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法學的歷史、社會與思想

Course Name: Legal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Sociology and Philosophy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6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擬介紹概念包括基礎法學的數大領域:法哲學(法理學)、法制史、及法社會學。就法哲學方面,擬闡釋法理學/法哲學的核心領域,及近現代法理學/法哲學作為其他法學學科價值判斷的導引地位;就法制史方面,將說明法制史在整個法律學科當中的地位與意義、修習法制史的目的,以及如何以對於法制史的知識為起點,增進對於現行法律系統與法律概念的理解;在法社會學方面,將學習以社會學觀點來看待法學知識,進而描述出法學作為一種知識系統的樣貌,以及指出這樣的描述對於法學本身具有何種啟發。此外,亦將介紹法學方法論,讓學生理解法學解釋的基本理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之目的,在帶領學生認識基礎法學的概念內涵、次領域與各領域內的重要研究對象,啟發學生對於基礎法學的興趣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理解到基礎法學知識的紮根,對於部門法的學習具有何種重要性。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導論(一)

    法哲學如何影響法律適用

    法學思維背後的價值哲學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2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一)

    古典時期的法律觀;

    正義與法;善與衡平作為行為尺度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3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二)

    近代法的典範轉移;原子化個體的安全與自我持存:霍布斯筆下的國家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4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三)

    理性個體的利益與幸福:洛克與財產權利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5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四)

    透過自由返回善與共同體: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與國家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6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五)

    客觀自然法到主觀權利的歷程;主體、自律與法權:康德的道德與法權學說;精神、自由與倫理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7

    清明節假期

     

     

    8

    哲學中的法之軌跡(五)

    歷史法學、程序正義與法學方法論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9

    法律解釋與法學方法(一)

    法律解釋:概說;文義解釋及其界線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0

    法律解釋與法學方法(二)

    系統性解釋與歷史解釋;目的性解釋與邏輯論證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1

    法律解釋與法學方法(三)

    法律漏洞及法之續造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2

    法律解釋與法學方法(四)

    法律解釋的主觀理論與客觀理論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3

    法社會學概說

    法社會學之內涵與研究對象;法社會學與法學之異同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4

    法社會學之應用(一)

    法實證研究;性別法研究;犯罪學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5

    法社會學之應用(二)

    法與社會系統理論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

    16

    期末考

     

     

    17

    自主學習

     

     

    18

    自主學習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25%

    討論 Discussion

    2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關於課程之進行,將依照進度表及教師指定之閱讀內容,主要由授課者講授,輔以學生報告及課間討論,並鼓勵學生提問。評量方式採分組報告、期末考兩次成績(分別佔50%、50%)總合平均。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1. Ian McLeod著,楊智傑譯,法理論的基礎,2005年,台北:韋伯。
    2. 徐學庸,《古希臘正義觀:荷馬至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價值及政治理想》,2016年,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3. 楊仁壽著,《法學方法論》, 2016年5月,台北:三民。
    4.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2010年9月,台北:元照
    5. 陳妙芬,《法哲學:自然法研究》,2021年,台北:聯經。
    6. 顏厥安,何謂正義?一個初步的理論說明,收錄於:台灣法學新課題(十),2014年10月,台北:元照。
    7. 顏厥安,論法哲學之範圍及其主要問題,哲學雜誌,四期,1993年,頁156-175。
    8. Braun, Johann, Einführung in die Rechtsphilosophie: der Gedanke des Rechts, 2., durchges. und verb. Aufl., Tübingen: Mohr Siebeck, 2011.
    9. Puppe, Ingeborg, 著,蔡聖偉譯, 法學思維小學堂——法學方法論密集班,2023年11月,台北:元照。
    10. von Schlieffen, Katharina Gräfin: Rechtsphilosophie: Grundlagen für das Jurastudium, Paderborn: UTB GmbH, 2018.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