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主要依主題選讀中國思想名作。選讀內容區分為人與宇宙天地、人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物…等幾大部分,並選讀其他相關文章。希望同學能將心情沈澱下來,以一種嘗試體會、反思其中道理的態度來閱讀。透過對於古代思想文獻的閱讀、相關觀念的解析與討論,以及作業之寫作,在語文的運用上有所進步,並對於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典籍有所的瞭解與思辯,亦可作為面對當下生活的啟發參考。
能力項目說明
1增進中文閱讀理解能力
2增進文字運用與文章寫作能力
3增進專題報告之資料蒐集與寫作能力、以及口頭簡報能力
4增進對於傳統經典及人生哲學的瞭解
5增加跨學科學術研究或產業應用之可用資源
6促進反思現代生活與人類文明發展方向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學習投入時間 Student workload expectation |
|
課堂講授 In-class Hours |
課程前後 Outside- of-class Hours |
||||
1 |
課程介紹 |
發課程大綱 |
教師講授 |
3 |
1 |
2 |
中國思想史簡述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 |
3 |
1 |
3 |
人與宇宙天地、人自身、人與他人社會國家、人與物(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4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5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6 |
作文 |
作文說明與書寫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7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8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9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10 |
(議題選讀) 論文寫作說明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11 |
分組專題作業 |
資料蒐集、報告撰寫、摘要、評論及簡報練習 |
繳交書面報告及課堂簡報 |
3 |
9 |
12 |
分組專題作業 |
資料蒐集、報告撰寫、摘要、評論及簡報練習 |
繳交書面報告及課堂簡報 |
3 |
9 |
13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14 |
(議題選讀)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15 |
綜合選讀與討論 |
講義 |
教師講授、提問討論、分組討論 |
3 |
3 |
16 |
期末考 |
考試 |
考試 |
3 |
9 |
17 |
彈性教學週 |
見開學課綱 |
|
|
|
18 |
彈性教學週 |
見開學課綱 |
|
|
|
(以上為暫訂內容,細節調整以課堂上之說明與規定為準)
類別 |
項目 |
配分 |
1平時成績 |
上課出席 |
暫訂30% |
參與討論 |
||
2作業與課堂報告 |
專題作業 |
暫訂40% |
專題作業課堂報告 |
||
分組討論摘要與課堂報告 |
||
3考試 |
期中考 |
暫訂30% |
期末考 |
(暫訂。詳細評分分配以開學上課的規定為準)
參考書目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學生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學生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錢穆,《中國思想史》,學生
。陳榮捷著、楊儒賓等譯,《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巨流
。韋政通,《中國思想史》,水牛
**
。謝冰瑩等,《新譯四書讀本》,三民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鵝湖
。傅佩榮,《四書小品》,業強
。蔡仁厚,《孔子弟子志行考述》,台灣商務
。曾昭旭,《孔子和他的追隨者》,漢光
。曾昭旭,《儒家傳統與現代生活—論儒學的文化面向》,台灣商務
。杜維明,《儒教》,麥田
。吳汝鈞,《儒家哲學》,台灣商務
。李長之,《孔子的故事》,萬卷樓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
。陳榮潔,《近思錄詳註集評》,台北:學生
**
。余培林,《新譯老子讀本》,三民
。郭慶藩集釋、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三民
。王先謙,《莊子集解》,三民
。陳鼓應,《莊子哲學》,台灣商務。
。吳怡,《逍遙的莊子》,臺北:東大
。吳光明,《莊子》,臺北:東大
。顏崑陽,《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臺北:躍昇文化
。楊儒賓,《莊周風貌》,黎明
。陳鼓應,《老莊新論》,上海:上海古籍。(修訂版)五南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文津
。余培林,《生命的大智慧—老子》,時報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
。蕭裕民:《《莊子》「心」思想研究:一個「道」「物」兼含與「心」「物」溶融之示例》,臺北:文津出版社。
**
。劉正浩等譯注,《新譯世說新語》,三民 / 或 任何一本《世說新語》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華正
。楊勇,《世說新語校箋》,正文書局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北京:中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張萬起、劉尚慈,《世說新語譯注》,中華書局
。張萬起,《世說新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張永言,《世說新語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唐翼明,《魏晉清談《,東大圖書公司
。(晉)陳壽撰; (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
。王德有,《談有論無—魏晉玄學》,萬卷樓
。羅龍治編撰,《世說新語—六朝異聞》,時報文化
。蔡志忠漫畫、魚夫動畫,《世說新語》,時報文化/明日工作室
。許抗生,《魏晉思想史》,桂冠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學生
。賀昌群等,《魏晉思想(甲編三種、乙編三種)》,里仁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第十一講〉,學生
。孔繁,《魏晉玄談》,洪葉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五南
**
。李中華注譯,《新譯六祖壇經》,臺北:三民。
。慧能著、郭朋校釋,《壇經校釋》,北京:中華。
。楊惠南編,《六祖壇經:佛學的革命》,臺北:時報文化。
。許鶴齡編,《六祖壇經導讀》,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柳田聖山著、毛丹青譯,《禪與中國》,桂冠
。鈴木大拙、謝思煒譯,《禪學入門》,桂冠
。印順,《中國禪宗史》,正聞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http://www.cbeta.org/
。文淵閣四庫全書(網路電子版),迪志文化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 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hanji.htm
*其他任何自己覺得看得懂的相關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