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神話與中國古代思想信仰文化、文學專題研究

Course Name: Special Topics in Mythology and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Belief, Culture and Literature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二十世紀隨著人文學界跨學科研究趨勢的強化,神話研究也因綜合性「文化研究」的興盛而引起學界的興趣和關注。神話做為一種敘事,與歷史、思想、信仰文化乃至於文學創作之間關係密切,在西方文學批評上也帶動了神話原型批評的興起。而應用在中國古代思想信仰文化與文學研究方面,這種跨學科的研究視野也開闢了神話與思想信仰文化、文學研究前所未有的新視角、新領域和新局面。對於人文學研究具有跨領域的開拓意義。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開設之目標,即是對神話學之淵源、發展、流派做歷史性的探討與梳理,引介相關理論,並輔以具體研究專著與論文進行分析。探討神話與古代思想信仰文化研究、神話思維與文學間的關係,以及神話在古代文化中的滲透與轉化。以期為二十一世紀的古典學研究提供更寬廣的視域及深層的開拓,修讀者亦可藉由本課程獲得跨領域研究的知識與訓練。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1.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 6 重審神話 ()大林太郎《神話學入門》(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年)*神話的書寫與傳播型態

    2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 神話學概論 中西神話學.中國神話學百年回顧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撰《神話思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 *神話與神話研究

    3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前作業 神話與文學的定義與關係 約翰‧維克雷(Vickery)編,潘國慶等譯,《神話與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分析神話與文學的特質

    4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前作業 神話—原型批評研究之淵源探討 葉舒憲編譯,《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 *神話—原型批與文學研究運用*閱讀討論與評述

    5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神話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伊德 葉舒憲編譯,《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2) 程金城:《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神話—原型批與文學研究反思*閱讀討論與評述

    6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 神話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分析心理學派: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 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榮格著 鴻鈞譯:《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理論反思與運用*閱讀討論與評述

    7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 神話、文學與心理學:游乾桂:《民俗•文學•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理論反思與運用*閱讀討論與評述

    8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活態神話:期中田野調查 活態神話採錄與撰寫田野調查報告

    9.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 6 神話與早期宗教: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體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神話圖像象徵*閱讀討論與評述

    10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 6神話與《山海經》:葉舒憲等《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方文化碰觸》(武漢市 : 湖北人民出版, 2004)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局,2004) *討論《山海經》一書的性質*《山海經》中的神話類型      *閱讀討論與評述

    11.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 神話與《楚辭》:(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蕭兵《楚辭與神話》(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魯瑞菁《楚辭文心論》,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楚辭與神話關係*閱讀討論與評述

    12.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 神話與古典詩歌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湖北人民出版社。高莉芬:《漢代歌詩人類 學》,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閱讀討論與評述

    13.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神話與古典小說(日)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北京:中華書局,1993 *閱讀討論與評述

    14.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神話與神仙思想: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閱讀討論與評述  *分組報告與討論      *撰寫報告

    15.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 課後作業6神話與民間文學:呂微《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播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閱讀討論與評述   *分組報告與討論   *撰寫報告

    16 .期末反思 神話的結束與開始 *心得討論 反思與回饋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5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 國內外神話學相關專著評述之完整報告一份
    二、 期末個人自擬與本專題相關之研究報告一份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葉舒憲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神話──原型批評》,葉舒憲選編,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中國神話哲學》,葉舒憲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符號:語言與藝術》,俞建章、葉舒憲編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台北久大文化出版
    《神話思維》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語言與神話》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撰,于曉等譯,台北:桂冠出版社,1990
    《神話與文學》約翰‧維克雷(Vickery)編,潘國慶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神話》(The power of Myth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1995
    《神話學:生食與熟食》李維史陀( Claude Levi-Scrauss)著,周昌忠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2
    《從比較神話到文學》古添洪著,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3

    《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播與闡釋》,呂微著,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中國的神話傳說與古小說》(日)小南一郎著,孫昌武譯,北京:中華書局,1993
    《楚辭與神話》蕭兵著,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
    《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高莉芬著,臺北:里仁書局。2008

    《中心與聖境:崑崙神話神聖空間與圖像研究》高莉芬著 臺北:新文豐出版,2022
    《美術、神話與祭祀》張光直撰,郭洋、陳星譯,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
    《山海經的文化尋綜》(上)(下)葉舒憲、蕭兵、鄭在書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大母神—原型分析》(德)埃利希‧諾伊曼,李以洪譯,東方出版社
    Anatomy of CriticismNorthrop Fry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Images And SymbolsMircea Eliad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