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聲韻學是一門以討論文獻內部語料,其「聲類與韻類排列組合」為基礎的學科。
本課程取徑「反切結構」和「音節結構」兩個概念為討論起點,重新分析這一門漢語語言學的次學科。
本課程講授的具體內容,可以概括為八個層面:
一. 緒論:1. 聲韻學的學科基礎 2.清儒以來聲韻學的相關論題 3.聲韻學的研究方法與方法論 4.聲韻學於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的分期依據
二. 現代漢語音韻:1.語音學基礎知識 2.漢語的音節結構 3.國語音系 4.現代漢語方言
三. 中古漢語音韻:1.《切韻》殘卷和《切韻》系韻書 2.《廣韻》的體例 3.《集韻》的體例 4.《集韻》系韻書 5.《切韻》的聲類和韻類 6.中古前期韻圖
四. 近代漢語音韻:1.中古後期韻圖版本及其相關問題 2.等韻門法
五. 中古音構擬的程序、步驟與方法
六. 近代音的音韻變化 1.反切結構與音節結構 2.漢語南北方言音節形式結構
七.上古音文獻語料與解釋方法 1.古韻分部的方法 2.上古聲母研究成果與方法述評
八.上古音系構擬 1.構擬的意義與方法 2.上古聲母的構擬 3.上古韻母的構擬
能力項目說明
一、學習聲韻學以及漢語音韻學兩個學科的觀念與方法
二、學習漢語音韻學運用結構、規則與條件三個概念為基礎的語言學方法,並用以重新反思聲韻學固有的研究課題
三、整合語音學和音系學的相關知識,建立起詳實讀解文獻語料與史料的基本研究能力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1.教學活動 2.作業 |
學習投入時數 |
|
課程 講授 |
課程 前後 |
||||
1 |
聲韻學1:緒論
|
1.課程內容:緒論 a.聲韻學的學科基礎為何?聲韻學的基本定義為何?學習聲韻學的意義為何 b.清儒以來聲韻學的相關論題 c.聲韻學的研究方法與方法論 d.聲韻學於上古、中古、近代和現代的分期依據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14。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2 |
聲韻學2 |
1.課程內容: 國語音系:研究範式的介紹與說明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5-34。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3 |
聲韻學3 |
1.課程內容:: a.現代漢語方言 b.第一次平時測驗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35-56。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4 |
聲韻學4 |
1.課程內容: 早期官話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57-76。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5 |
聲韻學5 |
1.課程內容: 《切韻》版本與語料內容的分析方法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77-100。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6 |
聲韻學6 |
1.課程內容: a. 《廣韻》版本與清陳澧《切韻攷》 b. 《集韻》版本及相關研究 c.第二次平時測驗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7 |
聲韻學7 |
1.課程內容: 韻書與韻圖1—《韻鏡》與《七音略》的表層結構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11-138。 b.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 c.何大安《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6月)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8 |
聲韻學8
|
1.課程內容: 韻書與韻圖2—《四聲等子》、《切韻指掌圖》與《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的結構與規則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b.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 c.何大安《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6月)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9 |
聲韻學9 自主總整學習 |
1.課程內容: 依據課程第1-8週講授內容和課程延伸講義,進行自主總整學習。 a.中古音系 b.第三次平時測驗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39-180。 b.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 c.何大安《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8年6月) |
1.教學活動: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0 |
期中考 |
1.課程內容: 期中測驗(選擇與簡答)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39-180。 b.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12月) |
1.講授與討論:檢討舊論題,探索新問題。 2.系統性思考過去九週於課堂所討論過的論題,並嘗試選出其中一組論題進行結構、規則和條件三者間解讀與詮釋 |
3.0 |
9.0 |
11 |
聲韻學11 |
1.課程內容: 中古音韻母的簡化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181-207。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2 |
聲韻學12 |
1.課程內容: 由中古到現代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09-236。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3 |
聲韻學13 |
1.課程內容: a.古韻分部 b.第四次平時測驗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37-262。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4 |
聲韻學14 |
1.課程內容: 上古韻母系統的擬測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63-286。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5 |
聲韻學15 |
1.課程內容: 上古聲母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87-303。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6 |
聲韻學16 |
1.課程內容: a.上古聲調的問題 b.第五次平時測驗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305-313。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 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7 |
聲韻學17 自主總整學習 |
1.課程內容:依據課程第10-16週講授內容和課程延伸講義,進行自主總整學習。 中古、上古和近代漢語音韻問題複習 2.指定閱讀: 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b.何大安(1987)《聲韻學中的觀念與方法》,臺北,大安出版社。 |
1.教學活動:根據本週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課程內容論述。 2. 課後作業:課後作業:試就本週所探討的課題內容,依參考書目,進行延伸閱讀。 |
3.0 |
9.0 |
18 |
期末考 |
期末測驗 選題範圍與參考文獻 a.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b.隨堂講義 |
1.講授與討論:以十七組問題複習十七週講授內容。 2.系統性思考過去十七週次課堂所討論過的論題。 |
3.0 |
9.0 |
1.本課程以董同龢《漢語音韻學》為教科書,課程進行過程則依序補充相關講義。
2.學期中請避免無故缺席,若無法出席,請於隔週出示學校請假證明。
3.a.平時考成績(3-5次)30﹪ b.期中考成績30﹪c.期末考成績40﹪
4.本課程著重於漢語音韻學學科概念的解釋,以及方法步驟的理解。為了避免申論論無法有效回答問題主旨。平時考試、期中考試以至於期末考試取以選擇題和問答題方式為主要題型。測驗內容皆以課堂講解過的材料與方法為基準。
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文史哲出版社
2.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二十
3.周法高《中國音韻學論文集》中文大學出版社
4.龍師宇純《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五四書店
5.龍師宇純《中國文字學》五四書店
6.陳新雄《聲韻學》文史哲出版社
7.陳新雄《陳新雄語言學論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8.丁邦新《音韻學講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9.丁邦新《音韻學答問》北京大學出版社
10.謝雲飛《中國聲韻學大綱》臺灣學生書局
11.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大安出版社.
12.林燾 耿振生《聲韻學》 臺北三民書局.
13.邵榮芬《漢語語音史講話》 北京中華書局.
14.潘悟雲《漢語歷史音韻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15.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
16.高明《高明小學論叢》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7.《廣韻》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藝文印書館
18.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 臺灣商務印書館;北京商務印書館
19. 李新魁《漢語音韻學》 北京出版社
20.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21. 劉靜《漢語音韻學綱要》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2.李榮《切韻音系》 鼎文書局
23.平田昌司《文化制度和漢語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24.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十二
25.姜亮夫《中國聲韻學》 上海書局
26.姜亮夫《敦煌學論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7.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萬卷樓圖書
28.裘錫圭《裘錫圭自選集》 鄭州大象出版社
29.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30.許建平《敦煌文獻叢考》 北京中華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