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社會學

Course Name: Sociology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4.0

學分數

Credit(s)

103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主題與目的

本課程為一學年之課程。在兩學期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將透過社會學基礎理論及概念的學習,來討論人類社會的各種型態及特質,以及了解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的各種社會現象。

本課程規劃為兩階段的學習。在上學期的課程中,除了介紹社會學此學門的特性、發展背景與常用的研究方法之外,學習主題將偏重於微視社會學的範疇。我們將透過不同主題的介紹,以了解個人、人際、團體、組織等等的發展與關連。本學期教授的單元,將包括自我發展與社會化、團體與組織、偏差與犯罪、社會控制、性別、家庭與婚姻、文化與媒體、消費等等。在下學期的課程中,我們除接續上學期的學習脈絡外,將著重於鉅視社會學的範疇,探討各種較為宏觀的社會學現象與理論。其中的主題將包括教育、宗教、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族群、人口、都市化與社區發展、經濟與工作、政治制度與國家發展、社會運動、全球的不平等與社會變遷等等。

 

課程型態介紹

本課程包括正課與實習/討論課,其中正課上課時間為3節課(08:10-11:00),主要是由授課老師以演講(lectures)方式講授社會學相關理論概念與分析社會現象,並依教學需要以討論及影音媒體輔助教學。實習/討論課則提供同學們更多互動學習的機會。實習/討論課時間為一節課(11:10-12:00),主要是以互動式的分享及討論(discussion sessions)方式進行。助教將會配合教學進度,帶領同學對正課內容進行延伸性討論,協助導讀期中報告閱讀文本,輔導小組研究的執行,以期能強化同學們對於理論概念的理解,培養社會學思考與研究能力,增進知識在生活經驗上的連結與應用。

本課程使用Moodle數位學習平台搭配課堂教學。同學們可在平台上瀏覽並下載各單元投影檔內容以及各單元之補充參考資料,上傳作業與報告,提問課程相關問題,進行線上討論等。由於課程平台並非每日維護,同學若需緊急聯繫授課師或助教,為求溝通時效,仍建議以電郵為主。同學在討論課的參與及表現將由助教評分,並將列入本課程平時成績計算。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全課程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對於社會學的基本認識,對社會的關懷與理解,以及對社會現象與生活經驗的觀察與分析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第一週(9/2

    • 課程介紹
    • 社會學簡介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一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1, 3
      • Horace Miner, 1956. “Body Ritual Among the Nacirema.”
      • 當週無討論課

    第二週(9/9

    • 社會學研究方法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3
      • 公布討論課名單及上課教室

    第三週(09/16

    • 古典社會學與社會學的三大傳統-馬克斯,涂爾幹,韋伯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一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2 (pp. 28-39)
      • 繳交〈Body Ritual Among the Nacirema〉之報告

    第四週(9/23

    • 自我的社會本質與社會化歷程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5

    第五週(9/30)

    • 性別角色與性別政治(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六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10
      • Naomi Wolf. 1991. “The Beauty Myth.”

    第六週(10/7

    • 性別角色與性別政治(II)/親屬關係、家庭與婚姻(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六、八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1011
      • Naomi Wolf. 1991. “The Beauty Myth.”

    第七週(10/14

    • 親屬關係、家庭與婚姻(I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八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11

    第八週(10/21

    *****期中考(09:10-11:00於原授課教室)*****

    • 當週無討論課
    • 繳交〈The Beauty Myth〉之報告

    第九週(10/28

    • 社會中的團體、組織與制度(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5, 6
      • George Ritzer. 1998. “McJobs: McDonaldization and the Workplace.”

    第十週(11/4

    • 社會中的團體、組織與制度(I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三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5, 6
      • George Ritzer. 1998. “McJobs: McDonaldization and the Workplace.”

    第十一週(11/11

    • 偏差、犯罪與社會控制(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四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7

    第十二週(11/18

    • 偏差、犯罪與社會控制(I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四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7
      • 影片觀賞與討論
      • 繳交〈McJobs: McDonaldization and the Workplace〉之報告

    第十三週(11/25)

    • 文化、媒體與社會(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二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4 (pp. 95-116; 118; 122-125)
      • Marvin Harris. 1974. “India’s Sacred Cow.”

    第十四週(12/2)

    • 文化、媒體與社會(II)/消費與社會(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二章,第十七章
      • 社會學(Ritzer):Chapter 4 (pp. 95-116; 118; 122-125), Chapter 12pp. 427-431
      • Marvin Harris. 1974. “India’s Sacred Cow.”

    第十五週(12/9)

    • ​​​​​​​消費與社會(II
      •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十七章
      •  社會學Ritzer: Chapter 12pp. 427-431

    第十六週(12/16

    *****期末考(09:10-12:00於原授課教室)*****

    • 繳交〈India’s Sacred Cow〉之報告
    • 當週無討論課
    • 12/19為繳交期末報告截止日(下午500前)
    • 12/20為繳交互評表截止日(下午500前)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5%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修課成績之決定因素:

    • 課堂表現:23%

    此項目包括你整學期的課堂參與及學習表現(含正課與討論課之出席與表現)。

    • 報告:32%

    報告共有篇,其中包括二篇個人短篇閱讀報告及一篇小組學習報告。每篇報告必須以電腦打字,規定字型大小規格為12,版面之邊界設定不得小於2.5公分期中報告必須於繳交日當天早上800前上傳至教學網頁「作業繳交區」,繳交時間以作業上傳時間為依據,過繳交日上午800即算遲繳。

    期中報告紙本請以訂書針簡單裝訂(勿置入文件夾中或加上塑膠製封面),於繳交日當天的討論課將報告紙本交與你討論課的助教。期末報告與組員互評表只需上傳,不需繳交紙本。

    報告可提早繳交。遲交作業將予以扣分,處理方式為每遲交一天扣一級分(如B→B-B-→C+),過早上8點(期中報告)或下午5點(期末報告)算次一天。

    1. 個人期中閱讀報告:11%5.5 × 2

    參與本課程學習的同學需於本學期針對必讀教材中四篇英文短文中,分別於期中考前(指學期前半部)及期末考前(指學期後半部)各擇一篇撰寫個人短篇閱讀報告,報告中請簡述文章大意,並針對每篇文章末後的思考問題提出你的回應。篇幅原則上不要超過2頁(約1500字),繳交日期請參考教學行程。

    1. 小組期末學習報告:20%

    參與本課程學習的同學於本學期需針對學習內容,以約4-5人為一組,繳交一篇小組書面報告。報告題目與形式可自訂,但其主題需與本課程在這一學期所教授的內容有關,且在報告中可囊括多項課程主題領域進行綜合式的探討。各小組同學可於助教所開放的討論諮詢時間與助教約定時間討論小組報告之題目、準備方向、以及報告進行中的各項問題。其他相關事項會於學期中在課堂內及教學網站中公佈。小組報告請於期末考當週週五(12/23)下午500前,至數位教學平台之作業繳交區完成線上繳交,不需繳交紙本。

    1. 小組組員互評表:1

    同學需於本學期期末時,依據小組組員在小組研究的進行過程中的努力與貢獻程度,填寫組員互評表。在互評表中,除了給予小組各組員貢獻度的評量(包括評分與說明評分依據)需外,並需說明自己在小組研究進行中所做的貢獻。該表內容不會公開,只有授課老師與助教才有權限可以閱讀。互評表將作為小組期末學習報告成績差異化的評分參考。小組組員互評表請於期末考當週週六(12/24)下午500前,至數位教學平台之作業繳交區完成線上繳交,不需繳交紙本。

    • 期中考:22.5%

    本課程將於學期中舉行期中考,測驗時間為110分鐘(09:10-11:00),範圍包括約整學期前半部份的教學內容,題型將有選擇題與問答題。若有特殊需求,可於考試日前一週週四中午以前向授課老師提出延長考試時間之申請。

    • 期末考:22.5%

    本課程於學期末將舉行期末考,測驗時間為110分鐘(09:10-11:00,範圍包括約整學期後半部份(期中考後)的教學內容,題型將有選擇題與問答題。若有特殊需求,可於考試日前一週週四中午前向授課老師提出延長考試時間之申請。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必讀教材:

    • 陳志柔,林國明主編。2021。社會學與台灣社會(第五版)。台北:巨流。
    • G. Ritzer2015,鄭祖邦等譯。社會學。台北:雙葉。
    • Horace Miner, 1956. “Body Ritual Among the Nacirema.” From J. J. Macionis and N. V. Benokraitis (eds.), 2010, Seeing Ourselves: Classic, Contemporary, and Cross-Cultural Readings in Sociology, 8rd ed., Pp. 15-18.
    • Naomi Wolf. 1991. “The Beauty Myth” (Excerpt from The Beauty Myth: 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by N. Wolf). From J. J. Macionis and N. V. Benokraitis (eds.), 1995, Seeing Ourselves: Classic, Contemporary, and Cross-Cultural Readings in Sociology, 3rd ed., Pp. 215-221.
    • George Ritzer. 1998. “McJobs: McDonaldization and the Workplace.” (Excerpt from The McDonaldization Thesis: Explorations and Extensions by G. Ritzer). From J. J. Macionis and N. V. Benokraitis (eds.), 2010, Seeing Ourselves: Classic, Contemporary, and Cross-Cultural Readings in Sociology, 8th ed., Pp. 125-129.
    • Marvin Harris. 1974. “India’s Sacred Cow” (Excerpt from Cows, Pigs, Wars, and Witches: The Riddles of Culture by Marvin Harris). From J. J. Macionis and N. V. Benokraitis (eds.), 2010, Seeing Ourselves: Classic, Contemporary, and Cross-Cultural Readings in Sociology, 3rd ed., Pp. 40-43.

          * 上列兩本書已列為學校圖書館之指定參考書,可於圖書館借閱(但不得借出)。

         * 上列四篇文章可至學校附近的立笙影印(指南路二段4561樓)購買。

    參考性/延伸性閱讀書單

    • Frank van Tubergen著,關秉寅審譯,關秉寅,彭思錦,潘宣,馮垂華,蕭維毅等譯。2023。《社會學概論——見樹又見林的社會學思維》。台北市:雙葉。
    •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菲利普薩頓(P. W. Sutton)著,許雅淑與李宗義譯。2021。《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台北市:商業周刊。(此書有另一譯本:《紀登斯給大家的67個社會學基本概念》,2021年,李宗義譯,城邦文化出版。這一版本學校有館藏。)
    • 米爾斯(C. W. Mills)著,洪世民譯。2020。《社會學的想像》。台北市:商業周刊。
    • Berger, P. L. 1963.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New York: Anchor Books.
    • Berger, P. L., and T. Luckmann. 1966.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Anchor Books.
    • Morrison, K. 著,王佩迪, 李旭騏, 吳佳綺譯。2012。《古典社會學巨擘:馬克思、涂爾幹、韋伯》。新北市:韋伯。
    • 謝國雄。2023。《四位一體的社會學之道:技法、基本議題、認識論與存在感。》新北市:群學。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生成式AI工具使用規定:可使用生成式AI工具協助查找參考資料,但仍須參考資料原始來源而非直接引用生成式AI工具提供的內容。禁止使用生成式AI工具撰寫個人報告或小組報告之部分或全部內容,違者將視嚴重程度扣分(至0分)並依學校相關規定辦理。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