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聚焦從存有學的「照顧」到「自由」的實踐,核心論題在於:照顧不僅是倫理實踐,更是人之存有的基本結構,而真正的自由正是在照顧關係中實現的棲居。課程將透過海德格的存有學分析、傅科的自我關注倫理學,以及韓炳哲對現代社會的批判診斷,探討「精神修煉」、「自我關照」、「照顧實踐」、「棲居重建」等具體路徑,讓哲學成為現代人面對照顧危機、追求真正自由的生活方式,實現生命轉化和人文療癒。
課程架構如下:
第一部分:照顧的存有學基礎
主題:此有的照顧結構
這一部分將奠定整個課程的哲學基礎。我們從海德格的存有學分析出發,探討照顧(Sorge)如何構成人之存有的基本結構。照顧不僅是心理學或社會學意義上的助人行為,更是此有作為在世存有的根本特徵。在這裡,「照顧主體」並非孤立的個體,而是在與他者、與世界的交互關係中形塑的存有者。我們將看到,照顧涵括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我的多重關係向度,甚至延伸到人與自然、人與超越者的關係。這種存有學的理解將為後續討論自由問題提供堅實的理論根基。
第二部分:自我關注作為自由實踐
主題:從古代智慧到現代自由
在這個部分,我們將透過傅科的視角,重新審視古代哲學對現代照顧問題的啟發。傅科提出「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這不僅連結了古代哲學的精神修煉傳統,也為現代人提供了實踐自由的具體路徑。我們將探討從蘇格拉底的「認識自己」到斯多亞學派的自我技術,如何構成一種不同於現代主體性理解的生活方式。關鍵在於理解,真正的自我關注並非自戀式的自我中心,而是一種開向他者、開向世界的倫理實踐。哲學在此不再只是抽象思辨,而是生命轉化的實際操練。同時,我們將透過韓炳哲對現代愛欲能力衰退的分析,反思真正的自我關注在當代社會中面臨的挑戰。
第三部分:照顧與自由的哲學對話
主題:兩種不同模式的照顧與自由
海德格從存有學角度理解的自由,是此有在照顧結構中開顯本真存在的可能性;傅科則從倫理學角度,將自由視為透過自我關注而獲得的主體實踐能力。兩者看似不同,實則指向同一個根本問題:真正的自由不是脫離關係的抽象獨立,而是在關係中實現的自我超越。我們將探討照顧他者與照顧自我如何在存有學層次上達成統一,以及這種理解如何為現代人的自由追求提供新的視野。韓炳哲對「透明社會」的批判將幫助我們理解,現代社會中他者性的消失如何威脅真正照顧關係的建立。
第四部分:現代照顧危機與棲居重建
主題:從無家可歸到照顧性棲居
最後一部分將理論關懷落實到現代社會的具體處境。現代人的「無家可歸」不只是居住問題,更是照顧關係全面斷裂的存有學症候。我們將藉助海德格晚期的「居住」思考,重新理解什麼是真正能夠滋養照顧關係的生活空間和生存方式。這種照顧性的棲居包含了對大地的關懷、對時間性的接納、對神聖性的開放,以及對他者的倫理責任。韓炳哲對「疲勞社會」的診斷將幫助我們具體理解現代績效社會如何導致照顧關係的異化和自我剝削。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的條件下,透過個人的精神修煉、關係的重建、社會制度的改革,以及文化價值的轉向,重新創造支持照顧關係的生活世界。
本課程第一週採遠距同步上課 :
9月 3日 (星期三) · 下午2:10 - 4:00
「實踐哲學導論」視訊上課連結:https://meet.google.com/mis-rjij-pgv
未能同步參與的同學,可透過視訊錄影非同步上課。
若有任何問題,可來信:kerstin@nccu.edu.tw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理解照顧與自由的哲學關係,培養基本的哲學思辨能力。學生將學習海德格照顧概念的存有學內涵、傅科自我關注倫理學的理論要點,以及韓炳哲對現代社會的分析觀點,逐步建立對當代照顧問題的哲學理解。
課程希望培養學生的文本閱讀與比較分析能力,使其能夠理解海德格與傅科在自由觀念上的差異,認識古代哲學傳統與現代哲學問題的關聯,並嘗試思考哲學理論與現實生活的連結。透過課堂討論與文本研讀,學生將發展對現代社會問題的哲學思考視角。
課程期望學生能夠理解哲學作為生活方式的可能性,認識精神修煉與自我關注的基本內涵,思考照顧關係在個人與社會層面的重要性,初步探索將哲學思考運用於生活實踐的途徑。
在知識方面:理解照顧、自由、棲居等重要概念,認識照顧概念在不同哲學脈絡中的意義,了解古代哲學與現代哲學在相關議題上的觀點。
技能層面:1. 具備閱讀哲學文本的基本能力,能夠進行簡要的文本比較,學習建構基本的哲學論證,嘗試運用哲學概念思考現實問題。2. 發展基礎的批判思考能力,能夠對所學理論進行初步反思,提出自己的疑問與觀點。
態度培養:1. 鼓勵學生對自身生活進行反思,培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意識。2. 認識照顧關係的重要性,理解對他者的基本責任。3. 能夠思考如何將所學的哲學觀點融入日常生活,培養持續學習的態度。
這些學習成果將透過課堂參與、小組報告、期末測驗與學期報告等方式來評估,確保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能夠逐步發展獨立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第一單元:照顧的存有學基礎(第1-4週)
第1週 課程導論:從照護危機到存有學的照顧
當代照護問題的哲學省思
Self-care與海德格Sorge概念的初步對比
課程評量方式說明與小組報告認領
指定閱讀:Self-care and total care: the twofold return of care in twentieth-century thought、韓炳哲《他者的消失》
第2週 此有分析的方法論基礎
此有分析的方法論基礎
在世存有的初步理解
共在與他人問題
指定閱讀:《存在與時間》
§9-11:在世存有的基本結構
§12:在世作為如此這般(Als-Struktur)
§25-27:共在分析(Mitsein)
第3週 照顧作為此有的存在性徵
Sorge概念的核心分析
照顧的存有學結構
真實性與非真實性
指定閱讀:《存在與時間》
§38-40:沉淪與常人
§41-42:Sorge作為此有的在世存有
§62:存在論上對Sorge的詮釋
第4週 比較海德格與傅柯:兩種古典傳統的現代詮釋
海德格的照顧作為在世存有 vs. 傅柯的自我關注
兩種對古希臘傳統的不同解讀
指定閱讀:《存在與時間》§41-42複習;傅柯相關文本選讀
第二單元:自我關注作為自由實踐(第5-8週)
第5週 傅科的自我關注倫理學:古代資源的現代意義(一)
傅科對古代哲學的重新發現與Hadot的精神修煉詮釋
古代「關注自我」的哲學實踐傳統
兩種詮釋路徑的對話與分歧
指定閱讀:Hadot, "Introduction: Pierre Hadot and the Spiritual Phenomenon of Ancient Philosophy"
傅柯《主體解釋學》第一講、第二講選讀、韓炳哲《愛欲之死》
第6週 傅科的自我關注倫理學:古代資源的現代意義(二)
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
1. 古代精神修煉與傅柯的自我技藝學
2. 從蘇格拉底到斯多亞:自我技術的歷史譜系
第7週 傅科的自我關注倫理學:現代自由實踐(一)
自我關注與權力關係的辯證
倫理主體的形成過程
指定閱讀:傅科〈對活人的治理〉、〈主體性和真理〉
第8週 傅科的自我關注倫理學:現代自由實踐(二)
「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
自我書寫與生命轉化 vs. 現代愛欲能力的衰退
指定閱讀:傅科〈自我關注的倫理學是一種自由實踐〉、〈自我書寫〉、傅柯〈自我技術〉
第三部分:照顧與自由的哲學對話(第9-12週)
第9週 海德格與傅科的自由觀對話(一)
存有學自由 vs. 倫理學自由
兩種自由觀的理論基礎比較
指定閱讀:傅科〈主體和權力〉、韓炳哲《倦怠社會》
第10週 《存在與時間》選讀:本真性與自由
本真存在的可能性條件
焦慮、向死存在與自由的關係
指定閱讀:《存在與時間》§§53-60
第11週《存在與時間》選讀:時間性與照顧
時間性作為照顧的存有學根據
歷史性與共同體的可能性
指定閱讀:《存在與時間》§§61-66
第12週 海德格與傅柯的自由觀對話(二)
照顧與自我關注的對話可能性
倦怠社會中照顧關係的重新思考
指定閱讀:傅柯〈論倫理學的譜系學〉、〈安全的危險〉
第四部分:現代照顧危機與棲居重建(第13-16週)
第13週 現代照顧危機與無家可歸
存有學意義的「無家可歸」診斷
績效社會中的照顧關係異化與自我剝削
指定閱讀:韓炳哲《在群中:數字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海德格〈筑‧居‧思〉(一)
第14週 照顧性棲居的重建(一)
真正的居住與照顧環境
四重向度的照顧關係
指定閱讀:海德格〈筑‧居‧思〉(二)
第15週 照顧性棲居的重建(二)
古代自我關注實踐的當代啟發
從個人修煉到社會實踐
哲學作為現代生活方式
指定閱讀:文本複習或相關應用性文章
第16週 課程總整與期末討論/報告
評量方式
學期報告(40%):2,500字以上,第16週繳交,逾期繳交以原始分數80%計算。
期中報告(30%):認領課程進度,進行課堂報告。
平時成績(30%):出席狀況(不定期點名)+小組口頭報告(每組15-20分鐘報告,包含文本解讀、準備問題,以引導課堂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