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這是一門策展實務課程,課程的設計係針對所有對博物館、展覽策畫有興趣的同學。課程由歷史學系金仕起教授開設,並由業師暨本系系友,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劉世珣博士分享實作經驗。
本課程首先以業師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的實際案例和經驗,依主題介紹策展各個重要面向,作為同學學習策展的重要參考。同時,透過各項策展工作的實際操作,讓同學了解策展箇中甘苦,並從中累積實務經驗,使未來有志於從事策展相關工作的同學能得到相應的實務訓練。同學將以分組的方式,各自組成策展小組。每組籌畫一個歷史人文類主題的特展(主題各組自訂),並於第三週上課以微展覽形式進行成果發表。惟歷史文物取得不易,故以圖像代替實體文物展出。希冀藉此增進同學對博物館與展覽策畫的了解與興趣,或可為將來的進修或就業做規劃和準備。
本課程共計九小時,前兩週分為「策展面面觀」與「展覽的幕後支柱」,第三週則為「實作成果的檢視」。第一週「策展面面觀」主要分享如何挑選展件、文物展示方式、展場設計與布置的規劃,以及展覽計畫書的撰寫。當中,策展人本身具備的條件、觀眾、展期、場地與設備以及經費預算等,扮演重要關鍵角色。課後,請同學以本週業師分享內容作為依據,分組撰寫展覽計畫書,其內容須包括:主視覺、展示主題與內容、觀眾群分析、展示設計與空間、展示手法、海報說明文字以及品名卡內容。
第二週「展覽的幕後支柱」主要介紹文物展出前的安全準備工作,諸如:文物狀況檢視、文物修復、運輸戒護安排以及展場環境控制。不過,一個成功的展覽,其關鍵因素除了上述幾點之外,宣傳推廣工作也相當重要,例如:媒體推播、教育推廣活動、周邊文創商品銷售以及圖錄出版,這也是本週課程的重點。另外,本週也會請各組同學分享展覽計畫書;並於課後請同學分組準備下週微展覽發表所需素材(如:展出文物圖像、說明海報、品名卡……等)。
第三週「實作成果的展示」由同學按小組依據所提之展覽計劃書,舉辦一個微展覽(至少包括3個單元,每單元至少包含3件展品,展品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為主)。微展覽基本必須呈現:展品布置(以圖像代替實體文物展出)、說明海報、品名卡以及現場導覽解說,其他項目則視各組展示設計和展示手法自由發揮。並於最後由業師講評,同學互評、討論。
能力項目說明
1.引領同學將歷史學知識應用於展覽實務,並於其中導入歷史思考與歷史意識。
2.藉由實作讓同學了解策展過程與團隊工作模式,使其理解團隊意識的重要。
3.培養同學策展專業知能,增進其書寫和口語表達能力。
4.引導同學了解當今策展趨勢、形態與挑戰。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課程內容與授課進度 |
|||
授課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綱要 |
授課時數 |
第 1 次 3月24日 |
策展面面觀 |
1.唸歷史也可以策展? 2.策展主角:歷史文物、策展人與觀眾 3.策展條件:時間、空間、設備與經費 4.策展利器:展示設計與展場布置 5.如何撰寫展覽計畫書? ※課後請同學分組撰寫展覽計畫書。 |
課室3小時、課前後4.5小時 |
第 2 次 3月31日 |
展覽的幕後支柱 |
1.展品的保鑣:展檢、加固與裱修、運輸戒護與展場環境控制 2.策展衍生物:圖錄、文創與宣傳推廣 3.各組展覽計畫書分享 ※課後請同學繳交展覽計畫書電子檔,並分組準備微展覽發表所需素材。 |
課室3小時、課前後4.5小時 |
第 3 次 4月7日 |
實作成果的展示 |
1.各組微展覽發表 2.業師講評與同學互評討論 3.總結 |
課室3小時、課前後4.5小時 |
一、評量項目:
(一)課程參與:課堂上課三次,是否準時及全程參與。
(二)學習態度:學習是否認真。
(三)展覽計畫書:內容須包括:主視覺、展示主題與內容、觀眾群分析、展示設計與空間、展示手法、海報說明文字、品名卡內容(品名、作者、年代/版本、文物編號)。請於第二次課後,繳交電子檔。
(四)微展覽發表:各小組依據所提之展覽計劃書,於期末辦一個微展覽(至少包括3個單元,每單元至少包含3件展品,展品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為主)。微展覽基本必須呈現:展品布置(以圖像代替實體文物展出)、說明海報、品名卡以及現場導覽解說,其他項目則視各組展示設計和展示手法自由發揮。
二、給分標準:
課程報告範圍:呼應課程目標之學習內容,符合指定主題、規範。繳交電子檔,以利上傳。
評量等第/項目 |
課程參與50% |
學習態度20% |
報告成果30% |
優90以上 |
能準時及全程參與 |
認真學習 |
能充分反映授課內容,內容豐富,並具個人見解 |
佳83-89 |
能準時及全程參與 |
認真學習 |
能反映授課內容,且內容豐富 |
普70-82 |
能準時及全程參與 |
認真學習 |
尚能反映授課內容 |
待改進61-70 |
能準時及全程參與 |
尚願學習 |
僅能反映課程主題 |
未達成學習目標60以下 |
未準時及全程參與 |
未認真學習 |
未能反映課程主題 |
參考書目:
王嵩山主編,《博物館、知識建構與現代性》,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李如菁,《策展的50個關鍵》,臺北:釀出版,2016。
林崇熙,《跨域建構‧博物館學》,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2009。
張婉真,《當代博物館展覽的敘事轉向》,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
(日)南條史生著,彭俊人譯,《為當下策展: 南條史生的藝術現場 1978-2011》,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6。
(英)亞德里安.喬治(Adrian George)著,王聖智著,《策展人工作指南》(The Curator’s Hand Book),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7。
(瑞)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著,任西娜、尹晟譯,《策展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Curating),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5。
(澳)雪倫‧狄肯曼(Sharron Dickman)著,林潔盈譯,《如何行銷博物館:推廣博物館,美術館和展覽的概念與方法》(The Marketing Mix : Promoting Museums, Galleries & Exhibitions),臺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2002。
Belcher, Michael. Exhibitions in Museums. London: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11.
Carroll, Alison. Independent Curators: A Guide for the Employment of Independent Curators. Canberra: Art Museum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