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市場與創新科技預測

Course Name: Market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2.0

學分數

Credit(s)

2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一、本課程(之前為「技術預測與評估」)主要探討有關科技創新與新產品創新之前階段相關的「市場/技術」預測。

二、原則上,不論是創新或是創業的過程;或擔任PM(產品經理)或Sales/Marketing職務時,大致上都需要先做好「市場」(大小)或「科技」(趨勢)方面的預測。本課程的目的,即希望針對此一課題加以深入的探討。

三、本課程中所討論的預測標的,原則上比較偏向科技「創新」或新「市場」方面的預測(不確定性較高),與一般企管比較偏向「較穩定」的產業-[不確定性較低之狀態下]的市場調查/預測有所不同。

四、本課程在內容上強調「預測方法」的探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一、使學生了解新技術/新市場的預測方法與運用邏輯。

    二、使學生從實際的練習中了解技術/市場預測的做法。

    三、使學生了解技術及其相關新產品市場的評估

    四、使學生了解專利/智財價值的評估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教學週次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

     〇16+2

       

    課程相關線上學習

    自主總整學習

    完成指定課後作業或作品

    參與校內外課程相關學習活動或社會服務

    其他(請參閱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課程相關線上學習

    自主總整學習

    完成指定課後作業或作品

    參與校內外課程相關學習活動或社會服務

    其他(請參閱每週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n11+1

    11

    課程相關線上學習

    自主總整學習

    完成指定課後作業或作品

    參與校內外課程相關學習活動或社會服務

    n其他(就產業科技實務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彙整)

     〇18

     無彈性補充教學週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1

    課程介紹

    課程內容、上課方式、

    預測之概念

    []Ch.1

    簡介、討論、分組

    2

    預測方法一

    成長曲線法:Pearl, Compertz, Fisher-Pry, and Bass Models []Ch.4,5

    簡報、討論

    3

    成長曲線預測法實證案例

    我國電信產業案例、

    影音串流產業案例

    [15]

    (兩)小組報告、討論

    4

    預測方法二

    Scenario預測法的緣起與操作流程

    []&[15]

    簡報、討論

    5

    預測方法應用

    Fisher-Pry Model實例探討

    [15]

    作業、各小組報告、討論

    6

    預測方法三

    MRI、類比、規範式等預測方法

    簡報、討論

    7

    預測方法應用

    Scenario預測方法演練

    各小組討論與運作

    8

    智財專利與技術評價

    無形資產/智財之評估方法

    智財/技術之評估--選擇權法(Real Option)

    [15]

    (兩)小組報告、討論

    9

    預測方法四-實務

    TRIZAI、大數據、數位行銷分析等

    簡報、討論

    10

    從創新到暢銷

    概念/產品測試

    創新產品市場預測

    [林英祥]

    (兩)小組報告、討論

    11

    彈性授課

     

    同學們就產業科技實務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與彙整

    12

    期末報告

     

    各小組期末報告、討論

    13

     

     

     

    14

     

     

     

    15

     

     

     

    16

     

     

     

    17

     

     

     

    18

     

     

     

    *1.雖為二學分的課,但因為每週調整成三小時的課,所以,週次上以十二週來安排。

      2.課程計畫有因修課人數的變化而調整過,有關其他的預測方法(如:MRI、連乘法、類比法、規範法、時間系列、、等),會於適當的時機再進行補充。

      3. 負責報告的小組,除了就相關的資料製作成簡報來進行報告之外,原則上在最後處會需要提出幾個「討論問題」,帶領大家進行討論。

      4. 請負責報告的小組,將預計簡報的資料,於上課前一、兩天email給老師。(fengshangwu@gmail.com)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25%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5%

    其他: Others: 外賓演講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程參與討論        25%

    報告                        30%

    練習/作業               20%

    期末報告**            25%

                                    -------

                                    100%

     

    **(期末報告)原則上以一項產業科技/產品市場的實務分析與預測的報告為主。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參考與討論資料

     

    1. Joseph Martino (1993)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 Making, 3rd edition, McGraw-Hill(華泰書局)【M*
    2.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2010, 林添貴[]) Predictioneer’s Game [預測未來],經濟新潮社【林】
    3. Brian Twiss (1992) Forecasting for Technologists and Engineers: A Practical Guide for Better Decisions, Peter Peregrinus Ltd.T
    4. Stephen Millett and Edward Houton (1991) A Manager’s Guide to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trategy Analysis Methods, Battelle PressM&H
    5. A. Porter, A.T. Roper, T.W. Mason, F.A. Rossini, and J. Banks (1991) Forecast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John Wiley & Sons, Inc.    P
    6. 余序江、許至義、陳澤義(2020.9)科技管理導論:科技預測與規劃,第六版、華泰文化出版【余】
    7. 陳達仁、黃慕萱著,專利資訊與專利檢索,文華圖書館管理公司,20184月再版【陳】*
    8. 袁建中、謝志宏、彭弼聲(2005編譯)產業分析之技術預測方法與實例,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袁】*
    9. 王之杰、楊方儒、張育寧、蔡佳珊(2008)預見科技新未來,天下文化    【王楊】
    10. NRC (2010) Persistent Forecasting of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USA

    NRC

    12. 林英祥(2013)從創新到暢銷-新產品上市成功的秘密,天下文化      【林英祥】

    13. Nate Silver (蘇子堯 2013)精準預測,天下文化   【蘇】

    14. Philip Tetlock & Dan Gardner (蔡斐驊 2016)超級預測,寶鼎出版   PD       

    15. 其他【15  (包括其他來源的資料:如網頁、新聞、雜誌、期刊論文、個案、書籍等)

     

    *【袁】、【M】、【陳】、【余】、【林】等為主要上課討論參考用書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可以參考使用,但仍需要自己的想法與投入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