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新聞倫理與個案研討

Course Name: Journalistic Ethics & Cases Studies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新聞倫理與個案研討

各個路線的新聞記者有其可依循的按部就班的從業行事道理,從從業傳統、工作流程、採訪策略、組織內互動,以及相關技術,都可自傳承與觀察中習得。然而,回顧臺灣歷來不同新聞事件,也都衝擊著新聞專業典範、 職業信條等。本課聚焦不同路線的新聞工作者,一一探討角色、規範與實務工作中的義務與挑戰。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學習新聞實務理論與應用;

    思辨實務重要課題與兩難挑戰;

    培養綜合研判與行動行事的要領;

    深化新聞教學「做中學」精神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1. 219日週三 開學週,課程說明講解,選課學生分享
    2. 226日週三 新聞媒體記者的風險與挑戰,回首來時路(暫訂)

    讀:黃哲斌20241214日臉書貼文〈14年後〉

    讀:許瓊文(2009)新聞記者採訪報導受害者應面對的新聞倫理: 多元觀點的論證。新聞學研究,100期,頁1-55.

    讀:蘇正平(1996新聞自主的理論和實踐。新聞學研究,52期,頁21-33.

    聽:

    參考:

    新聞學研究,52

    陳順孝(2021)。〈新聞自由還是專業倫理?中天新聞的書面鑑定與親身體 驗〉,《傳播、文化與政治》,14:133-150

    1. 35日週三 當前的新聞媒體記者的風險與挑戰

    我們守望監督的社會、我們服務的對象:各新聞媒體讀者觀眾意見分析所呈現的想像與要求

    讀:何榮幸(1996一個自主性新聞專業團體的誕生 --記「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組織過程與實踐經驗。新聞學研究,52期,頁95-108.

    讀:楊汝椿(1996另類記者的媒體改造經驗: 兼論內部新聞自由和新聞倫理重建。新聞學研究,52期,頁83-94.

    讀:劉昌德(2007),〈媒體倫理的政治經濟學:國家、資本、與新聞專 業規範的流變〉。《中華傳播學刊》11: 111-153

     

    1. 312日週三讀:地方記者的挑戰

    讀:黃驛淵(20181221)砸公帑聘記者當輿情員 花蓮縣府詭怪標案曝光《鏡週刊》系列報導,與後續各媒體相關報導。

    讀:吳育仁(2011)勞動過程與勞動主體性:地方記者職場勞動之政治經濟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卷151),頁1-37

    讀:劉慧雯(2016)客家電視台駐地記者之研究:新聞選擇與組織團隊的角度。《廣播與電視》 39 ,頁29-58.

    讀:顏雅捐(2009)地方新聞的生與死? 從中時「六一八事變」論當前臺灣報業地方新聞的困境。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聽:中央廣播電台〈臺槓新聞〉(20240417)談地方記者的生態,主持人莊豐嘉訪問資深記者曾明財曾明財先生。曾明財曾任台灣時報、中國時報、首都早報等地方記者,曾擔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第四、五屆會長。現任何春木文教基金會董事。

    1. 319日週三演講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譚蕙芸老師

    講題:新聞記者書寫自己、書寫家庭,探討新聞記者如何自我書寫

    演講時間尚待安排,會是19日這週週三或是26日週三。

    聽:CNN記者Anderson CooperpodcastAll There Is with Anderson Cooper

    1. 326日週三 政治線記者的挑戰

    讀:Paoletta, K. (November 6, 2024)Trump Wins, the Press Loses

    A second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poised to be devastating to journalism.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網站上有全文)

    讀:Paoletta,K. (October 22,2024) A New Normal: If Donald Trump returns to the White House, the Espionage Act offers a clear path for him to stifle press freedom.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CJR網站上有全文)

    讀:黃順星(2013)記者的重量-台灣政治新聞記者的想像與實作.台北市:巨流出版。

    聽:

    參考:

    江淑琳(2015)記者怎麼了? 一般論文 從「場域」概念檢視政治記者的新聞實作 評介黃順星《記者的重量》。傳播文化與 政治,第1期,頁189-194

     

    1. 42日週三停課

     

    1. 49日週三 報導兒少遭侵犯相關新聞記者的挑戰

    課前閱讀聆聽觀看教材:

    聽:《The Real Story20240705集〈報導者你好:可以公布加害者個資嗎?記者療傷後的真誠回覆845開始

    聽:《The Real Story20240605集〈死了一個「獵童」者後:下藥性侵的前科犯偽裝照顧孩子的好鄰居?20年前犯罪手法,如何組成共犯網絡捲土重來?

    聽:《The Real Story20240603 Telegram上的「少女牧場」、偷拍師徒傳承手法、博弈產業進場「造市」:臥底揭露兒少性影像與它們的產地〉

    讀:《報導者》獲獎(卓越新聞獎2024年調查報導獎)作品〈獵童風暴:揭開未成年性剝削影像的暗黑產業鏈〉

    讀:張子午獲獎感言,見《報導者》臉書20241119日下午806張貼「記者的話 採訪主任張子午」

    讀:楊小萱(20236月)數位時代下媒體教我的事──社工回應社褔關注事件互動經驗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82期:124-136頁。

    參考:

    張涵婷(2008當社工遇上媒體論社工與媒體之互動關係。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 416日週三 報導數位性別暴力的記者的挑戰

    讀:TBA

    聽:蔣宜婷 法克電台政治歸政治 #78〈誘騙少女拍攝成人影像,難道無法可罰?〉ft.鏡週刊記者蔣宜婷

    法客電台 BY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聽:蔣宜婷EP128〈他們都沒看到有人伸手把影片關掉,可是視訊就結束了——針對男性下手的〉鏡好聽X鏡週刊

    聽:蔣宜婷〈當感受到了憤怒,就已經是一個開始。杜絕數位性暴力〉違章女生lalaLand S8 EP01 蔣宜婷X李屏瑤

    1. 423日週三 財經新聞的記者的挑戰

    TBA

     

    1. 430日週三 報導長照社福的記者的挑戰 (《報導者》主筆梁玉芳分享)

    課前閱讀聆聽觀看教材:

    聽:2018 卓新沙龍 梁玉芳 :「其實我只是想找樂子-記者如何在黑暗路上給自己掌燈」(第162017年聯合報梁玉芳 獲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 評論合集〈走入長夜之前關於老去與長照〉」

    讀:〈傷心新聞學〉梁玉芳初稿

     

    1. 57日週三 戰地記者的挑戰

    課前閱讀聆聽教材:

    聽:獨立特派員Podcast|特派員聊天室|EP.73 深入緬甸叢林採訪反抗軍,戰地記者沒在怕的?|公視 20241205

    看:獨立特派員《緬甸煙硝》系列報導。這作品獲得2024年卓越新聞獎國際新聞獎。公視獨立特派員特約記者楊智強、蘇威銘獨家進入緬甸叢林採訪反抗軍部隊、泰緬邊界的祕密照護中心、流亡社運人士及國際記者,製作系列報導。

    讀:和平新聞學相關論述(TBA

    1. 514日週三 小組辯論
    2. 521日週三 校慶活動停課一天

     

    1. 528日週三 小組辯論
    2. 64日週三 學期議題總結:討論辯論

    之後彈性授課安排

    1. 611日週三 彈性補充教學
    2. 618日週三 彈性補充教學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成績計算:

    出缺席:20

    說明:

    除生理心理假之外,其他類別的請假需要出具證明,始准假。

    未於課前說明而缺席,計曠課1次,扣學期總分5分。

    課前來電子信請假但於課前課後未出示證明,扣出缺席總分5分,等於學期總分1分。

    課前課後出示請假證明,視假別予以扣分或不扣分。

    課上課後參與:10

    個人作業:40

    小組作業與表現:3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完全開放使用 Completely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