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傳統中國哲學的發展演變往往附著於各式各樣的詮釋實踐之中,例如對經典文獻作注,或融合貫通不同經典,或予前人的哲學概念和命題以新解等。本課程即試圖從「以詮釋實踐推進哲學發展」這一側面,揭示中國哲學的相關特質。我們會從儒、道、佛等哲學主流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個案進行分析,讓學員不僅知道中國哲學說了什麼,更了解到傳統哲學家喜用什麼方式來立說,以成思想上之推陳出新。
能力項目說明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導論:傳統中國哲學的立說方式 |
|
教師講授為主 |
2 |
孔子之後:各種推演方向 |
|
教師講授為主 |
3 |
孔子之後:各種推演方向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4 |
誰的老子?——戰國秦漢的《老子》詮釋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5 |
誰的老子?——戰國秦漢的《老子》詮釋 |
|
教師講授及課堂討論 |
6 |
詮釋之大家(一):王弼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7 |
中國佛教的詮釋實踐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8 |
中國佛教的詮釋實踐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9 |
中國佛教的詮釋實踐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0 |
挪用與貫通:《易傳》、《中庸》、《大學》、《樂記》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1 |
挪用與貫通:《易傳》、《中庸》、《大學》、《樂記》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2 |
詮釋之大家(二):朱熹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3 |
詮釋爭議底下的哲學分歧:王陽明、戴震之於朱熹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4 |
詮釋爭議底下的哲學分歧:王陽明、戴震之於朱熹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5 |
如何說下去?——中國哲學今後的發展 |
|
教師講授、課堂討論及課堂報告 |
16 |
期末考試 |
|
期末考試 |
見以上「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一欄。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寒泉:http://skqs.lib.ntnu.edu.tw/dragon/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https://taiwanebook.ncl.edu.tw/zh-tw 識典古籍:https://www.shidiangu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