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宗教是文化最深層的意義建構,提供人與自我、社群、超自然與自然現象的關係脈絡,影響我們的存在價值與自我定位。本門課程將引領學生認識宗教知識和相關理論,並透過課程作業和小組討論,訓練學生從宗教省察個人與社會生活的多元化與多元性,提升其探索當下當前問題的能力,以及尊重異己的開放態度。
本門課程為宗教所每學期固定開設的核心通識,每學年開設四次,上下學期各兩門,每次選課人數上限為80人,採大班教學,小組討論的模式進行。為維護小組討論品質和TA工作負擔,本門課程維持選課系統內所訂定的人數上限為原則。若有意願加簽者,請自行在選課期間在選課系統上登記,由系統自行分發。課堂上不提供人工加簽,因此毋需來信詢問。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具有下列三大目標:
本門課程無指定教科書,每週討論課指定閱讀請參見moodle。閱讀教材和討論主題會因應課程需要和修課人數而有所調整,請以moodle 為最終標準。
https://ddc.shengyen.org/?doc=04-12-001&tree_id=j1_1390
3) 寫完你的計畫後,請與真人或是生成式AI, 如ChatGPT, Replika, Claude, 討論五分鐘,再用額外至少500字記下聽者的回饋和你的個人對於這些回饋的看法(如:覺得被理解,不被理解等等)。
4) 繳交時間:第10週
2) cover letter :至少1000字。請說明你這10週如何選擇句子?以及這些句子呈現出這個宗教的哪些面向?經過10週的閱讀後,你的選擇句子的標準是否有發生變化?有的話,為什麼? Cover letter 必須完整回答上述問題。上傳檔案時,請於文末標明字數。
3) 第14週 繳交:檔案需包含1) 50個字句子,按週次排列+2) cover letter
4) 非閱讀的替代方案:
宗教不是只是閱讀的宗教,更多是體驗和身心實踐。若想要採用非閱讀的方式,如a) 禪修meditation,打坐,穴道導引 [請參見蔡璧名,《穴道導引》]
b) 抄寫經文
c) 念經
d) 吃素或其他方式
則是每週至少一次,或是至少十分鐘的體驗,並每週寫下50-100字心得。再加上最終cover letter (回答問題同上),完成此項作業。
若要選擇此方案者,請於學期第四週9月30日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得到授課老師回覆同意後才可執行。否則不予承認。
請自行選定一間宗教場所(全班不可重覆),進行田野考查,書面報告需包含:
1) 宗教空間的調查:運用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觀察該宗教空間。內容需包含,地址,平面圖,內部空間配置,崇敬對象 (主祀,配祀),神尊位置和造型,建物類型 (外觀描述,大樓或是獨棟),設立時間,歷史沿革,室內擺設(匾額,對聯)
2) 1場儀式觀察 (彌撒,禮拜,拜拜,抽籤,算命,收驚,問事….)
3) 信徒訪問(至少3人,每個人至少問十個問題):請打逐字稿。如果去的宗教空間,正好沒有人經過(請至少等一小時),這部分可省略。
4) 結論至少1000字,請藉由1-3的資料,說明你觀察到這個宗教的本質和特色 ,這個空間和信徒及鄰近區域的關係。請在文末附上字數。
分組方式,請自行在所屬TA組內尋找,每小組人數4-6人為原則。詳細要求會在每週上課逐項說明並且練習。
評分細項:
1) 15 %W15-W16 Oral Presentation
2) 25% Written Paper 繳交期限第十六週
3) 本課程採取的課程報告形式為Pecha-kucha (20張投影片,每張20秒,除了第一章列出小組成員名稱,調查空間等資訊外,其餘投影片不得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