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授修課同學最基本的政治學相關知識。但除了對於一般政治學理論和概念的傳授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同學瞭解臺灣的政治發展,亦即從早期的戒嚴與威權專制時期,透過自由化(liberalization)與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的轉型過程成為自由主義式民主(liberal democracy)的國家政府體制,這一動態式的政治觀察。
而在動態式的觀察過程中,隨時掌握著時空因素,亦即歷史縱深與橫向空間的動態發展比較,尤其着重在近現代臺海兩岸政治現況的對比、 互動與影響。
能力項目說明
1.透過討論臺灣的政治來傳授最基礎的政治學知識
2.協助學生建立觀察政治現象的思考架構
3.協助學生瞭解臺灣的基本政治問題並培養對社會的關懷
4.引導學生建立恰當的人生觀、價值觀、國際觀,甚至於思想體系。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進行一個單元為原則,每個單元預計學生投入時數共約3-6小時(包含課前準備與正式上課、助教討論課),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以教師準備之教材(簡報)為主,並視情況(如時事議題)給予教學活動及作業,單元臚列如下: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學習投入時數 | |
課堂講授 | 課程前後時數 | ||||
1 | 課程簡介 | 課程介紹簡報(教師自製) | 無 | 2 | 1 |
2 | 臺灣的國家地位 | 臺灣的國家地位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3 | 臺灣的民主轉型 | 臺灣的民主轉型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4 | 臺灣的民主鞏固與深化 | 臺灣的民主鞏固與深化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5 | 臺灣的政治結構:憲法與政府 | 臺灣的政治結構:憲法與政府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6 | 課堂演講 | 網路時代自媒體在民主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 繳交演講心得 | 2 | 1 |
7 | 春假 | 放假一次 | 自主學習 | 0 | 0 |
8 | 臺灣的政治結構:政黨與選舉 | 臺灣的政治結構:政黨與選舉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9 | 影片賞析-臺灣的民主化之路 | 2 | 1 | ||
10 | 臺灣政治人物與重大政治事件 | 臺灣政治人物與重大政治事件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11 | 期中參訪-由指定民主與人權相關紀念館與園區中,自行選擇一個地點前往並撰寫報告 | 0 | 3 | ||
12 | 臺灣媒體與公民社會 | 臺灣媒體與公民社會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13 | 臺灣人權 | 臺灣人權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14 | 課堂演講 | 臺灣民主化未竟之業:轉型正義 | 繳交演講心得 | 2 | 1 |
15 | 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 | 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岸關係)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16 | 臺灣的國際連結(國際政治) | 臺灣的國際連結(國際政治)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及時事討論作業 | 2 | 2 |
17 | 期末考(或期末作業) | 0 | 3 | ||
18 | 臺灣與未來世界 | 從自由主義到生態主義的反思簡報(教師自製) | 教師講授 | 2 | 1 |
1.分組討論狀況與期初小考或報告(30%):依據每次討論課進行的表現狀況進行評分,此部分由課程助教TA負責管理。
2.口頭與書面報告(40%):期中參訪報告(20%)、 學期心得報告與其他依據課程進行配置的小作業 (20%)。
3.期末考試或報告(30%)
4.上課表現:全勤加分。
一、主要參考書目
1.Michael G. Roskin等著,林承正等譯,2011,《政治學》(臺北:雙葉)。
2.李酉潭,2011,《自由人權與民主和平----臺灣民主化的核心價值》(臺北:五南)。
3. Georg Sorensen著,李酉潭、陳志瑋譯,2008,最新《民主與民主化》(台北縣:韋伯文化)。
4.王業立等著,2017,《 政治學與臺灣政治》(臺北:雙葉)。
二、其他參考書目
1. 李酉潭,2024,〈台灣民主發展的危機〉,《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08期,財團法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頁83~92。
2. 李酉潭,1997,〈邁向鞏固的民主〉,《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二期,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頁161~196。
3. 李酉潭,1999,〈邁向先進的民主:二十一世紀台灣民主化的展望〉,「跨世紀的政治願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4. 李酉潭,2005,〈臺灣憲政工程較適當的選擇:總統制〉,載於《臺灣新憲法:群策會「臺灣新憲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群策會),頁256-299。
5. 余英時,2022,《余英時評政治現實 》(臺北:INK印刻文學 )。
6. 葉浩,2024,《政治時差.時差政治》(新北:聯經)。
7. 陳師孟等箸,1992,《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臺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臺北:自立晚報)。
8. 史明,2005,《臺湾人四百年史 : 秘められた植民地解放の一断面》(臺北:鴻儒)。
9. 陳義彥主編,2013,《政治學》(臺北:五南)。
10. 薛化元等著,2003,《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11. 若林正丈,2004,《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新自然主義)。
12. 鄒文海,1977,《政治學》(臺北:五南)。
13. 張炎憲等編撰,2004,《李登輝先生與臺灣民主化》(臺北:玉山社)。
14. 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劉軍寧譯,1994,《第三波 : 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
15. 伍海德(Andrew Heywood),陳思賢譯,2009,《政治的意識形態》(臺北:五南)。
16. Giovanni Sartori,雷飛龍譯(2002),《政黨與政黨制度》(臺北:韋伯)。
17. George Keer著,陳榮成譯,2007,《被出賣的臺灣》(臺北:前衛)。
18. 余杰著,2014,《在那明亮的地方:臺灣民主地圖》(臺北:時報文化)。
19. 吳介民, 黎安友編,2022,《銳實力製造機 : 中國在台灣、香港、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操作與中心邊陲拉鋸戰》,(臺北:左岸文化)
20. 福山法蘭西斯著,黃中憲、林錦慧譯,2014,《政治秩序的起源》(上)(臺北:時報)。
21. 福山法蘭西斯著,林麗雪譯,2015,《政治秩序的起源》(下)(臺北:時報)。
22. Rachel Carson著,黃中憲譯,2020,《寂靜的春天》(新北:野人文化)
23. Kerry K. Gershaneck著,余宗基、簡妙娟譯,2024,《中國滲透》(台北市:今周刊)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
1. 2024年《自由之家》評列臺灣為全球第十八名的自由民主國家 https://freedomhouse.org/countries/freedom-world/scores 2. 2023 《經濟學人》民主指數 臺灣排名全球第 10 https://tbotaiwan.com/democracy-index-2023-taiwan/ 3. 為何說沒有享受過自由的民族是可悲的? https://www.rfi.fr/tw/%E6%94%BF%E6%B2%BB/20170724-%E8%87%AA%E7%94%B1%E6%B3%95%E5%85%B8%E7%9A%84%E5%89%B5%E9%80%A0%E8%80%85%E5%AD%9F%E5%BE%B7%E6%96%AF%E9%B3%A9%E6%B4%9E%E8%A6%8B%E4%B9%8B%E5%9B%9B%E2%80%94%E2%80%94%E5%85%B1%E5%92%8C%E5%9C%8B%E4%B9%8B%E5%90%8D%E7%9A%84%E8%99%9B%E5%A6%8 4. 台灣應該成立知共中心! 2024台灣國會第二次政黨輪替,民主鞏固考驗的最後一哩路能否過關? 如果大家都共同面對危機,台灣就沒有危機! https://youtu.be/g5PjZak7etw?si=_nzwClPlIgUDeCYX 5. 如何在防止戰爭的情況之下幫助中國人實現民主化! 非常高興許成鋼教授最後的結論和筆者近年來參加海外中國民主運動會議提出的觀點不謀而合! https://youtu.be/dR3XAeXl8ZA?si=2RhJR-L3oAR5MrbK 6. https://youtu.be/GPifxb1c23o?si=EKJair-dkFIl8JjJ 7. 美中二國不共戴天,是因為價值觀、意識形態與生活方式的差異! 1:12:12開始提到部分,我的回應: 十多年前我去北大見過王緝思院長,了解他就是一個堅持一黨專制、中共永遠統治的學者。 當我當面問他,未來中共有沒有可能實施西方式的政黨競爭體制時,他說:不可能。我問,那如果有學生不想加入共產黨,想組織其他政黨來挑戰共產黨時怎麼辦?他說他會將年輕人找來問,為何要離開共產黨,留在黨裡面黨會照顧你、提拔你呀!陪我進去見院長的一位副教授一出來馬上就跟我說,他不同意院長的觀點。 當我以同樣的話問當年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一位副教授時,他回答說,任何主張共產黨要永遠統治者都是既得利益階級。 可悲的是,這一位副教授十多年下來已經升為主管,但也無可奈何地在體制之下被馴服了。 https://www.youtube.com/live/WKUKvqSVD1Y?si=5jLV0yCrfQujh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