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國文-現代小說選讀

Course Name: Readings of Selected Modern Chinese Fiction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3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在本校中國語文通識核心綱要架構下,以宏觀、多元的視角,細讀、分析現代華文小說,帶領學生一同回顧現代小說的重要主題、作家作品及其特質與意涵,希冀能通過經典閱讀、語文習作,精進同學的閱讀與書寫能力。

本課程將講授魯迅、郁達夫、蕭紅、沈從文、張愛玲、王文興、舞鶴、余華等現當代作家的小說。除作家生命史之講授,作品內容精義之闡發與文學意涵之分析外,本課程也將引導學生思索時代脈絡與作家生命,文學作品與歷史、社會、文化脈絡之關連,以使學生能對現代文學與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此外,本課程也將視情況適度安排學術報告寫作習作,引導學生以課上閱讀之作家作品為研究對象為主題,進行研究分析,並互相觀摩、學習,以增進學習者寫作之能力。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提高學習者對現代小說流派、思潮與重要作家作品的認識。

    2. 學習者能掌握小說藝術的重要元素,精熟如何分析小說。

    3. 從文學作品的研讀、討論中,培養學習者邏輯思辨、審美感受、社會文化關懷與省察之能力,進而對如何安頓生命、承擔使命,有深入的體認與省思。

    4. 從經典閱讀及轉化的習作中,掌握學術寫作的基本架構、規範。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課程說明──什麼是「現代」、「小說」?怎麼閱讀「現代小說」?

    學習重點:什麼是「現代小說」?怎麼閱讀小說?

    第二週  

    啟蒙與家國想像:魯迅小說導讀

    預習內容:魯迅:〈狂人日記〉、〈祝福〉

    學習重點:魯迅小說的文學特色與文化意涵

    第三週  

    新青年談戀愛(一):胡適劇作、魯迅小說導讀

    預習內容:胡適等譯:〈娜拉〉、胡適:〈終身大事〉、魯迅:〈傷逝〉

    學習重點:五四作家的文學創作與文化實踐

    第四週  

    新青年談戀愛(二):蕭紅小說導讀

    預習內容:蕭紅:〈小城三月〉、許鞍華導演:《黃金年代》

    學習重點:五四作家的文學創作與文化實踐

    第五週  

    電影欣賞:《新女性》與《現代一女性》

    預習內容:閱讀艾霞:《現代一女性》

    學習重點:觀影《新女性》、三十年代女明星的文學創作與文化展演

    第六週  

    現代派與都市(一):上海新感覺派小說

    預習內容:閱讀劉吶鷗:〈遊戲〉、穆時英:〈上海狐步舞〉

    學習重點:上海新感覺派的文學、翻譯之跨文化意涵

    第七週     

    左翼世界主義專題:左翼小說導讀

    預習內容:楊逵:〈送報伕〉、茅盾:〈春蠶〉          

    學習重點:學者演講:陳相因(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革命與中國現代小說的改造」

    第八週   

    現代派與都市(二):上海心理小說

    預習內容:閱讀施蟄存:〈魔道〉、〈夜叉〉

    學習重點:上海新感覺派的文學、翻譯之跨文化意涵 

    第九週  

    上海與他者:沈從文小說導讀

    第一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沈從文〈蕭蕭〉、〈丈夫〉          

    學習重點:沈從文的文學書寫與文化實踐

    ! 繳交期中心得:請於上半學期閱讀之作家作品(含延伸閱讀書單)中,擇一撰寫閱讀心得(一千五百字左右)。遲交者不予計分。抄襲者零分計算。

    第十週      

    上海與他者:張愛玲小說導讀

    第二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張愛玲:〈第一爐香〉,許鞍華導演:《第一爐香》          

    學習重點:張愛玲的小說特色與文學風格

    第十一週

    作家演講:朱嘉漢(作家、評論家):小說形式的思索:淺談虛構的問題

    第十二週  

    歷史與創傷:書寫二二八

    第三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舞鶴:〈調查敘述〉、李昂:〈彩妝血祭〉          

    學習重點:歷史書寫與創傷記憶

    第十三週  

    青春敘事(一):我與她

    第四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王文興:〈欠缺〉、吳錦發:〈春秋茶室〉          

    學習重點:臺灣青春敘事之文學風格與文化意涵

    第十四週

    青春敘事(二):我與她/他

    第五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曹麗娟:〈童女之舞〉、顧肇森:〈張偉〉          

    學習重點:臺灣青春敘事之文學風格與文化意涵、同志文學

    第十五週  

    青春敘事(三):我與他們

    第六組課堂報告   

    預習內容:王朔:〈動物凶猛〉、余華:〈十八歲出門遠行〉          

    學習重點:觀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青春敘事與電影的互文

    ! 繳交期末心得:請於下半學期閱讀之作家作品(含延伸閱讀書單)中,擇一撰寫閱讀心得(一千五百字左右)。遲交者不予計分。抄襲者零分計算。

    第十六週  【期末考試】

    第十七週  彈性週:線上自主學習

    第十八週  彈性週:線上自主學習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一、課堂表現(出席率、討論發言)20%

    二、寫作(期中+期末心得報告30%

    三、期末筆試25%

    四、課堂報告25%

    【筆試評量尺規】

    筆試採申論題形式,每題評分(以百分計)原則為:

    文不對題者:0~20分

    理解多誤、條理混亂、內容單薄者:20~60分

    理解生疏、條理鬆散、內容寬泛者:61~80分

    理解正確、條理清楚、內容充實者:81~100分

    【寫作尺規】

    參見國立政治大學中國語文通識寫作參考尺規

    【分組討論(TBL)尺規】

    課堂中進行分組討論,題目採問答形式,分組計算。

    內容充實程度:25%

    見解精闢程度:25%

    架構完整程度:25%

    表達清楚程度:25%

    【分組報告尺規】

    報告組織嚴謹程度:20%

    報告內容豐富程度:20%

    報告內容專精程度:20%

    口語表達溝通程度:20%

    同學整體回饋(由其他組別同學評分):20%

    【說明】

    • 修課同學於課前請事先預習小說文本。
    • 本學期將不定時點名,缺課達六次以上者,將扣考期末考。若需請假,請事先聯繫或事後以假單請假。
    • 本課程重視課堂參與,請同學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及活動。主動上台發言者,加分。
    • 閱讀心得:期中:請在老師上課導讀或延伸閱讀推薦書單中,任選一篇(本)撰寫。期末:請以下半學期報告的小說為題撰寫。心得以1500字左右為原則,請於課綱所提示日期前繳交(moodle平台上傳)。敬請留意繳交日期,逾期者恕不接受補交。抄襲者,以零分計算。
    • 學期報告:每組每學期上台進行一次課堂報告,組內每位同學都要上台,報告時間為一人六~七分鐘。報告需包含以下三部份:一、作家作品導讀。二、創意轉化與發想。三、問題討論。請於報告前一週將報告投影片整合、製作完成,寄給老師、助教討論。未事先討論者酌扣報告分數。
    • 期末考試:於第十六週原時段原教室舉行。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書目

     

    教師自編講義

     

    參考書目

     

    大衛洛奇(David Lodge),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臺北:木馬文化,2006年。

    王安憶:《小說家的十三堂課》,臺北:印刻文化,2007年。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2004年。

    佛斯特(E. M. Forster),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2009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社,2009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1992年。

    李歐梵:《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年。

    黃維樑:《中國現代文學導讀》,臺北:揚智出版,2004年。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施淑:《兩岸文學論集》,臺北:新地,1997年。

    唐翼明:《大陸當代小說散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年。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78年。

    許俊雅:《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陳義芝主編:臺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1998。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事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麥田,2004年。

    梅家玲編: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麥田出版,2000年。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當代臺灣小說論》,臺北:聯合文學,2001年。

    張堂錡:《現代小說概論》,臺北:五南,2003年。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臺北:業強,1995年。

    莫提默艾德樂等著:《如何閱讀一本書》,臺北:商務,2016年。

    尼爾布朗等著:《問對問題,找答案》,臺北:商業週刊,2011年。

    蔡柏盈:《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寫作指引(第二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本課程無涉及AI使用 This Course Does Not Involve the Use of AI.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