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透過課堂講授與小組討論以及團隊實作為核心的課程設計,提供修課同學在習得設計思考、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社會創新等基本概念之後,將此知識基礎應用於針對政治大學附近的社區與合作夥伴場域議題的提案與實作。實作相關訓練課程將以培力工作坊的形式進行,透過多樣化課程安排,讓同學熟悉各種社會創新實作可運用之媒介,如:影像、音樂、展演、書寫等。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旨在透過結合基本概念講授、小組討論與社區參與實作,引導學生思考社區對於個人與社會、國家發展之重要性,進一步探索共好文化創生在社區營造上的重要性,同時透過運用多樣化媒介進行社區參與實作。課程進行的同時,一方面培育具有人文關懷、社會意識的青年人才,一方面與社區成員、相關組織協作,共同追求社區的美好發展。本課程主要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為主,但實作能力培養上與傳播、藝術相關科系跨域合作。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第1週 課程介紹與分組
第2週 社創實作架構(I):社會設計思考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連假,於5/10(六)夜間補課]
第3週 社創實作架構(II):社會價值創造
第4週 社創實作架構(III):社會影響力
第5週 社創講座I(校外學者專家)
第6週 進入場域I
第7週 進入場域II [清明節連假,於5/11(日)上午補課]
第8週 進入場域III
第9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I)
第10週 社創實作期中報告、研讀心得報告
第11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II)
第12週 社創講座II(校外學者專家)
第13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III)
第14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VI)
第15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V)[端午節連假,於5/11(日)下午補課]
第16週 社區參訪 & 小組計畫討論(VI)
第17週 社創實作學期報告 [學程日活動,於5/11(日)夜間補課]
第18週 社創實作學期報告討論與提案撰寫 [暑假,小組討論,不上課]
江明修(編)(2013)。社會創新與數位公益:公民社會的網路實踐。臺北市:智勝文化。
社企流(2014)。社企力: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用愛創業,做好事又能獲利!。臺北市:果力文化。
社企流(2017)。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徐沛然(2018)。社企是門好生意?。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胡哲生等(2013)。我們的小幸福、小經濟:9個社會企業的熱血.追夢實戰故事。臺北市:新自然主義。
宋世祥(2016)。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臺北市:果力文化。
施佩吟(編)(2019)。社區交往:臺北場所創生紀實【2009-2019】。臺北市:行人出版社。
木下齊(2017)。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新北市:不二家。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新北市:不二家。
岩佐十良(2018)。地方創生x設計思考:「里山十帖」實戰篇。臺北市:中衛。
何日生(2020)。善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林承毅(2024)。表裡談創生。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