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著重於台灣文學與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透過不同的「節點」考察文學作品生發的原因。一直以來,身在台灣的人們面臨了政治更迭、歷史推進、技術革新、經濟變遷等層面的動向,不斷地選擇、不停地進化與改變,成為「台灣人」的外在樣貌,也塑成了台灣文化的內在肌理。藉由不同主題的探討,深入台灣文學的歷史脈絡與時代意義,將會促使學生具備另一種思考的維度,也能拓展文學閱讀的可能性。
能力項目說明
1.了解台灣現代文學之流變脈絡,建構評論的基礎知識。
2.從區域相對的視野,掌握台灣文化及其文學的特殊價值。
3.透過「文學」書寫的議題,加強文化思辨的能力,探索歷史事件之於文化生成的影響。
4.以性別、族群、宗教等各方議題,嘗試「理解」、「同理」文學書寫的成因與養成。
5.課程討論與團隊報告,增加與他人的互動,並適時表達自己的立場。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每週課程規劃與內容
週次 日期 |
當週主題 |
課程內容 |
學生指定 閱讀資料 |
教學活動 作業設計 |
每週投入時間 |
第1週
2/17 |
導論 以台灣為座標:文學向外延伸 |
1.導論:文學如何可能?——台灣文學史鳥瞰 2.學生報告分組、分配導讀 3.宣布課程規定與作業內容 |
林佩蓉訪談 〈文學史角度探討:何為台灣人的認同·上/下〉 |
a.講授、問題討論 b.報告分組與個人導讀週次選擇 c.課程授業規定 |
3 |
第2週 2/24 |
人與人 戰前台灣:報刊與新文學 |
1.新文學緣起 2.台灣文化協會創立與報刊開辦 3.面對殖民體制的壓迫與反省 |
無知〈神秘的自制島〉 賴和〈鬥鬧熱〉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了解撰寫報告議題與觀點之確立 c.告知加選學生課程規定 |
3 |
第3週 3/3 |
人與社會 戰前台灣:博覽會與超現實的藝術美學 |
1.殖民教育影響台灣文學的走向,展現社會整體的面貌。 2. 博覽會的策展觀念引進與觀賞美學的差異。 |
朱點人〈秋信〉(學生導讀) 翁鬧〈天亮前的戀愛故事〉(學生導讀)
*影片《日曜日式散步者》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了解撰寫報告之學術倫理和獲取參考資料之方法。 c.學生導讀 |
3 |
第4週 3/10 |
人與自然 戰前台灣:戰時影像與協力文學
|
1.皇民化運動與台人身分認同的焦慮。 2.從影像拍攝台灣自然環境與人文生活,討論文學創作如何凸顯台灣人的立場與處境。 |
吳濁流〈先生媽〉(學生導讀) 周金波〈志願兵〉(學生導讀)
*紀錄片《南進台灣》觀賞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導讀 c. 繳交作業1 |
|
第5週 3/17 |
人與社會 政策與創作美學 反共文藝的創作表現 |
1.探討戒嚴管控與文藝調配,社會局勢形塑人的行動與思維,作家如何因應時局的創作表現。 2.他類文藝作品的欣賞與反思。 |
彭歌〈蠟台兒〉(學生導讀) 朱西甯〈鐵漿〉(學生導讀)
*牛哥漫畫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導讀
|
|
第6週 3/24 |
人與人 政策與創作美學 美援之下的現代主義及其衍繹 |
1.冷戰美援與台灣文學西化的技巧表徵。 2.前衛藝術的思維介入文學作品而促進創作者思考「何謂純文學」? |
王文興〈欠缺〉(學生導讀) 白先勇〈遊園驚夢〉(學生導讀)
*黃華城與現代詩展 |
a.講授、問題討論 b.了解文學研究撰寫的前置安排、使用方法與寫作倫理。 c.學生導讀 |
3 |
第7週 3/31 |
人與自然 鄉土成為創作的動能 紀錄片與鄉土情懷的構築 |
1.了解「鄉土」的定義及其影響 2.不同時代的「鄉土」詮釋和文本表現 |
黃春明〈溺死一隻老貓〉(學生導讀) 王禎和〈嫁妝一牛車〉(學生導讀)
*紀錄片《芬芳寶島:淡水暮色》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導讀 c. 繳交作業2 d.公布團體報告次序 |
3 |
第8週 4/7 |
主題演講 講者主題待定 |
|
|
a.期中心得提醒 |
3 |
第9週 4/14 (Mid) |
期中週 撰寫演講心得 |
|
|
a.繳交演講心得 |
|
第10週 4/21 |
人與社會 族群、身分與階級 女性怎麼思考身體、身體如何成為武器? |
1.女性意識的緣起。 2.女性身體的反叛姿態及其社會面向。 3.文學獎的歷史意義。 |
李昂〈殺夫〉(學生導讀) 蔣曉雲〈掉傘天〉(學生導讀)
*女權運動發展概述 |
|
|
第11週 4/28 |
人與人 族群、身分與階級 遊走(不)虛構地帶與同志 |
1.解嚴之後的性別運動與同志書寫 2.時代意識的凝聚與挑戰 |
曹麗娟〈童女之舞〉(學生導讀) 陳俊志《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節選(學生導讀)
紀錄片《幸福備忘錄》 https://youtu.be/tAQIufv7NDc?si=tOfzcuKGJYjP_cY7
|
a.講授、問題 b.學生導讀
|
3 |
第12週 5/5 |
人與自然 創作新面向 自然、神怪敘事與重寫 |
1.台灣自然環境與鄉野奇談,逐漸成為文學選擇的題材。 2.「傳說」瓦解大歷史敘事,邁向開闊的視野。 |
吳明益〈虎爺〉(學生導讀) 甘耀明〈阿撒普魯的三隻水鹿〉(學生導讀)
*台灣漫畫家張季雅《台灣都市傳說百科》、《妖怪台灣》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導讀 c.繳交作業3 |
3 |
第13週 5/12 |
人與社會 創作新面向 城市的空間形塑與當代生活的困境
課程總結 |
1.當代生活遭遇的難題如何被文學言說 2.新世代作家的現實症候與文學關懷的建構 |
柯裕棻〈冰箱〉(學生導讀) 胡淑雯〈理查帕克〉(學生導讀)
*電影《台北物語》 |
a.講授、問題討論 b.學生導讀 c.期末報告事項提醒 |
3 |
第14週 5/19 |
期末:團體報告(一) |
學生團體口頭報告 (視當學期團體數量彈性調整週次) |
|
團體學期口頭簡報,老師與同學提供意見修改。 |
3 |
第15週 5/26 |
期末:團體報告(二) |
學生團體口頭報告 (視當學期團體數量彈性調整週次) |
|
團體學期口頭簡報,老師與同學提供意見修改。 |
3 |
第16週 6/2 |
彈性週次 |
作業評述與討論時間 |
統整本學期之課堂內容 |
|
3 |
第17週 6/9 |
期末作業撰寫 |
場館體驗 |
藉由參觀場館空間,了解台灣文化的內涵。 |
|
3 |
第18週 6/16 |
期末作業撰寫 |
撰寫期末報告 |
藉由參觀場館空間,了解台灣文化的內涵。 |
|
3 |
課程評分標準
本課程要求參與學生需具備洞察文化現象之視野,培養文學鑑賞力,且能確實清晰地表述自身立場與觀點,於課程結束後能具體闡釋和列舉台灣文學的特徵與相關內容。根據中文系中國語文通識實施辦法規定,「國文」學期成績之計算,至少須包括平時成績、語文表達訓練成績及學期考試成績三項。本課程據此要求,區分五項評分細則,分別為課堂參與、平時作業、期中檢測、團體報告、課外延伸活動。
A.課堂參與(20%)
本課程注重參與到課的積極度,若點名3次(含3次或以上)未到,將無法取得本課程之學期成績。
B.導讀與平時作業(20%)
個人平時作業以為紙本作業為主;口頭報告為學生自願認領,可抵免一次紙本作業,請妥善安排時間。
以賴和為例,針對作者生平與其作品提出疑問或反饋,「從小說內容裡,理解到賴和關懷底層人民的悲苦,他不只批判殖民制度也批判從眾心理,我從小說XX部分看到這些。」「賴和秉持著同情的角度,因此他的人物常常比較純樸沒有功利心,但我認為當時的人應該有很多面向?」
C.期中演講——文學與職涯發展(10%)
D.團體報告展演(25%):「文學個人、個人文學:台灣文學推廣的無限可能」
各組選擇一位台灣現代作家,除了簡介作家生平與創作時代背景,並以1或2篇該作家之作品為對象,從中選擇團體報告之主要議題或衍生商品。藉由「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面向,提出小組之於文本與作家的推廣策略。
例如:以白先勇小說《孽子》為討論,小組需思考推銷這部作品的策略、考量受眾需求和展演方式等,請盡情發揮個人專長並考量可行性。
#拾藏:台灣文學物語 #故事:Story Studio #台灣文學館
#桌遊 #電玩遊戲 #食品 #日用品
E.期中個人報告:推薦生活中的文化展館(20%)
因應本校16+2週的課次安排,學生需妥善運用課餘時間增加本課程之知識。
台北地區:台灣文學基地、紀州庵文學森林、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景美白色恐怖園區、二二八紀念館、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
其他地區:台灣文學館(台南)、宜蘭文學館(宜蘭)、台中文學館(台中)、賴和紀念館(彰化)、高雄文學館(高雄)、吳濁流藝文館(新竹)、龍瑛宗文學館(新竹)、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桃園)
其餘場館可參見博物之島網站,https://museums.moc.gov.tw。
課程使用教材
必讀
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