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自主學習專題:Tminun na Tayal 共享織識

Course Name: Seminar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Tminun na Tayal - The Precarious Weaving Culture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2.0

學分數

Credit(s)

2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工藝文化的傳承不只是技術的教學,也是各民族為了適應不同居住環境中的生存挑戰而發展出的智慧體現。對於泰雅族來說tninun(生命)來自於祖靈的tminun(編織),傳統織布文化逐漸沒落,泰雅靈魂將隨之消散,但本課程不只聚焦在織布技術上,更注重在學生對於工藝技術背後之文化意涵和歷史脈絡的探究學習,不只泰雅族,也歡迎各民族的學生一同從泰雅織布開始,習慣關注藝術美背後,更美的文化美。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課程將會以織帶機實作、織品賞析、工作坊參訪等學習織布技術及文化故事。

        16+2課程安排,期末將舉辦織品展,展出學員心路歷程及織品、織布器具。

     

        學員將完成小書籤、手織頭帶、老件仿製織品、進階技法織品

        且具備以下能力

    1. 能夠分辨、賞析泰雅族各流域特色織紋、織法
    2. 分析並設計平織織紋組織圖
    3. 具備織帶機織布能力&織布原理
    4. 建立自我品牌、形象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2/20】前導: 啟航.織夢少年

    內容:課程說明、紀錄片播放

     

    【第二週2/27】編織的旅程

    內容:邀請政大烏來樂酷計畫之參與者、范月華老師來分享烏來樂酷計畫實作經驗,也會進行織布小書籤的實作,理解織布經緯基本概念。

     

    【第三週3/6】從苧麻到織布

    內容:泰雅傳統織布文化、工具、線材介紹/示範,本周會讓同學們看到傳統泰雅織機qongu的使用方法和從苧麻種植到製線、織布的工序。

     

    【第四週3/13】作品1:手織頭帶製作

    內容:織帶機織布實作、組織圖繪畫、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五週3/20】作品1:手織頭帶製作

    內容:織帶機織布實作、小組織品介紹、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六週3/27】工作坊參訪

    內容: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烏來編織協會編織教室烏來達卡工坊參訪、老件欣賞、織布文化分享、織者分享

     

    【第七週4/3】補假不上課

     

    【第八週4/10】作品2:老件仿製

    內容:分組進行織品老件分析、組織圖繪畫、織帶機織布實作、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九週4/17】作品2:老件仿製

    內容:織帶機織布實作、小組織品介紹、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十週4/24】作品3:進階織法

    內容:斜紋、菱紋、挑織技法自由選擇學習、實作、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十一週5/1】作品3:進階織法

    內容:織帶機織布實作、織布文化、故事分享、泰雅族服賞析

     

    【第十二週5/8】作品3:進階織法

    內容:織帶機織布實作、小組織品介紹、織布文化、故事分享

    、泰雅族服賞析

     

    【第十三週5/15】在文化裡生活

    內容:邀請來自四季部落的Yaway Taro(呂美花)來做生命經驗分享,身為部落的族人,同時也是宜縣大同民族實驗中學的專任文化老師,如何運用所學幫助文化知識的傳遞、傳承,活在文化裡。

     

    【第十四週5/22】織布品牌與建構、成果展策展討論

    內容:製作學生織路心得,輸出織品介紹文或文創品,共同思考策展的細節,空間設計如何引導觀者?該選擇哪些織品作為展品?…等

     

    【第十五週5/29】成果展

    內容:展出學員織品、歷程介紹、老件仿製品、傳統地機展示、苧麻製線工序展示

     

    【第十六週6/5】回顧

    內容:學員間互相分享心得,回顧16周以來的心得,雖然織布是很個人的工作,但團體也是個人獲取精神支持的來源,也會做課程的檢討,為之後提課做準備。

     

    【第十七、八週】彈性學習

    內容:自行參加相關講座活動並交心得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50%

    其他: Others: 織布實作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自評 5%
    2. 組員互評 5%
    3. 隨堂測驗 25%
    4. 分組報告20%
    5. 期末成果評分35%

    織布相關自主學習、參訪10%(可於課程結束前選擇自行參加織布相關講座、博物館文物參訪、部落織者訪談等,並繳交心得、照片。)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8)。重現泰雅:泛泰雅傳統服飾重製圖錄

    林冠瑾(2021)。《消失與重現 : 烏來泰雅族織布復振與當代織女的民族誌研究》

    王雅萍*, 2019.11, '織布文創產業與體驗經濟─台泰兩國一鄉村一特產 (OTOP)推動之比較, ' 五南, 五南出版社, pp.301-332.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jl1KpGPc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