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旨在探討有關特殊教育的各項理論與實務。在這門課中,我們將認識特殊教育的定義、內涵及當前特殊教育的實施方式,並介紹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的各類特殊需求學生其身心特質、鑑定基準及教學、輔導原則,實施融合教育時宜採用的課程模式、教學及多元評量策略。也將藉由課後作業與課堂分組報告,實際接觸特殊需求學生與特教工作者,並於特殊教育現場進行見習與志工服務,與課堂中所學內容相互印證。
能力項目說明
這門課的目標在於增加修習者對各類特殊需求學生之認識,了解各類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者之身心特質,以及當前特殊教育之理念與發展趨勢。並透過相關教學理論與實務之探討,協助準老師們發展在教學輔導與評量上因應學生學習的個別差異之能力,在未來能夠以帶好班上的每位學生為目標,為班上每位學生設計一個可實現的理想學習環境。希望同學在修習過這門課後,
1. 能說出特殊教育所服務之各類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學生之身心特質與鑑定基準。
2. 具備轉介特殊需求學生、參與鑑定會議協助鑑定之能力。
3. 能與特殊教育系統合作,共同規劃特殊需求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
4. 能根據特殊需求學生之身心特質與學習上的特殊性,調整課程實施模式並採用適當的教學策略。
5. 能根據特殊需求學生之身心特質與學習上的特殊性,採用適當的評量方式。
6. 具備融合教育之理念,能在普通班中教導一般生與特殊生合作學習。
7. 能成為特殊生家長與特殊教育系統間的有效中介,協助特殊需求學生接受適性的特殊教育服務。
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
||||||||||||||||||||||||||||||||||||||||||||||||||||||||||||||||||||||||||||||||||||||||||||||||||||||||||||||||||||
|
1. 出席情況與課堂參與度:課堂中不定期點名,未到者扣分;課堂中積極參與討論並發表意見者加分:15%
2. 特殊需求學生與家長報告 (分組作業): 各組將被分配《背離親緣》上、下冊中所介紹的特殊需求孩子 (聽障、軟骨發育不全症、自閉症、唐氏症、思覺失調、身心障礙—該書意指多重障礙、資賦優異及跨性別) 八類中之一類,在精讀該章內容後,整理出下列摘要 (以聽障為例)
(1) 聽障的定義、身心特質與鑑定方式;
(2) 介紹本章聽障個案 (選擇你們這組在閱讀該章時最有感的個案3~4個) 與其家庭如何養護這些孩子;
(3) 從這些個案家庭中,你們這組認為聽障孩子的家長在教養上會遇到哪些挑戰?有沒有克服挑戰的策略;
(4) 閱讀本章給你們這組的啟發為何?
另外,請自行尋找一位屬於所負責報告的特殊需求類型個案 (可以是親自訪問本人或透過各種參考資料的閱讀整理而得),介紹其特殊狀況對案主生命歷程 (如求學經驗、人際關係、家庭生活、職涯發展、社會適應等) 的影響,各組於10/20、10/27、11/3上課時,以口頭報告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每組報告(含報告後Q & A) 為50分鐘,報告同時請繳交簡報檔之電子檔與書面講義 (以講義形式橫向列印4頁ppt):30%
3. 特教工作者訪談報告 (分組作業): 各組擇定一特殊學校、特殊班、資源班或資優班之教師,進行深度訪談。內容應包括該特教工作者之工作概況介紹、其個人之特殊教育理念、平日課程的安排與教材的編選原則、經常使用之特殊教育資源、在特教工作中最常遇到的問題及可能解決的方式等,於12/8 & 12/15上課時,以口頭報告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口頭報告的同時繳交簡報檔之電子檔與書面講義 (以講義形式橫向列印4頁ppt) :25%
4. 期末報告:特殊教育現場見習/服務心得 (個人作業)
請利用課餘之暇至特殊教育現場 (各類身心障礙社福團體有開設身心障礙者教育訓練課程活動者、庇護工廠或商店、特殊教育機構等) 進行至少4小時之見習/服務,並完成1500-2000字心得撰寫,內容包括(1)見習服務時間、地點(2)見習/服務項目內容(請具體陳述)(3)見習/服務心得(4)至少2張佐證照片(不用拍服務對象),連同服務證明一同繳交:30%
1. 王瓊珠、陳淑麗 (2010):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 台北:心理。 2. 邱上真 (2004): 特殊教育導論。 台北:心理。(本書為特別寫給普通班教師之特殊教育導論) 3. 孟瑛如主編 (2016):特殊教育概論:現況與趨勢。台北:心理。 4. 曾世杰 (2010) :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的教學 (譯著) 。台北:心理。 5. 程鈺雄主編 (2004):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6. 黃志成、王麗美、王淑楨、高嘉慧 (2013):特殊教育概論。 新北市:揚智文化。 7. Smith, D. D. 著,黃裕惠、陳明媚、莊季靜譯(2008):特殊教育導論:創造不同的人生。台北:學富文化。 8. Solomon, A. 著,謝忍翾 (上) 、簡萓靚 (下) 譯 (2015、2016):背離親緣 (上、下):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9. Tileston, D. W. 著,賴麗珍譯 (2011):所有教師都應該知道的事:特殊學生。台北: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