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海德格《柏拉圖:智者篇》

Course Name: Heidegger's "Platon: Sophist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在1924/25年冬季學期於馬堡(Marburg)大學開設一門名為「柏拉圖:智者篇」的演講課,並擬就柏拉圖晚期的兩篇對話錄——《智者篇》及《菲力布斯篇》——進行闡釋。他自始即一反於學界流行採取的從先蘇哲學家到蘇格拉底的哲學史發展研究進路,主張可以遵循詮釋學的古老原則——即「進行詮釋時應從清晰物到模糊物」——,從亞里斯多德的理解出發去回頭詮釋柏拉圖的思想。因此,他在這門演講課的導論部分特別先闡釋亞里斯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書、第十書6-7章、以及《形上學》第一書1-2章。此外,海德格的這門演講課之主要部分最終只有闡釋《智者篇》而已,實際上並未處理到最初預告的另一篇對話錄《菲力布斯篇》。海德格在這裡提出一套對古希臘哲學概念的獨特詮釋與翻譯,並成為他後來用以解構西方哲學史發展的基礎,故特別值得吾人去研讀。不論如何,他這門演講課的重要性尤其在於:其導論部分的內容,不但對於理解海德格後續的思想發展史來說意義重大,亦在當時對他的學生們帶來思想衝擊而影響到後者的未來思想發展。

本課程將主要聚焦研讀、探討《柏拉圖:智者篇》一書(海德格全集第19卷),特別著重其導論部分,尤其是其對於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書有關揭示真理的五種方式的闡釋,並擬就其跟《存有與時間》的關聯性做一闡述。透過精讀以上文本,並適時配合閱讀海德格在這個時期的其他作品,本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探索海德格早期思想形成之過程。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引導學生細讀原典以深入掌握海德格早期思想。

    2. 比較海德格早期作品以考察其思想之發展軌跡。

    3. 透過多元方式來培養學生分析文本之敏感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學習投入時間

    課堂講授

    課程前後

    1

    (09/04) 課程介紹

    海德格哲學概述

    閱讀與討論

    3

    4.5

    2

    (09/11) 亞里斯多德原典研讀

    《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六書

    閱讀與討論

    3

    4.5

    3

    (09/18) 亞里斯多德原典研讀

    《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十書第6, 7章

    《形上學》第一書第1, 2章

    閱讀與討論

    3

    4.5

    4

    (09/25) 預備思考

    《柏拉圖:智者篇》第1-3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5

    (10/02) 五種去蔽方式_1

    《柏拉圖:智者篇》第4-6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6

    (10/09) 五種去蔽方式_2

    《柏拉圖:智者篇》第7-8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7

    (10/16) 期末報告主題構思與個別約談

     

    閱讀與討論

    3

    4.5

    8

    (10/23) 五種去蔽方式_3

    《柏拉圖:智者篇》第9-11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9

    (10/30) 智慧的起源_1

    《柏拉圖:智者篇》第12-14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0

    (11/06) 智慧的起源_2

    《柏拉圖:智者篇》第15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1

    (11/13) 智慧的起源_3

    《柏拉圖:智者篇》第16-19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2

    (11/20) 比較智慧與實踐智_1

    《柏拉圖:智者篇》第20-22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3

    (11/27) 比較智慧與實踐智_2

    《柏拉圖:智者篇》第23-24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4

    (12/04) 比較智慧與實踐智_3

    《柏拉圖:智者篇》第25-26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5

    (12/11) 從亞里斯多德到柏拉圖

    《柏拉圖:智者篇》第27-29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16

    (12/18) 從亞里斯多德到柏拉圖

    《柏拉圖:智者篇》第30-32節

    閱讀與討論

    3

    4.5

    (*課程實際內容會隨每週實際上課狀況做調整)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7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相關說明
    1 memo 30% 共繳交10次
    2 期中口頭報告 30%  
    3 期末書面報告 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1. Heidegger, Martin. (1992). GA19: Platon: Sophistes. Edited by Ingoborg Schüßler,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英譯參考:Plato's Sophist, translated by Richard Rojcewicz and André Schuwer,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3;中譯參考:《柏拉圖的《智者》》, 熊林(溥林)譯。北京:商務出版社,2016。)
    2.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2011). Translated by Robert C. Bartlett and Susan D. Collins. Chicac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co Press. (中譯參考:《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北京:商務出版社,2003。)
    3. Aristotle. Metaphysics. (中譯參考:《形上學》,)

    參考書目:

    1. Poeggeler, Otto. (1987). Martin Heidegger's Path of Thinking. Translated by Daniel Magurshak and Sigmund Barber.Atlantic Highlands, NJ :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2. Heidegger, Martin. (2005). Phä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zu Aristoteles: Anzeige der hermeneutischen Situation, in: GA62: Phänome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en ausgewählter Abhandlungen des Aristoteles zur Ontologie und Logik. Edited by Günther Neumann,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3. Heidegger, Martin. (1993). Sein und Zeit. 17. Auflage. Tübingen: Niemeyer. 
    4. van Buren, John. (1994). The Young Heidegger: Rumor of the Hidden King. Bloominton and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5. 汪文聖,2018,〈海德格〉,收錄於:《華文哲學百科》,王一奇(編),2018版。
    6. 王志輝,2022,〈亞里斯多德〉,收錄於:《華文哲學百科》,王一奇(編), 2002版。
    7. 何畫瑰,2022,〈柏拉圖〉,收錄於:《華文哲學百科》,王一奇(編),2022 版本。
    8. 關子尹,2021,《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台北:聯經。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