或團體是誰?
所發生的創新內容是甚麼?何時發生?為何發生?影響的範圍或地區?
b. 個案內容介紹應具體依照時間順序進行闡述,包括個案發生的背景、發生的
過程以及最後的結果。
c. 個案內容皆須標注資料來源,資料內容的引用可從報章雜誌、期刊論文或是政府相關文件與檔案(法條)等中蒐集獲取;
(3)與理論結合
a. 將個案結合相關理論,例如此個案與參與式治理、公民參與中哪個理論有關?個案與理論所預期的有何異同?以及其可能的解釋因素。
(4)結語:
a. 總結個案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內涵,並提出對於此個案或是理論的建議。
根據本學期每周主題,尋找自己有興趣城市或組織所舉辦的公民參與模式,並在指定的周次,在課堂上進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