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從理論出發,結合台灣民主化歷程,探討選舉制度、選舉競爭、投票行為、及選舉與民主等四大主題。希望學生在學習本課程後,具備觀察甚至評論選舉的專業能力。
能力項目說明
台灣過去三十多年來,隨著民主化的腳步,幾乎每年都有選舉,不論地方、國會、乃至總統大選,不一而足。對於選舉的各個面向,台灣民眾大多經歷了不少,對於選舉競爭及投票行為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對於政治學系的學生而言,我們更需要系統性地瞭解:選舉到底是甚麼?台灣的選舉和世界其他先進民主國家相比,究竟有何差異?
民主體制最主要的特徵即為具備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然而,世界各民主國家的選舉制度五花八門,不同的選制除了牽動不同類型的政治競爭外,亦影響了民眾投票參與的動機及考量。本課程主要的目的是透過理論的探討及實務的分析來瞭解選舉與投票行為的制度面及行為面。首先,我們將從比較選舉制度的觀點,探討各主要選舉制度的成因及異同。其次,我們將分析各制度如何影響政治競爭與政治參與。前者主要聚焦於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活動,後者則關注選民投票參與的動機及行為。換言之,本課程的主題包括橫向的比較制度分析及縱向的「制度-行為」連接。由於選舉相關理論的發展主要是依據西方民主國家的經驗,因此授課內容將以各國普遍現象之討論為主,本國實例之分析為輔。期許學生在修習本課程後,能夠具備選舉研究的理論基礎,日後能透過理論的視角,來觀察甚至參與選舉實務。
(一)課程介紹、導論(1週)
(二)選舉制度(4週)
這項主題的閱讀內容包括1本教科書及12篇學術論文,每週除課堂上課以外,應至少投入四至六小時閱讀時間。
(三)選舉競爭(3週)
這項主題的閱讀內容包括1本教科書及23篇學術論文,每週除課堂上課以外,應至少投入四至六小時閱讀時間。
期中考試 (1週)
(四)研究講座(1週)
(五)投票行為(3週)
這項主題的閱讀內容包括1本教科書及24篇學術論文及專書章節,每週除課堂上課以外,應至少投入六至八小時閱讀時間(因英文專書章節較多,建議投入更多閱讀時間)。
(六)選舉與民主政治(2週)
這項主題的閱讀內容包括15篇學術論文及專書篇章,每週除課堂上課以外,應至少投入四至六小時閱讀時間。
期末考試(1週)
本課程以老師講授教學為主,輔以同學的討論與報告。各週上課進度及各主題的閱讀文獻已列於本綱要中。相關書籍請同學自行購買或至圖書館查閱,至於期刊論文(含英文書籍章節)的部分,本課程助教會將所有論文電子檔置於課程網站供同學下載,請同學分週依照進度閱讀。此外,若有臨時或補充教材,將於課堂另行印發。本課程除期中考外,期末考部分有兩個選擇:一、傳統考試方式;二、撰寫一份5頁(3000字)的研究計畫書,唯內容並不侷限台灣選舉。研究計畫書的要求格式將於課堂上說明。另外,本課程將不定期舉行隨堂小考,輔以不同類型的分組活動,以期同學能透過選舉理論的視角,觀察並解釋實際選舉競爭。
期中考:30%
期末考或研究計畫書:40%
課堂表現(含課堂討論及隨堂小考):30%
(一)選舉制度
書籍
期刊
(二)選舉競爭
書籍
期刊
(三)投票行為
書籍
期刊
(四)選舉與民主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