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人們說話時往往同時使用手勢表達意義、傳遞訊息;日常溝通的語言與手勢使用反映了人們的內心思維、文化內涵與世界觀。課程討論議題包括語言與手勢特性、類型、意義表達、與功能;語言手勢的共時性;手勢與母語發展、第二語言學習、與語言障礙;語言手勢、認知與大腦等。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
專業能力──課程教授學生有關手勢的基礎知識,有助其瞭解人們的日常溝通除了語言,手勢同樣傳達訊息、表達文化意涵和內心思維。
博雅精神──手勢與文化的議題培養學生認識手勢使用的文化內涵,發展其開放、多元的溝通觀念;手勢的認知及手勢與大腦是跨領域的議題,促進學生對非語言溝通及認知神經科學之探索。
思辨與創新能力──課程培養學生分析手勢特性的知能,有助其獨立分析、思考不同語言文化的手勢使用。
自主發展──課程作業及期末報告促進學生自主擴充課堂外的手勢知能。
公民素養及社會關懷──手勢與文化的議題培養學生認識手勢使用的認知與文化內涵,發展其開放、多元溝通的觀念。
溝通及合作──課堂活動可促進學生與他人溝通;課程報告培育學生的組織及陳述能力。
外語能力──課程指定的閱讀包含外文篇章,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學習成效
藉由學生的課堂討論、考試與報告促進學生瞭解手勢為日常溝通的基礎知識、手勢使用的文化與認知內涵、並促進學生的溝通、組織及陳述能力。
2025/9/5 | 課程簡介 | |
2025/9/12 | 語言與手勢特性 | Novack et al. (2016) |
2025/9/19 | 手勢類型 | Chui (2021), Ch11 (11.1) |
2025/9/26 | 語言手勢的共時性 | Chui (2021), Ch11 (11.2) |
2025/10/3 | 語言、手勢與意義 | Kendon (2004), Ch.10 |
2025/10/10 | 國慶日 | |
2025/10/17 | 語言、手勢與功能 | Goldin-Meadow & Alibali (2013) |
2025/10/24 | 補假 | |
2025/10/31 | 期中考 | |
2025/11/7 | 語言、手勢與文化 | Iverson et al. (2008) |
2025/11/14 | 手勢與母語發展 | Rowe & Goldin-Meadow (2009) |
2025/11/21 | 手勢與第二語言學習 | Lopez-Ozieblo, R. (2022) |
2025/11/28 | 手勢與語言障礙 | Thal & Tobias (1992); So et al. (2015) |
2025/12/5 | 語言、手勢與認知 | Chui (2021), Ch11 (11.4) |
2025/12/12 | 語言、手勢與大腦 | Andric et al. (2013); Chui (2021), Ch11 (11.5) |
2025/12/19 | 期末考 | |
2025/12/26 | 報告繳交 |
評量項目
課堂出席;缺席兩次或以上修業不及格
參與課堂討論
考試
書面報告 (議題與課程內容相關)
評分標準
考試(40%)
課堂出席與討論(30%)
書面報告(30%)
作弊或抄襲(不及格)
ELAN - an annotation tool for audio and video recordings https://archive.mpi.nl/tla/ela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Gesture Studies https://www.gesturestudi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