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依「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與「自我叩問」五大核心元素設計,均為古典詩歌的重要面向。人生在世,最先產生連結的是人,情感因此而來,而人與人的關係,是生命中的核心問題;接着接觸外間的自然,面對萬物的枯榮及四時之變遷;繼而進入社會,遇事便對天或對己進行叩問。無論是「詩言志」或是「詩緣情」,此等元素互相激盪,然後成詩。
學詩,必舉唐詩而談宋詩。因此本課程講授範圍為唐宋詩歌,在學習意境圓渾深遠之唐詩,以及了解宋詩的構成與特徵後,進行兩者之對比,讓學生明白詩歌的共相與殊相。此外,透過閱讀相關文本及文獻,品味詩之美學特徵「意境」,同時找出詩歌能夠被跨時空解讀的可能性。
能力項目說明
針對詩而進行的講述與討論,主要透過閱讀相關文本及文獻學習唐宋詩歌的共相與殊相、品味詩之美學特徵「意境」、找出詩歌能夠被跨時空解讀的可能性。
此外,本課程設有論文寫作部分。除了講授論文格式、撰寫規範及學術倫理之外,重視論題之立定、問題意識之把握,確立論題之可能價值,以及提升思辨能力。講授內容不只能應用於本課程之作業上,還通用於學生所屬之科系。
至於作業與學術論文寫作及團體報告,個人部分主要訓練與培養分析能力,鍛鍊論文撰述相關的學術能力;團體部分則提供一個可以互相交流及討論的平台,讓學生在了解詩作解讀的不同可能性後,檢視自己的觀點與角度,從而學習更為全面地剖析詩作。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註︰上課進度以實際情況而定,可能會有所增減或作出微調 |
本課程將從四個方向評定學生最終學期成績︰
1. 期末考試(30%) (1) 期末考試考卷含三條申論與分析題,均屬課堂內容。 (2) 每題各佔10分,總分為30分。評分標準如下︰ 審題準確、內容充實、論述嚴謹、見解獨到︰10分 審題準確、內容充實、論述嚴謹︰8-9分 審題準確、內容空泛、論述鬆散︰5-7分 審題偏題、內容貧乏、論述紊亂︰1-4分 抄襲、文不對題、缺席︰0分
2. 作業與學術論文寫作(40%) 依據「中國文學系國文作業批改要點」︰ (1) 每學期應繳交二至三篇作文或論文; (2) 作業每篇字數約500字; (3) 論文每篇字數約2,000-3,000字。 修讀本課程之學生,需要撰寫以下作業與學術論文︰ (1) 作業(5%)︰期末論文之論題研究概況 - 挑選一位唐朝或宋朝詩人其中一首具有意境之詩作,以此作為期末論文之主要討論文本。學生可以挑選課程中提及之詩人,但不得選取出現於課綱上之詩作。 - 活用課堂「論文寫作(一)」所學習的知識,在搜集及閱讀與所挑選之詩作有關之資料後撰寫作業,內容包括但不限於︰
- 字數為正文約500字(不包含註腳及徵引書目) - 評分標準如下︰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5分 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3-4分 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2分 缺交、抄襲、文不對題者:0分 - 於第7週遞交,需要於原定上課當天2359或之前上載至Moodle。上載時間以系統為準,因應網路傳輸速度,建議請勿壓線上載。逾時繳交者,本項目之分數為所得分數之70%(小數點以四捨五入來計算)。 - 檔案命名格式︰作業_113XXXXXX_陳大文 (2) 論文一(15%)︰期末論文初稿 - 在前述作業的基礎上,參考老師評語及結合「論文寫作(二)」所學習的知識,自行擬定與所選詩作意境相關之論題,撰成「論文一」。「論文一」必須顯示出學生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深入剖析文本、準確解讀學術文獻及資料,彰顯其解決問題之能力,以及有清楚及完整的論文架構︰
- 字數為正文2,000-3,000字(不包含摘要、關鍵字、註腳及徵引書目) - 評分標準如下︰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論證有效、條理清晰、研究具創新及突破性者:15分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論證有效、條理清晰者:13-14分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一般、論證有效、條理尚可者:11-12分 論題準確、內容空泛、結構鬆散、論證乏力、條理模糊者:6-10分 論題偏題、內容貧乏、結構紊亂、論證無效、毫無條理者:1-5分 缺交、抄襲、文不對題者:0分 - 於第11週遞交,需要於原定上課當天2359或之前上載至Moodle。上載時間以系統為準,因應網路傳輸速度,建議請勿壓線上載。逾時繳交者,本項目之分數為所得分數之70%(小數點以四捨五入來計算)。 - 檔案命名格式︰論文一_113XXXXXX_陳大文 (3) 論文二(20%)︰期末論文定稿 - 在「論文一」的基礎上,參考老師評語進行修正,包括但不限於修正論題、補充資料、調整架構、添加或調整個人觀點、作出有效論述,最後撰成一篇符合規格、論述清晰嚴謹且有效的學術論文。 - 字數為正文2,000-3,000字(不包含摘要、關鍵字、註腳及徵引書目) - 評分標準如下︰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論證有效、條理清晰、修改確切、研究具創新及突破性者:19-20分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論證有效、條理清晰、修改確切者:15-18分 論題準確、內容充實、結構一般、論證有效、條理尚可、修改不全者:11-14分 論題準確、內容空泛、結構鬆散、論證乏力、條理模糊、修改無效者:6-10分 論題偏題、內容貧乏、結構紊亂、論證無效、毫無條理、沒有修改者:1-5分 缺交、抄襲、文不對題者:0分 - 於第18週遞交,需要於原定上課當天2359或之前上載至Moodle。上載時間以系統為準,因應網路傳輸速度,建議請勿壓線上載。逾時繳交者,本項目之分數為所得分數之70%(小數點以四捨五入來計算)。 - 檔案命名格式︰論文二_113XXXXXX_陳大文 本課程之作業與學術論文寫作,修讀學生均需依照學術倫理規範來撰寫,包括正當地引用他人論點。偏離學術倫理規範、抄襲或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工具(Generative AI)而成之作業,一律以0分計算。
3. 團體報告(15%) (1) 課堂採取自由分組,視乎修課總人數,大約4-5人為一組。 (2) 報告順序將以抽籤來決定。 (3) 報告時間為30分鐘,討論時間為15分鐘。 (4) 需要以簡報製作報告,並且於上課前至少三天上傳至Moodle,便於老師及同學們閱讀及進行討論。(檔案命名格式︰20250101_第1組_蘇軾的人生觀) (5) 每組需要挑選一位詩人來報告,以唐、宋兩朝為限,可以挑選曾被講授之詩人,但不得選取曾被講授的詩作。 (6) 報告需要挑選至少一個核心主題來進行︰「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天」、「自我叩問」。組員研讀所挑選的詩人的相關詩作後,尋找當中的脈絡,訂立報告題目,作出有系統的梳理及說明,得出結論。 (7) 若所挑選的詩作有涉及唐、宋以外之詩人或詩作,可以額外提供資料來闡釋及進行對讀。採用唐、宋以外之詩人或詩作作為輔助說明之組別,將會被酌情加分。 (8) 每位組員均需要參與事前討論及進行口頭報告。若被投訴參與度不足,嚴重者在本項目之分數將以0分計算。 (9) 評分方式如下︰ - 老師(10%) 針對整組表現進行評分,分數套用至同組每位同學。評分標準如下︰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8-10分 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5-7分 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4分 無故缺席、文不對題者:0分 - 各組互評(5%) 每組自行討論給予報告組別的分數,例如第1組於第一週進行報告,尚未報告的第8組需要根據第1組的報告進行評分。每組給出的分數加總後之平均值會套用至同組每位同學(小數點以四捨五入來計算)。各組可以參考以下之評分標準︰ 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者:5分 內容單薄、條理鬆散者:3-4分 內容貧乏、條理紊亂者:1-2分 無故缺席、文不對題者:0分
4. 課堂參與(15%) (1) 出席(10%) - 採取不定時點名,總數5次,每次2分。 - 有需要請假者,請依據最新公告之「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請假規則」,於每次上課時間前提出申請,「學生請假系統核定通知」以電郵送達的時間為準。課堂開始後才提出之申請均屬無效,一律當作缺席。 (2) 討論(5%) - 為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及參加討論,以深化所學知識,將會以學生之整體表現決定此項分數。 - 評分標準如下︰ 積極參與討論者︰5分 參與討論者︰3-4分 不積極參與討論者︰1-2分 從未參與討論者︰0分 |
1. 課堂教材
由老師自製講義,學生可以視乎自身情況於Moodle自行下載或列印。
2. 參考書目
若學生希望進一步了解唐宋詩或意境,可以參考相關入門書籍。由於參考書籍有不同版本,以下列出常用或學生能借用的版本︰
(1) 唐詩
(2) 宋詩
(3) 意境
(4)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