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民族教育

Course Name: Ethnic Educatio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4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一 運用反思性的批判教學法,帶領同學從回顧己身與他人受教育經驗出發以貼近台灣教育現況 
二 尋求同理心了解民族文化差異,進而學習民族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三.從比較教育的視角了解民族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課程導論+師生相見歡

    二、回顧自身教育:受教育經驗的反思(結合自我介紹的三折頁或繪本製作)

    三、瞭解全貌:台灣民族教育政策相關的法規和白皮書

    四 、理論: 民族教育與語言復振理論

    五、取經借鑑:國際的民族教育個案

                紐西蘭的毛利教育+日本北海道愛努族教育+中國的蒙古人教育+跨國的西藏教育  

    六、臺灣國際教育+海外台灣學校的發展個案 :

           台灣的歐洲學校+美國學校+ 日本學校+印尼台灣學校+越南台灣學校+泰國台灣學校

    七  台灣的民族教育實務:

          原住民族語沉浸式幼兒園+在台蒙藏生+新住民教育+客家學校+全台語學校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課前需準備3小時,課後準備3小時

    周次/日期

    授課主題/活動內容/授課方式與作業

    1

    9/04

    • 課程導論+師生相見歡

    師生相見歡:民族教育是甚麼?

    民族教育的定義,民族教育+繪本主題介紹

    我是誰?結合自我介紹的三折頁

    回顧自身教育受教育經驗的反思天下雜誌的教改回顧(2006)&分組

    2

    9/11

    二、瞭解全貌:台灣民族教育政策相關的法規和白皮書

    教改十年回顧+世界的教育潮流趨勢

    *〈教育基本法〉(1999)〈原住民族教育法〉(1998/2019修法後的全民原教)〈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2017) 、〈國家語言發展法〉(2019)《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新住民基本法》、《客家基本法》、《毛利教育法》《印地安教育法》

    【課前閱讀】蔡志偉<走過兩個十年:原住民族教育法的回顧與展望>

    3

    9/18

    三 、理論: 民族教育相關理論

    1.滕星《書齋與田野︰滕星教育人類學訪談錄》(2011。北京:民族出版社)

    2.汪明輝原住民研究生的解殖方法回應Linda Tuhiwai Smith25套計畫(20094) 《原教界》26 Linda Tuhiwai Smith《解殖方法論》(Decolonizing Methodologies) 是一本探討如何以去殖民化的方式進行研究的著作。呼籲研究不應成為對原住民的再次殖民,而應成為去殖民化的實踐場域。該書強調了研究與原住民社群的關係,並探討了西方學術語言在討論去殖民化時的張力。

    3. Frantz Fanon(弗朗茲.法農) 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 黑皮膚,白面具(修訂版)譯者: 陳瑞樺。2007。台北市。心靈工坊

    4.謝世忠《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2017。台北市。玉山社。)

    5陳叔倬, 悠蘭.多又(Yulan Toyuw, 巴杜.悠蘭(Batu Yulan)《認同的威名:眾論原民身分》(2025。台北市。玉山社。)

    4

    9/25

    四、取經借鑑:國際的民族教育個案

    4-1紐西蘭的毛利教育

    4-2日本北海道愛努族教育

    【課前閱讀】

    王雅萍主編《原教界》39期「Kia ora! 紐西蘭毛利教育傳真」專輯(20116)

    王雅萍主編《原教界》18「阿伊努/愛努的民族發展」專輯(200712)

    關於UPOPOY 民族象徵共生空間https://ainu-upopoy.jp/tw/ainu-culture/

    5

    10/02

    五、取經借鑑:中國的民族教育個案

    5-1中國的蒙古人教育

    5-2跨國的西藏教育

    【課前閱讀】

    1.陈立鹏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 60 :回顾与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所, 北京 100872)

    2.中國的民族教育的三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自治法1984/2001修正

    通用語言文字法2001

    3. 陈振藩从徐世璇《濒危语言研究》说起>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6

    10/09

    六、臺灣的中小學國際教育和台灣的外語教育

    6-1台灣的歐洲學校

    6-2台灣的美國學校

    6-3台灣的日本學校

    6-4 英速魔法學院+雙語小學+多語言學校

    英速魔法學院為有效培養學生未來的國際競爭力、縮短城鄉差距及社經地位差異所造成的英語程度落差,新北市首創全國浸潤式 (immersion) 英語學習體驗學校-英速魔法學院 (English Wonderland)

    參考閱讀:新北市自97學年度起,陸續設置乾華、闊瀨、光復、興福及龍埔等5間英速魔法學院,為新北市五年級學生在學期中規劃32夜英語營隊體驗課程,讓學生不用出國,就能享受宛如「出國遊學」的真實體驗,使學生在自然的情境中開口說英語並培養好品德。除平日梯隊外,寒暑假期間更浸潤式的英語冬、夏季活力營,由合格外籍英語教師授課。109學年度起英速魔法學院轉型-乾華、闊瀨與興福3校區課程轉型,持續為本市5年級學生服務;另光復及龍埔2校區轉型為雙語實驗課程亮點學校。

    【課前閱讀】

    A.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分析2024-01-10 (https://www.ietw2.edu.tw/mid/implementationstatus)

    B. 中小學國際教育計畫目標

    C.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2020.台北市:教育部)

    7

    10/16

    七 台灣的原住民族民族教育實務(一)

    7-1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

    【課前閱讀】*https://youtu.be/StY-j8eY74o(1454)

    為讓全民認識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發展,2022年教育部委託自然科學館製播四部影片加以介紹。原住民族孩子只能進入一般主流體制學校就讀,上正規師培養成教師課程,學不到自己的傳統語言及文化,民族樣貌逐漸模糊。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公布實施,鼓勵推動不同於主流體制教育的學校型態實驗教育。2016年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博屋瑪民族實驗小學轉型成立,創造出以原住民族知識為主體、融合一般教育內容的新教育型態,增聘部落族人擔任老師,讓原住民學童得以連結傳統於未來,學習祖先的智慧、語言、文化。至2022年,全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已增加至36所。過去六年從136所原住民族實驗學校,激起什麼火花?面臨哪些難題?族人、學童、家長、學校、老師們又發生什麼變化⋯⋯

    【專題演講】紀錄片<泰雅博屋瑪教育2025>

                比令亞布校長:找回泰雅魂的教育:博屋瑪學校的教與學

    8

    10/23

    台灣的原住民族民族教育實務()

    8-1原住民族語沉浸式幼兒園

    【課前閱讀】

    田雅频《從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到太魯閣族語復振-以花蓮太魯閣族原鄉地區為例》(台北:政大民族系碩士論文.2022)

    王雅萍主編《原教界》62期「原住民族學前教育的返本開新」專題

     

    9

    10/30

    台灣的蒙藏和新住民教育實務

    9-1在台蒙藏生

    9-2新住民教育

    【課前閱讀】

    1.蒙藏學生升學優待辦法+網紅蔡瑞雪的西藏身分報導

    2. 流亡藏人的日子:為什麼來、往哪裡去─來台藏人的離散足跡與選擇(20215)(https://www.twreporter.org/a/exiled-tibetan-in-taiwan)

    3. 教育部新住民七國語文教材

    【專題演講】

    演講主題:全國新住民族語文教材編纂與教學現況

    歐亞美退休校長演講 教育部新住民語文課綱編撰委員(103-105) -教育部新住民七國語文(越印泰緬柬菲馬)教材126冊主編(105-110) -教育部新住民七國語文數位教材協同計畫主持人(106-110) -內政部全國新住民火炬計畫中央委員(101-104) -教育部國中小補習學校課綱協同計畫主持人(106-108) -

     

    10

    11/06

    十、海外台商學校的發展實務

    10-1印尼台商學校

    10-2越南台商學校

    10-3泰國台商學校

    【課前閱讀】

    影片:壹玖玖柒號越台/第一屆「蹲點‧台灣‧心南向:越南」(政大外交三陳冠汝+組員)(中華電信基金會2018年)(9分44秒)

    https://youth.chtf.org.tw/result/2018/527

    影片簡介:胡志明市台灣學校(台校)位於越南胡志明市富美興,原先供台商子女延續台灣教育而設,然隨多元國籍背景學生進入,台校被刺激出一番別於台灣本土學校的風味。同時這些在當地生活的人們訴說他們眼中越南的面貌。

     

    11

    11/13

    十一、台灣的客家教育(客家語言和客家文化認同)

    【課前閱讀】

    1. 廖玉嬋(Jessieca Leo)著 /謝章義譯《全球客家: 重構中的客家認同》(2024。新北市: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2.客家青少年族群認同研究The Study of Ethnic Identity among Hakka Adolescents in Taiwan陳心怡(Hsin-Yi Chen);龎寶宏(Pao-Hung Pang)

    ;唐宜楨(I-Chen Tang)《聯大學報》12卷2期 (2015/12) Pp. 89-104

    3徐恩容繪本、詩畫、說故事:通過文學與藝術,讓客語走進生活>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80/article/12195(獨立評論)

    【專題演講】

    彭歲玲老師/廣播主持人。投入客語教學、客語繪本創作。獲本土語言貢獻獎。

     

    12

    11/20

    十二、台灣的「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教育實務

    本土語言實驗學校

    高雄市路竹區北嶺國小,2025年8月掛牌全國第一間的台語實驗小學。

    【課前閱讀】有鑑於客家委員會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分別訂定「客語沉浸式教學試辦計畫」及「推動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試辦計畫」,國教署自104年度起規劃夏日樂學試辦計畫,以集中式、沉浸式、生活化、活動化之本土語文課程,讓師生在本土文化的情境脈絡下,自然而然地使用在地語言,惟此計畫於暑期規劃學習活動。為讓語言的運用能自然融入生活的情境中,提升學生學習閩南語興趣,活化閩南語課程,爰規劃以閩南語作為教學語言,進行課程領域教學,營造有效學習情境。

    陳怡萱、陳亭伃幼兒園施行閩南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從實習老師的角度看閩南語沈浸式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23,12(8),頁 164-169。

     

    13

    11/27

    十二、民族文化主題繪本與語言教育推動

    【課前閱讀】

    1. 黃郁欽、陶樂蒂,是童書繪本創作者,寫故事也為故事畫圖,同時也是「書店裡的手製繪本展」的策展人。另外黃郁欽還是編劇,陶樂蒂是繪本創作的老師。正努力推廣用台語創作和朗讀繪本。
    2. 李宛澍<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8067

    人物》一個人的故事是一本書,十個人是一個時代:訪黃郁欽、陶樂蒂談《兩撇喙鬚醫生──賴和》>

    【專題演講】黃郁欽與陶樂蒂攜手共造繪本天地,如何用繪本教公共議題。黃郁欽畢業於世新專科學校電影系,退伍後先從事編劇工作,寫過《愛》、《飛龍在天》等知名連續劇。從1988年開始創作繪本,著有《好東西》、《這是誰的?》、《不對、不對》等繪本。黃郁欽於2016年入圍義大利波隆那童書展。

     

    14

    12/04

    期末本土專題個案報告(一)

    口頭+書面

     

    15

    12/11

    期末國際專題個案報告(二)

    口頭+書面

     

    16

    12/18

    民族教育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實踐與地方創生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20%

    其他: Others: 校外教學與社會參與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請按表上課,課前需預習,不遲交作業,不遲到、不缺席(三次當掉)。

    1

    認識自己:

    (1)我的受教育經驗回溯(個人報告)15%

    (2)我的語言學習傳記一篇15%(學習成功和失敗的經驗)

    30%

    2

    瞭解他人:任擇二個主題採訪或同一主題採訪二個人~(訪談報告+心得反思)

    (1)原住民受教育經驗訪談報告

    (2)新住民受教育經驗訪談報告

    (3)僑生的受教育育經驗訪談報告

    (4)外籍生的受教育育經驗訪談報告

    (5)陸生的受教育育經驗訪談報告

    #訪問重點: 受教育經驗&語言學習經驗

    25%

    3.

    【繪本館參訪與民族繪本閱讀報告】(至少一個館或書局或圖書館和三本繪本)

    15%

    4

    民族語言主題繪本 或 家族耆老生命史繪本故事書創作(20頁)

    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張學謙《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2011。台中市: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2.張建成 主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2000。台北市:師大書苑。)

    3.許雅玲 撰稿《105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概況分析》(2016。台北市:教育部統計處。)

    4.原住民族委員會/編著《104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附光碟)》(2016。台北市:行政院     原住民族委員會。)

    5.王雅萍主編《對話與改變:「部落大小聲」原住民族教育論壇實錄(上下)》(2016。台北市: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6.王雅萍主編,孔令堅/等著《我口說我話,我手寫我字:回顧與前瞻原住民族語言復興之路》

    (2017。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

    7.王雅萍主編《返本開新—臺灣原住民族學校本位課程跨領域案例探究》(2018。台北市 : 國家教育研究院)

    ◎【原住民族教育-參考文獻解說】2004/9/15修訂 2006/09/21修訂2007/09/21修訂2012/01/16修訂

    2018/12/25修訂

    1.【原住民教育】概論書

     

    1

    吳天泰《原住民教育概論》(1998。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

    陳枝烈《台灣原住民教育》(1997。台北:師大書苑。)

    3

    譚光鼎《原住民教育研究》(1998。台北:五南。

    4

    譚光鼎《廢墟重建-原住民教育研究》(1998。台北:五南。)

    5

    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999。台北:師大書苑。)

    6

    黃森泉《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2000。台北:揚智)

    7

    陳枝烈《原住民教育:18年得看見與明白》(2010。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8

    陳枝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2008。台北:師大書苑)

    9

    譚光鼎《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道重建》(2002。台北:師大書苑)

    10

    牟中原、汪幼絨《原住民教育》(2002。台北:師大書苑)

    11

    黃森泉《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2000。台北:揚智文化)

    12

    郭李宗文《原住民教育觀察與研究》(2011。台北市:心理)

    13

    范麗娟《台灣原住民教育:社會學的想像》(2010。台北市:松慧)

    14

    吳天泰,李沛恩,范麗娟等著《向部落學習》(2013。台東:國立東華大學)

     

    2.【多元文化教育】

     

     

    1

    Banks J. A. (1995).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2

    Banks J. A.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3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1993。台北:台灣書店)

    4

    黃政傑主譯《多元文化課程》(1994。台北:師大書苑)

    5

    詹棟樑《教育人類學》(1986。台北:五南。)

    6

    詹棟樑《教育人類學理論》(1989。台北:五南。)

    7

    滕 星《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2001。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8

    周德禛《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2001。台北:五南。)

    9

    吳天泰《教育人類學》(2002。台北:五南。)

    10

    張如慧《民族與性別之潛在課程》(2002。台北:師大書苑)

    11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多元文化教育》(2008。台北:高等教育研究)

    12

    James A. Banks, Cherry A. McGee Banks主編;陳枝烈等譯《多元文化教育 : 議題與觀點》

    (2008。台北:心理)

    13

    劉美慧,游美惠,李淑菁《多元文化教育》(2016。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3.【台灣的教育改革與教育政策理念】

     

    1

    周祝瑛《誰捉弄了教改?》(2003。台北:心理)

    2

    教育部《教育改革的未來 會議手冊》(2002。台北: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發展處)

    3

    四一○教育改造聯盟《民間教育改造藍圖》(1996。台北:時報)

    4

    陳美如《台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1996台北:師大教育研所碩論。)

    5

    張建成《我們的課題,他們的經驗》(2000。台北:師大書苑)(指定閱讀)

    6

    黃炳煌《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2003。台北:心理)

    7

    薛承泰《十年教改 為誰築夢?》(2003。台北:心理)

    8

    盧建榮《從根爛起》(2002。台北:前衛)

    9

    單文經《學校教育革新引論》(2011。台北:學富文化)

    10

    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2011。台北:天下文化)

    11

    吳清山《學校革新研究》(2011。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王今宜等《教育的藍天:理念學校的追尋》(2011。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13

    李大任《教改:不能說的秘密》(2011。台中市:十力文化)

    14

    馮朝霖《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2011。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15

    馮朝霖《喚醒夢想˙釋放天賦:臺灣實驗教育的另類課程實踐》(2018。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16

    薛雅慈《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2015。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7

    薛雅慈《啟動以學習為核心的學校教育改革:教學革新與特色課程發展之實踐研究》(2015。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薛雅慈《學習共同體的理念、課堂實施、應用與成效探討》(2015。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台灣的原住民教育改革與教育政策理念】

     

    1

    譚光鼎《原住民人權訪查研究》(1999。台北:原民會)

    2

    陳枝烈《普及原住民地區學前教育六年計畫之規劃研究》(1999。台北:原民會。)

    3

    吳天泰《原住民教育體制的發展 民族學苑的規劃》(1998。台北:原民會)

    4

    吳天泰《民族學院規劃研究暨設立發展計畫》(1999。台北:原民會)

    5

    林修澈《原住民族教育推展研討會 手冊》(2002。台北:原民會)

    6

    林修澈《台北縣原住民族政策之研究》(2004。台北:台北縣政府)

    7

    張中復《台灣原住民人權指標與外國比較研究》(2002。台北:原民會)

    8

    北市東新國小《原住民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專刊》(2000。台北:北市教育局)

    9

    屏東師院《中央與地方原住民族教育事物協調會議會議手冊》(2004。屏東:屏師)

    10

    譚光鼎《原住民教育與文化政策規劃之研究(文化政策組)》(1998。台北:原民會)

    11

    浦忠成《原住民社區文化與原住民教育改革關係研究》(1996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12

    牟中原《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1996。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13

    陳枝烈《九十一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4

    教育部《九十二年度原住民地區學校校長會議 會議手冊》(2003。台北:市北師)

    15

    教育部份《一九九九年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分區檢討會資料》(2000。台北:教育部)

    16

    李瑛《「原住民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計畫」實施成效評估》(1998。台北:師大教育系)

    17

    教育部《一九九九年全國教育改革檢討會議分區檢討會結論暨建議彙編》(2000。台北:教育部)

    18

    蔡中涵等《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1998。台北: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19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編印《舞動民族教育的精靈》(2006。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共     有10本)

    20

    考選部《國家考試與原住民族知識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2011。台北:考選部)

    21

    阿浪.滿拉旺(Alang.Manglavan),  楊錦浪編輯《原住民族教育的省思與展望:87-95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解析》(2010。台北:原民會)

    22

    李文富〈台灣原住民教育改革的分析-一個批判教育學的觀點〉(1999。台東:國立東華大學)

    23

    王雅萍〈教改下的的原住民族教育〉(201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5.【認識台灣原住民族】

    • 專書

    1

    鄭元慶(編)《與鹿共舞:台灣原住民文化(1-3)》(1995-2000。台北:光華雜誌。)

    2

    潘朝成等(編)《台灣平埔族》(2003。台北:前衛。)

    3

    潘 英(編)《台灣平埔族史》(1996。台北:南天。)

    4

    阮昌銳(編)《台灣原住民族》(1996。台北:南天。)

    5

    簡扶育(編)《祖靈昂首出列》(2003。台北:幼獅。)

    6

    簡扶育《搖滾祖靈》(1998。台北:藝術家。)

    7

    陳雨嵐(編)《台灣的原住民》(2004。台北:遠足。)

    8

    陳芷凡專文撰稿;林宜妙主編《臺灣原住民族一百年影像暨史料特展專刊》(2011。台北市:原民會。)

    9

    宋秀娟《臺灣原住民音樂與文化》(2011。台北市:東和音樂。)

    10

    王嵩山《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2001。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11

    王嵩山《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2010。新店:遠足文化。)

    12

    松崗格《「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2018。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13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臺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2002。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4

    葉家寧《臺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2002。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5

    余光弘,董森永《臺灣原住民史:雅美族史篇》(1998。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6

    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7

    喬宗忞《臺灣原住民史:魯凱族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8

    宋龍生《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1998。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

    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

    童春發《臺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1

    詹素娟,張素玢《臺灣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2

    鄧相揚,許木柱《臺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2000。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3

    林修澈《臺灣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2000。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4

    李壬癸《臺灣原住民史:語言篇》(1999。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5

    劉益昌《臺灣原住民史:史前篇》(2002。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6

    康培德《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荷西明鄭時期)》(2005。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7

    溫振華《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清治時期)》(2007。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8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9

    蔡明哲《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200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0

    郭俊麟《臺灣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2016。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31

    海樹兒˙犮剌拉非《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研究》(2018。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32

    王洛夫《妖怪、神靈與奇事:台灣原住民故事》(2016。台北:聯經出版社)

    • 紀錄片

    1

    《請問貴姓》《一直變大又變小的名字》

    2

    《小夫妻的天空》

    3

    《蘭嶼觀點》

    4

    《背起玉山最高峰》

    5

    《國家共匪—美麗的錯誤》《我們的土地不見了》《美麗的天堂》

    6

    《彩虹的故事》《泰雅千年》

    7

    《原民溯源三部曲之鳥踏石仔的噶瑪蘭》

    8

    《原民溯源三部曲之吉貝耍與平埔阿嬤》

    9

    《原民溯源三部曲之代誌大條番親有來沒》

    ● 成功故事

     

    1

    台北市原民會(編)《生命告白:台灣原住民博士求學之路》(2003。台北:市原民會。)

    2

    台北長庚護專(編)《原住民人士的奮鬥歷程》(1999。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3

    莫那能口述;劉孟宜錄音整理,呂正惠編輯校訂《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經歷》(2010。台北:人間出版     社。)

     

     

     

    6.【台灣原住民族教育史】

     

    1

    林正芳《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1990。台北: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2

    E.Patriccia Tsurumi(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1999。宜蘭:仰山。)

    【說明】台灣戰後的「經濟奇蹟」,一般多歸功於高品質的人力資源,而這些成就則墊基於從日       治時期開始普及的新式教育。本書是Patriccia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1977     年由哈佛大學出版,是英文世界中的有關台灣史名著。書中對於台灣新式教育的開展,比較殖民主義等方面有精闢的分       析和論述。

    3

    林慧君總編輯《幸福原力:原住民教育回顧》(2017。桃園市:長庚科技大學。)

     

    4

    葉高樹《宜蘭縣學校教育》(2002。宜蘭:宜蘭縣政府)

    【說明】本書未闢專章談多民族的宜蘭的原住民教育,但是書中有不少介紹兩個山地鄉的學校照     片。

     

    5

    方文振《日據時期教育政策演變下的蕃童教育之研究》(1999。台北:政大民族系碩論。)

    【說明】日治時代替原住民引進新式的現代化教育,但統治者的教育目的是為了統治方便,藉由     同化教育的施行,刻意消磨異己的差異性,原住民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喪失自我認同。本論文     對日治時代的蕃童教育多有著墨。

    6

    張佳琳《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政策研究》(1993。台北:師大教研所碩論。)

    7

    張耀宗《臺灣原住民教育史研究 : 1624-1895 : 從外來者的殖民教化談起》(2004。台北:師大教研所博論。)

     

    7.【原住民教育統計&原住民統計】

     

    1. 高淑芳《八十七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現況調查報告》(1999。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2. 高淑芳《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3。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3. 高淑芳《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0。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4. 高淑芳《九十學年度原住民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1。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5. 高淑芳《九十一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2。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6. 故鄉市場調查有限公司《九一年台灣原住民族統計年鑑》(2004。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7. 中國生產力中心《九三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5。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8. 中國生產力中心《九四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06。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9. 中國生產力中心《九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報告》(2010。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0.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99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1。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1.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0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3。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2.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101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3。台北:行政院原民會)
    13. 世新大學《102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4。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14. 洪泉湖,梁世武,海樹兒˙犮剌拉菲《103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5。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15. 洪泉湖,梁世武《104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6。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16. 海樹兒˙犮剌拉菲,梁世武《105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7。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17. 海樹兒˙犮剌拉菲,梁世武《106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統計》(2018。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教育部統計處國民中小學生概況統計

    1.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052&P 4c44-a075-15a9eb7aecdf)

     

    【說明】◎這些統計能告訴我們什麼?

     

    8.【重要參考期刊】

     

    1

    國立台東師院原住民教育中心(主編)《原住民教育季刊》(1996—已停)(台北:教育部教研會委託)

    2

    中央民族大學(主辦)《民族教育》(1994迄今)(北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3

    原住民部落工作隊(主編)《原住民族季刊》(1-6)(2001。台北市:原民會)

    4

    政大原住民族中心(主編)《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月刊>雙月刊)(2005年。台北市:     國家教育研究院)

     

    9.【其他】

    (1)李雅卿《乖孩子的傷,最重:你有個自主學習的孩子嗎?》(2004。台北:遠流。)

    【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發現自己,享受安然的學習之路。

    乖孩子,常常得付出自信和自尊的代價來討好成人。一個成人不論他有多睿智,只要心中存有「要孩子      乖」的想法,就是阻絕孩子獨立思考的劊子手。…………

    「覺知」是智慧生起的根源。自主學習、不是知識或技藝層面的學習,而是一種對生命實踐態度的學習。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直接面對自己的生命和行為,自行負責。只有透過這樣的實踐過程,才會知道什      麼是發現自我、成就自我,也才能感受到那種自發性的安然和勇氣。本書是種籽學院教師、學生、家長      們的自主學習書信集,其中有教學的反思,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心得,更多的是家長們對於子女教育的困      惑與擔心;閱讀本書後,或能讓你更有信心地和孩子一起共享無所求,無所懼的學習之路。

    (2)李雅卿《北政實驗手記-一個成長、衝突與愛的故事》(2000。台北:商智文化。)

    (3)李雅卿《種籽手記-開放教育的希望工程》(1997。台北:遠流。)

    (4)李家同《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2004。埔里:投縣博幼基金會(聯經總經銷)。)    (5)洪 蘭〈童年-無法等待的投資〉2004.04.28中國時報民意論壇

    (6)笑罷童年—我們的教育經驗回溯

    ⊙關於本紀錄片:里巷工作室《笑罷童年(窄門/威權)》(里巷工作室)

    這是一部透過映像及人物的對話,由問題的根本全面探討台灣教育現實的影帶,切入問題的核心,真誠      而無所避忌,為了下一代,為了天下父母,也為了你我的明天。………

    總策劃:黃武雄                          編 劇:黃武雄、林川惠               字 幕:廖 美攝 影:古國威、陳佩英、賴曉黎 剪 輯:陳佩英、林川惠、鄭 本

    音 樂:杜文仁、鉅家                   旁 白:莊介侖、鄭 本、陳佩英

    ⊙關於作者:黃武雄 (台大數學系教授)

    1977《如何教高中數學?改進中的數學教學》台北:正中。(2刷,299頁)

    1987《木匠的兒子》台北:民生報。

    1994《童年與解放》(原名:人與世界)台北:人本。

    1995《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1版)

    1995《黑眼睛的困惑》台北市:人本。

    1997《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2版,270頁)

    2003《學校在窗外》台北:左岸。

     

    杜文仁(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文山社大講師。從廣義的哲學角度來做哲學,特別是宗教與藝      術)1990《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第一章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

    ⊙關於教改

    黃武雄〈教改怎麼辦?〉http://www.community-univ.org.tw。(必讀)

    黃光國〈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http://www.highqualityeducation.com 吳聰敏、駱明慶〈好老師,莫強求〉http://ccms.ntu.edu.tw/~ntut019

    黃武雄《台灣教育的重建》,遠流出版。

    李丁讚〈行動細節,教改成功關鍵〉中國時報7.26,見附檔。

    李天健〈教育改革的路線檢討—重估「結構—自主」路線〉見附檔。  鄭婉琪〈教育重建連線與快樂學習連線的矛盾〉見附檔。

    10.【原住民族繪本】

    1. 林秀兒編,《天空之虹》(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2. 林秀兒編,《祖靈的眼睛》(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3. 馬要˙基朗《【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1阿美族:巨人阿里嘎該》(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4. 林志興《【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2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5. 希南˙巴娜妲燕《【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3達悟族:飛魚之神》(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6. 亞榮隆˙撒可努《【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4排灣族:巴里的紅眼睛》(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7. 奧威尼˙卡露斯《【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5魯凱族:多情的巴嫩姑娘》(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8. 阿浪˙滿拉旺《【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6布農族:與月亮的約定》(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9. 簡史朗《【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7邵族:日月潭的長髮精怪》(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10. 鄭信得《【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8鄒族:復仇的山豬》(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11. 潘秋榮《【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9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12. 里慕伊˙阿紀《【台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10泰雅族:彩虹橋的審判》(2016。台北:新自然主義)
    13. 嚴淑女《雲豹與黑熊》(2010。台東:台東縣政府文化處)
    14. 林滿秋《少年西拉雅》(2007。台北:青林)

    11.【新住民繪本】

    1. 林秀兒編,《四個木偶》(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緬甸
    2. 林秀兒編,《不一樣的分享日》(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越南、印尼
    3. 林秀兒編,《這兩個人在做什麼?》(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尼、緬甸
    4. 林秀兒編,《潑水過新年》(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泰國、緬甸
    5. 林秀兒編,《狗與太陽》(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6. 林秀兒編,《聰明的鼷鹿》(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尼
    7. 林秀兒編,《小星星》(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泰國、越南、印尼、緬甸
    8. 林秀兒編,《大象我愛你》(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泰國
    9. 林秀兒編,《回外婆家》(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越南
    10. 林秀兒編,《好圓好圓的月亮》(2008。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越南
    11. 林秀兒編,《太陽太貪玩》(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度、俄羅斯、韓國
    12. 林秀兒編,《雪國之心》(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俄羅斯
    13. 林秀兒編,《婆羅門 老虎 狼》(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度
    14. 林秀兒編,《金魚金魚我要》(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俄羅斯
    15. 林秀兒編,《恆河水流啊流》(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度
    16. 林秀兒編,《兔子蹦蹦跳》(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韓國
    17. 周姚萍編,《狸貓變變變》(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日本
    18. 周姚萍編,《韓國街咚隆咚隆鏘!》(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韓國
    19. 周姚萍編,《閃亮的祝福》(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印度、俄羅斯、日本
    20. 周姚萍編,《飛吧!竹蜻蜓》(2009。台北縣 :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 日本

    12.【中國少數民族繪本】

    1.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滿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2.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朝鮮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3.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藏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4.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維吾爾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5.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蒙古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6.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苗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7.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黎族、傣族》(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8.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漢族(上卷)》(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9.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漢族(中卷)》(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10. 李學勤、潘守勇著,《繪本中華民族神話 : 漢族(下卷)》(2014。香港 : 中華書局。)
    11. 林秀兒編,《牽手囍哈拉》(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2. 林秀兒編,《搖啊搖》(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3. 林秀兒編,《補天穿》(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4. 林秀兒編,《阿立的歌仔戲》(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5. 林秀兒編,《醒獅咚咚咚》(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6. 林秀兒編,《迎媽祖》(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7. 林秀兒編,《石頭新村》(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8. 林秀兒編,《風中的祈福》(2011。新北市 :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19. 陳仁富、陳雅玲主編,《來一客 : 食淨淨》(2010。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
    20. 陳仁富、陳雅玲主編,《來一客 : 青黃紅花共下飛》(2010。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
    21. 陳仁富、陳雅玲主編,《來一客 : 平地起伙房》(2010。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
    22. 陳仁富、陳雅玲主編,《來一客 : 快!樂一下》(2010。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
    23. 陳仁富、陳雅玲主編,《來一客 : 落地生根》(2010。屏東市 : 屏東縣政府。)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完全開放使用 Completely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