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認識故宮名畫

Course Name: Discovering Treasured Paintings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7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繪畫為骨幹,介紹畫史名作與鑑賞傳統,以期拉近修課同學與古代畫作的距離,進而自發欣賞各式展覽,培養終身嗜好。故將提供一次一起參訪故宮的機會(將在週六進行),歡迎修課同學報名參加。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本課程冀令修課同學:1. 熟悉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收藏之著名畫作;2. 掌握欣賞古畫的基本知識與技巧;3. 懂得利用該院的展覽與線上學習資源;4. 能以批判與同理的角度欣賞展覽,以俾終身學習。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大綱

    週次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與

    指定閱讀

     

    教學活動與作業

    學習投入

    時間

    課堂講授/

    課程前後

    W1

    02.18

    課程介紹

    介紹課程

    講授與討論

    3/4.5

    W2

    02.25

    關於觀看與摩娑

    中國書畫的材質、形制、觀看方式與觀看脈絡

    講授與討論

    3/4.5

    W3

    03.04

    關於帝王形象

    南薰殿帝王像

    講授與討論

    3/4.5

    W4

    03.11

    關於宮中女性

    南薰殿后像

    講授與討論

    3/4.5

    W5

    03.18

    關於草木鳥獸

    早期花鳥、走獸畫

    講授與討論

    3/4.5

    W6

    03.25

    關於自然山水

    早期山水畫

     

    講授與討論

    3/4.5

    W7

    04.01

    關於詩意

    南宋山水畫

    講授與討論

    3/4.5

    W8

    04.08

    期中考

     

     

     

    W9

    04.15

    關於文人自我

    趙孟頫、元四大家

     

    講授與討論

    3/4.5

    W10

    04.22

    關於不做官

    沈周、文徵明、唐寅

    講授與討論

    3/4.5

    W11

    04.29

    關於摹本、稿本與贋本

    〈清明上河圖〉系列

    講授與討論

     

    3/4.5

    W12

    05.06

    關於文化碰撞

    對外交流與民族誌

    講授與討論

    3/4.5

    W13

    05.13

    關於海西之法

    郎世寧與清宮視覺文化

    講授與討論

    3/4.5

    W14

    05.20

    校慶

    校慶停課

     

     

    參訪

    05.24

    (暫定)

    故宮參訪

    (自由參加)

    參觀國立故宮博物院當期特展

     

     

    W15

    05.27

    關於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定位與轉型

    講授與討論

    3/4.5

    W16

    06.03

    期末考

     

     

     

    W17

    06.10

     

    (撰寫看展心得報告)

     

     

    W18

    06.17

     

    繳交看展心得報告

    1500-2000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8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

    1. 課堂出席與參與佔20%;期中、期末考佔60%;看展心得報告佔20%。
    2. 每次上課皆須簽到,不能到課需事先請假,未請假者酌予扣分。缺席達3次(含)以上者,或缺堂時數達9小時(含)以上者,無法取得本課程學分
    3. 每次上課結束前皆安排不計分隨堂小測驗,以加深課程理解。期中、期末考將參考隨堂測驗內容出題。
    4. 期中、期末考將包含圖版辨識測驗,需寫下正確時代、作者、品名、收藏地。
    5. 看展心得報告:參觀一國立故宮博物院(北、南院皆可)當期展覽,書寫1500-2000字的看展心得。看展心得須包括:a. 展覽介紹:包括展覽宗旨、敘事結構與重點展品的扼要介紹;b. 展覽評價:自展品選擇、觀展動線、展示設計或展品說明等角度,討論展覽的優缺點;c. 個人心得:自由發揮,如思考展覽與個人生命經驗的連結等。
    6. 心得報告2025617日為繳交期限,每遲交1日,扣報告成績1分。因已給同學兩週時間撰寫報告,故僅容許遲交至622日,逾時者報告成績以0分計
    7. 報告請以PDF檔案繳交至Moodle與Turnitin(兩者皆要);Moodle者用以批改計分,Turnitin用以檢視抄襲。

     

    故宮參訪注意事項:

    1. 參訪故宮乃修課同學的額外權益,歡迎參加。參訪前請務必填寫參訪登記表,選擇參訪時段。
    2. 參訪日期暫定於5月24日星期六,分為二梯次,每梯次以20人為限:

    A. 09:10-11:00(09:00集合)

    B. 14:00-15:50(13:50集合)

    1. 集合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地下一樓郵局/禮品部前休憩區。未報到者,請勿領取導覽器。
    2. 集合時間前應完成寄物與如廁等事。不可攜帶水壺、後背包入場。如有攜帶,請存放於置物櫃。
    3. 請攜帶學生證,並全程配戴口罩。
    4. 館內禁止使用閃光燈。進入場館請輕聲細語,勿奔跑喧鬧。
    5. 導覽器請務必交由老師統一歸還。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何傳馨主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書畫卷》,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
    2. 小川裕充著;黃立芸等譯,《臥遊:中國山水畫的世界》,台北市:石頭出版社,2017。
    3. 林柏亭主編,《大觀:北宋書畫特展》,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4. 楊新等著,《中國繪畫三千年》,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9。
    5. 江兆申,〈從畫家構圖意念來看中國山水畫的舊有進展〉,《故宮季刊》,4卷4期(1970),頁1-12。
    6. 石守謙,《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台北市:石頭出版社,2010。
    7.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台北市:允晨出版社,1996。
    8. 石守謙等著,《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6。
    9. 郭繼生編,《美感與造形》,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2。
    10. 高居翰(James Cahill)著;李渝譯,《中國繪畫史》,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1989。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禁止使用:請勿使用AI寫作業。 Prohibited Uses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