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究設計與方法

Course Name: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6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介紹相關之質化及量化研究方法,使同學對社會科學之研究方法有基本的認識,熟悉資料蒐集、分析與詮釋的方式,並培養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能應用所學,延伸應用於辨析複雜政策問題與跨領域學習。

本課程具有高度參與性、實際整合應用性、並且需要團隊協力合作(依照實際學生人數,由授課教師分組)。本課程設計著重實作練習與實際課堂參與互動,所有課堂作業與練習皆為培養同學對於研究方法的應用,循序漸進地練習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各項步驟,因此上課出席、實際參與及課前預習將關鍵性決定學生成效。

本課程主題與進度將依照學生學習狀況與需求、講者時間與演講細節安排進行適時調整。

計畫修課與加選同學請務必出席第一堂課,未出席者學期成績將評定為 0 分,請自行退選。唯有同時實體出席第一堂課並完成第一堂課出席問卷的同學,才視為完整出席第一堂課

電算中心智慧教室內禁止飲食,請配合遵守相關規定。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學生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具有基本的認識與實作應用。
    2. 培養質化與量化研究分析能力,同時省思研究倫理並確實遵守。
    3. 培養進行學習與研究的多元核心能力(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批判性思考與分析能力、多元關懷與跨領域思考)。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日期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9/10

    課程介紹

    1. 課程大綱說明、為什麼需要學習研究方法?
    2. 課程內容參閱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課綱解釋與討論、第一堂課出席問卷、自我介紹、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介紹、知情同意書說明

    2

    9/17

    國定假日:中秋節

    3

    9/24

    社會科學研究基礎:尋求真實

    1. 社會探索、問題意識、社會科學研究基礎、學術倫理
    2. 課程內容參閱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1、Ch. 3 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個案實例分析、課堂實作練習與討論(學術倫理)、公布分組名單、合作學習評分標準介紹、團隊進度報告1(認識小組成員)、隨堂小考

    4

    10/1

    研究設計與研究流程

    1. 研究設計與問題、研究流程、如何進行學術資源搜尋、學術倫理
    2. 課程內容參閱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4 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個案實例分析討論、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研究計畫書主題探索)、確認分組名單、合作學習問卷前測、團隊進度報告2(分組研究計畫提案)、隨堂小考

    5

    10/8

    怎麼問好問題與找好答案?

    1. 概念的操作化與測量、研究設計與問題、如何進行學術資源搜尋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5 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延續上週研究計畫書主題探索,以心智圖練習概念化與釐清研究主題;網路學術資源搜尋與來源可信度議題)、團隊進度報告3(說明研究的主要概念及定義,反應目前遭遇的挑戰、分組研究計畫提案)、反思學習活動1(第6週上課前繳交)、隨堂小考

    6

    10/15

    質化vs. 量化研究方法簡介、文獻回顧

    1. 什麼是質化研究方法?什麼是量化研究方法?如何進行學術資源搜尋?如何進行文獻回顧?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2 指定範圍及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閱讀並分析指定期刊文獻)、研究計畫心智圖成果分享與回饋、團隊進度報告4(確定團隊期末報告主題,並進行初步網路學術文獻搜尋)、隨堂小考

    7

    10/22

    質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深度訪談、田野調查、參與觀察法

    1. 質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深度訪談、田野調查、參與觀察法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10 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約訪信練習)、團隊進度報告5(初步文獻閱讀清單、田野研究場域提案;溫馨提醒:請開始進行田野觀察與探訪)、隨堂小考

    8

    10/29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問題提問、設立假設、指標與量表建構

    1.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問題提問、設立假設、指標與量表建構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6 以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個案實例討論、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並給予練習成果回饋、搭配文獻閱讀練習、團隊進度報告6(繳交修正後文獻閱讀清單、確認田野觀察場域)、隨堂小考

    9

    11/5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調查研究與問卷設計

    1.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調查研究與問卷設計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9 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個案實例討論、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並給予練習成果回饋(問卷主題與設計、文獻回顧清單)、搭配文獻閱讀練習、個人田野觀察筆記(第10週上課前繳交)、團隊進度報告7(問卷設計:相關問卷內容之構面;目前遇到的挑戰、提問等)與同儕回饋、隨堂小考

    10

    11/12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 抽樣的邏輯、設計測量方法

    1.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抽樣的邏輯、設計測量方法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 7 以及 Moodle 平台上課程資料

    個案實例討論、課堂實作練習與分組討論並給予練習成果回饋、搭配文獻閱讀練習、考前回顧複習

    11

    11/19

    期中考

    期中考

    期中考、個人文獻回顧作業繳交期中課程意見&同儕互評回饋問卷(第12週上課前繳交)、反思學習活動2(第12週上課前繳交)

    12

    11/26

    如何進行合適的研究設計?

    專題演講:「如何進行合適的研究設計?」暨研究設計諮詢

    團隊進度呈現與研究設計諮詢、團隊互評文獻回顧作業繳交

    13

    12/03

     

    質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質化資料分析

    1. 田野觀察結果分享:小組上台報告與同儕回饋
    2. 質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質化資料分析、社會研究之閱讀與寫作。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13 指定範圍及Moodle平台上課程資料

    田野觀察結果分享:小組上台報告與同儕回饋、評審講評與綜合問答討論(田野研究與訪談課程主題探討)、團隊進度報告8(問卷設計)、問卷調查紙本作業(第14週上課前繳交)

    14

    12/10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問卷施作、整理與分析

    1.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問卷施作、整理與分析。
    2. 課程內容參閱Moodle平台上課程資料

    搭配演講進行專題互動討論(問卷設計、施作、整理與分析)並檢視目前研究設計、問卷調查設計調整與發放實作團隊進度報告9(關於研究計畫書)、同儕回饋

    15

    12/17

    量化研究方法設計與執行:問卷施作、整理與分析

    1. 問卷結果分析:小組上台報告與同儕回饋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14 及Moodle平台上課程資料

    問卷調查結果分享(小組上台報告與同儕回饋)、評審講評與綜合問答討論、團隊進度報告10(關於研究計畫書)、反思學習活動3(第18週上課前繳交)、期末同儕互評回饋問卷(第18週上課前繳交)

    16

    12/24

    如何撰寫研究計畫書?

    1. 研究計畫書撰寫策略、注意事項、經驗交流
    2. 課程內容參閱 Babbie Ch.17 及 Moodle平台上課程資料

    學長姊大專生國科會研究申請與執行經驗分享、合作學習問卷後測、搭配演講進行專題互動討論並檢視團隊進度報告(研究計畫書目前研究設計與進度)

    17

    12/31

    期末成果發表

    小組期末成果發表

    小組成果發表、Q&A

    評審講評與綜合問答討論

    18

    01/07

    期末成果發表

    小組期末成果發表

    期末成果計畫諮詢

    評審講評與綜合問答討論

    * 繳交學期成果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60%

    其他: Others: 課堂實作練習與實踐:30% 小組討論與活動:30%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設計著重實作練習與實際課堂參與互動,所有課堂作業與練習皆為培養同學對於研究方法,循序漸進地練習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各項步驟,因此上課出席、實際參與及課前預習將關鍵性決定學生成效。

    *團體作業成績將參考實際團隊參與的角色與貢獻度、自評與同儕評量結果評分。

    1. 課堂實作練習與成果

    個人作業 25%

    1. 文獻回顧&同儕評量回饋 10%
    2. 田野觀察筆記與反思 12%
    3. 研究設計與方法課程學習與反思札記 3%

    團體作業 40% 

    1. 田野心得綜合分享(上台報告+投影片+小組同儕回饋)5%
    2. 問卷調查設計(繳交紙本報告指定內容)、問卷調查施測與結果分析(上台報告+投影片+小組同儕回饋)15%
    3. 團體成果與分析報告: 團體研究計畫書、期末成果發表(上台報告+投影片+小組同儕回饋)20%
    1. 課堂出席與參與、課堂實作練習與討論、團體進度報告與反思學習活動、期末同儕評鑑與回饋 10%
    2. 隨堂小考 10%
    3. 期中考 15%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Earl Babbie(202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林秀雲(譯),台北市:雙葉書廊。

    畢恆達(202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其他上課講義與補充資料。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AI tools may be used when permitted and only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assignment instructions; students must clearly disclose their use,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and ensure academic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