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文化研究的核心概念、跨領域特質及其重要議題。作為奠基於人文學門並與其他學門進行對話的知識體系,文化研究既可是一種思考取徑,亦可為跨領域的研究方法。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聚焦於文化研究如何作為研究取徑,思考文化研究關注的幾項重要議題,包括現代性、後現代主義、全球化、族裔、東方主義與後殖民、主體性、性別與認同、空間與地方等面向,認識其中的主要理論家、思想脈絡及其辯論,進而培養未來華語文教學者所需要具備的多元文化思維及涵養,並開展華語文教學者跨文化的國際視野。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具以下課程學習目標: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of-class Hours |
||||
1 |
課程簡介 導論 |
文化研究的興起、沿革與跨領域特質
* 各週課程內容、閱讀範圍和文本將視課堂實際情況再行調整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 |
3 |
5 |
2 |
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 |
文化的定義、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 |
3 |
5 |
3 |
現代性與現代主義 |
現代性與現代主義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4 |
後現代主義、全球化 |
後現代主義與全球化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5 |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
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號分析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6 |
國定假日 |
國定假日停課一次 |
|
|
5 |
7 |
空間、地方與城市文化 I |
空間、地方與城市文化 I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8 |
國定假日 |
國定假日停課一次 |
|
|
5 |
9 |
期中提案 |
期末報告初步提案與討論
|
報告、討論 |
3 |
5 |
10 |
族裔與多元文化 |
11/7 專家學者演講 台大台文所 謝欣芩副教授
|
講述、討論 |
3 |
5 |
11 |
族裔與國族 I |
族裔與國族 I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12 |
族裔與國族 II |
族裔與國族 II、主體性與身份認同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13 |
空間、地方與城市文化 II |
空間、地方與城市文化 II 【大稻埕文化走讀活動】
|
參訪、討論、報告 |
3 |
5 |
14 |
性別與酷兒理論 |
性別與酷兒、期末總結 閱讀範圍:
|
講述、討論、報告 |
3 |
5 |
15 |
期末發表 |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 I |
報告、討論 |
3 |
5 |
16 |
期末發表 |
期末小型模擬研討會 II |
報告、討論 |
3 |
5 |
* 本課程相當著重每週課堂的參與和討論,課堂上鼓勵同學多多發言,激盪思考。課程進行方式與評量項目將於開學第一週課堂上詳細說明。
指定書目: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