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傳播與社會

Course Name: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8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傳播與社會議題為核心,旨在幫助同學了解傳播如何影響社會,以及社會變遷如何影響傳播。

※必修本課程的學生如未選課,可能影響分流評比。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主要目的在,使同學們具備傳播方面的理論知識,並認識理論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應用理論。本課程希望藉由理論的訓練,幫助同學在未來修習更高階的傳播相關課程時,能有個思考基準,也就是具備清晰的思路,以及多元思考的能力。

    本學期課程內容包括:

    1.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先討論數位自我,再來是數位的彼此和親密以及詐騙,最後討論數位暴力與非暴力?

    2.戰爭與傳播:探討媒體、傳播科技與戰爭,以及媒體文本、框架與戰,最後討論閱聽人、倫理與戰爭。 

    3.健康數據消費:討論如何透視健康新聞,健康的自我監控,最後討論數據累積的資本。

    4.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在網路時代中,探索與創造資訊價值,同時討論   專業傳播人的社會角色及功能。

    5.其他符合課程目的之內容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各班進度表

    週次

    日期

    方班(傳一甲)

    大勇210417 

    游班(傳一乙)

    大勇210205 

    張班(傳一丙)

    研究250101 

    江班(傳一丁)

    大勇210206 

     

    1

    2/18

    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

    方念萱老師

    戰爭與傳播

    游絲涵老師

     

    健康數據消費

    張依萍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

    江靜之老師

     

     

    2

    2/25

     

    3

    3/4

     

    4

    3/11

     

    5

    3/18

    戰爭與傳播

    游絲涵老師

    健康數據消費

    張依萍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

    江靜之老師

    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

    方念萱老師

     

    6

    3/25

     

    7

    4/1

     

    8

    4/8

     

    9

    4/15

    健康數據消費

    張依萍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

    江靜之老師

    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

    方念萱老師

     

    戰爭與傳播

    游絲涵老師

     

    10

    4/22

     

    11

    4/29

     

    12

    5/6

     

    13

    5/13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

    江靜之老師

    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

    方念萱老師

    戰爭與傳播

    游絲涵老師

     

    健康數據消費

    張依萍

     

    14

    5/20(校慶停課)

     

    15

    5/27

     

    16

    6/3

     

    17

    6/10

     

    18

    6/17

    自主總整學習 (不上課)

     

     

    其他說明

    1. 本課由四位老師跑班,依單元授課,故加簽事宜一律由不分系辦公室統一負責,說明如下:
    1. 第一、二階選課期間,請同學自行登記選課。若某一班已滿額,請自行登記加選尚有餘額之班級(因本課為四位老師跑班,故所有同學皆會上到四位老師的課程)
    2. 若第一、二階選課期間,四班皆已滿額,便開放加簽。然而,本課程僅開放給第一週到課之同學加簽。欲加簽本課之同學,請於第一週下課後,自製加簽同意單(上面註明你的姓名、學號,欲加簽之課程班級,以及授課教師簽名處),找授課教師簽名(例如丁班請找江靜之老師)。再於225日前,持同意單,至大一大二不分系系辦找周亞青助教登記加簽。系辦會通知你是否加簽成功。若成功,便請固定至該班級(例如你第一週是在丁班上課,之後便請固定於丁班)上課。
    3. 其餘問題請來信不分系系辦詢問,信箱:umicc@nccu.edu.tw
    1. 分班上課教室請見本校「全校課程查詢」公告。

    各週分班上課如需請假,請依本校學生請假規則辦理。請假單請至本校學務處網頁下載,先送單元主講教師簽名,再送選課教師送請假人所屬系辦。

    1. 每單元各進行4週,3以講授為主;第4週單元考試
      1. 每週閱讀資料將掃描成pdf檔上傳至moodle數位學習平台,請自行下載,於課前預習閱讀。
      2. 各單元講綱(上課power point不會moodle上傳至數位學習平台,上課時請注意聽講。
      3. 單元作業/報告/考試:由各單元主講教師自訂,於課堂宣佈。
      4. 課堂勤缺及課堂參與列入各單元成績考評。各單元不定時抽點,點名結果將列入該單元成績考評。
    2. 授課教師若於moodle數位學習平台「學習互動區」開設「議題討論」,修課同學可於「議題討論」、「課程討論版」發表,授課教師將酌予加分。
    3. 課堂可否使用AI生成式工具說明:本課程禁止使用。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10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單元成績(課堂出席、討論參與;作業/報告/考試)25%*4單元=10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各單元說明及閱讀

    單元主題

    各週子題

    閱讀書目

    主講老師

    數位自我、關係與社會

    數位自我

    • 白舜翔譯/艾蓮卡斯凱特Elaine Kasket著(20249月)第一章數位孕程、第五章青春期、第九章數位來世 ,出自《數位自我》。臺北市:貓頭鷹出版。頁23-43125-156、與237-262

     

    方念萱

    數位彼此、親密、與詐騙

    • 〈直擊社交網路時代下的沉浸式騙局〉專題報導(20211117)《報導者》中〈愛××機器人:走進「交友詐騙」幕前幕後,揭穿以愛之名的養套殺騙局〉與〈交友×PUA×假投資:分解「沉浸式詐騙」手法,你需要的4個反制手段〉兩篇
    • 〈追求無體溫的親密關係〉專題報導( 20190815)《報導者》中〈系列1:交友軟體篇:掛睡、共食、無痛社交──網路世代用線上陪伴App應對寂寞〉與〈 系列4:解析篇:當寂寞經濟成形、親密關係「無體溫化」,專家怎麼看?〉

    數位暴力非暴力?

    • 愛德華多因凡特 Eduarado Infante著(2022),〈哲學挑戰03 另一半偷看我手機,有關係嗎?〉出自《街頭的哲學:29個熟悉的生活情境,看見每個定背後的倫理和邏輯》。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30-37
    • 王珮玲、陳怡青、方念萱(2023)。數位性別暴力盛行率研究初探。臺大社會工作學刊,(47)149-199https://doi.org/10.6171/ntuswr.202306_(47).0004

    單元評分標準:

    • 上課表現(出席、上課抽問與參與討論)30%
    • 考試(考試範圍包括指定讀物、授課與放影材料、提問討論與活動內容)70%
    • 公假事假病假一律依照政治大學學生請假辦法辦理。口頭告知(同學代為說明)、課前來電子信說明,這是你表示對課堂與授課者的禮貌,謝謝周到,但是,請假仍然需要依照「政治大學學生請假辦法」辦理。每堂以學生書寫教師提問、當場收回紙本為依據,計算出席成績。課上主動發言、回答問題,酌予加分。因單元考試缺席而申請補考,如獲教師同意,將另出考卷,考試滿分為80分,非100分,錯題依考卷說明扣分。

     

    戰爭與傳播

    媒體、傳播科技與戰爭

    指定閱讀

    • 胡光夏(2007。〈第一章:綜論〉,《媒體與戰爭:「媒介化」、「公關化」、「視覺化」戰爭新聞的產製與再現》,3-32。臺北 五南
    • 胡光夏(2007)。〈第三章:不同型態戰爭中的傳播科技發展與戰爭報導〉,《媒體與戰爭:「媒介化」、「公關化」、「視覺化」戰爭新聞的產製與再現》,頁71-106。臺北: 五南。

    參考閱讀

    • 謝奇任(2005)。〈第六篇:軍事傳播與科技〉,樓榕嬌徐蕙萍張梅雨胡光夏方鵬程謝奇任潘玲娟編《軍事傳播理論與實務》,頁271-328。臺北: 五南。
    • Primig, F., Szabó, H. D. & Lacasa, P. (2023). Remixing war: An analysis of the reimagination of the Russian-Ukraine war on TikTok. Frontiers in Political Science, 5(1).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os.2023.1085149/full

    游絲涵

    媒體文本、

    框架與戰爭

    指定閱讀

    • 胡光夏(2007。〈第六章:波斯灣戰爭中的媒體「假事件」分析〉,《媒體與戰爭:「媒介化」、「公關化」、「視覺化」戰爭新聞的產製與再現》,207-252。臺北 五南
    • 胡光夏(2007)。〈第九章:電視媒體再現的戰爭新聞:以兩次波斯灣戰爭為例〉,《媒體與戰爭:「媒介化」、「公關化」、「視覺化」戰爭新聞的產製與再現》,頁349-378。臺北: 五南。

    參考閱讀

    • 汪宏倫(2014)。〈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頁  157-225。臺北:聯經。
    • 莊佳穎(2014)。〈浪漫的虛擬史詩:2008年後台灣電影中的戰爭記憶〉,汪宏倫編《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頁 573-629。臺北:聯經。
    • 杜長青 (2023)。〈俄烏戰爭對我國家安全認知影響之數位媒體文本分析〉,《國防雜誌》,38(1)49-74。
    • 鄭宇君 (2021)。〈社交媒體假訊息的操作模式初探:以兩個臺灣政治傳播個案為例〉,《中華傳播學刊》,39,3-41。

     

    閱聽人、倫理與戰爭

    指定閱讀

    • 黃千珮、羅揚、陳非易(2019)。〈閱聽者反饋與文宣效益─解析社群媒體場域中的國軍形象影片〉,《復興崗學報》,115,95-132。
    • 陳玉箴譯(2003)。第十五章:他者〉,《媒介概念十六講》,頁 195-208。。新北:韋伯文化。(原書Silverstone, R. [1999]. Why study the media? London: SAGE.)

    參考閱讀

    • 張玉佩、黃如鎂 (2016)。〈客家電影《一八九五》的青少年閱聽人解讀與詮釋〉,《全球客家研究》,7,135-182。
    • Kyriakidou, M. (2015). Media witnessing: Exploring the audience of distant suffering. Media, Culture & Society, 37(2), 215-231.
    • Nguyen, V. T. (2013). Just memory: War and the ethics of remembrance.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25(1), 144-163.

     

    單元評分標準:

    • 出席(單元授課的第一週是否到課)10%
    • 單元考試 (包括指定閱讀、參考閱讀、授課材料、課堂討論)90%
    • 課堂參與(即參與課堂小組討論或者個人回答授課教師提問)以加分來計算
    • 請假請依照政治大學學生請假辦法辦理,並且請來信告知。
    • 考試當天未到,補考成績以「單元考試80%」計算

     

     

    健康數據消費

    透視健康新聞

    • 甘錫安譯/George Zaidan著(2021)。《成分迷思:解讀健康新聞的10堂通識課》。

    (指定閱讀第4、6、7章)

    張依萍

    健康的自我監控

    • 黃開譯/ Rob Kitchin, Alistair Fraser著(2021)。《數位監控:我們如何拿回均衡的科技生活》。

    (指定閱讀第3、6章)

    數據累積的資本

    • Sadowski, J. (2019). When data is capital: Datafication, accumulation, and extraction. Big data & society, 6(1), 2053951718820549. 當數據就是資本:數據化、累積與萃取

    (提供指定閱讀中譯本)

    單元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20%

                   上課個人發言、分組討論(30%,前三週,每週各佔10%

                   考試(考試內容包含指定讀物、授課簡報、提問及討論)50%

    (請假依照政治大學學生請假辦法辦理。事假至少提早一週來信知。考試當週未到,補考最多成績佔單元成績之30%)。

    誰說資訊不值錢?在免費的年代中掌握未來

    傳播的價值與影響力

    • 教師授課,無指定讀物

    江靜之

     

    走向免費

    • 羅耀宗、蔡慧菁譯/Chris Anderson著(2009)。《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秘密》。臺北:天下遠見。(指定閱讀第2459章)

    挖掘價值

    • 嚴麗娟譯/Kevin Kelly2017)。《必然:掌握形塑未來30年的12科技大趨力》。臺北:貓頭鷹出版。(指定閱讀第357章)

    本單元評分標準

    • 上課表現(出席、上課抽問與參與討論)45%
    • 單元考試(授課與上課討論內容) 55%

    (其他說明: 上課表現分數是要有出席才能獲得的分數,所以無論是病假、公假、事假,或其他理由缺席,皆無法獲得上課表現分數,但請病假與公假者可另外主動詢問教師,補該周上課分數,至多八成。每堂必點,遲到扣總分3分。抽問未讀扣總分5分。)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禁止使用:詳見教學大綱 Prohibited Uses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