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國文-古典詩選讀

Course Name: Readings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3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天」、「自我叩問」五大核心作為主題。而此五大主題,正是跨越時空的人生議題。傳頌已久的古典詩篇已然成為眾多「活潑不死的心靈」,在語言的藝術性之外,更是深刻的反應了不同詩人在面對相似的人生議題時,所反映出的多元意義與價值。閱讀時體會到的興發感動,正是讀者與作者之間,超越時空的共情共感。由此,本課程之設計理念,乃在於透過五大核心議題,以主題式的方式,帶領同學們閱讀與鑑賞古典詩作,不只領略經典詩歌的語言藝術成就,亦在不同歷史語境但相似的生命議題當中,去觀看詩人們各自的心靈世界與情志書寫,思辨與詮釋文本的多方可能性,以厚植古典美學與人文精神,豐富主體的人文情懷。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經由古典詩歌作為切入,最終能夠連結自我生命經驗,以古視今,培養宏觀與多元的視野,反思當代面臨的生命議題。

    2.除了文學審美與創作,思辨性表述亦是傳遞自我思考的重要方式。本課程在古典詩鑑賞以外,亦排有課程帶領學生初步學習論文寫作的規範與步驟。

    3.本課程排有團體報告,期望透過多人集思廣益與辯證的方式,來跳脫單一視野,並且經由討論與報告,精進向他人完整表述自身觀點的能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週次

    當週主題


     

    課程內容
     

     

    學生指定

    閱讀資料

    教學活動

    作業設計

    備註(※請說明學生各週須投入的學習時間)

    1
    (2/17

    【課程介紹】

    【導論】

    1. 【課程介紹】:介紹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單元安排、每週進度、作業要求、評分標準及參考書目。
    2. 【導論】:透過導讀篇章,帶領同學了解何謂詩歌鑑賞以及詮讀詩歌之方法等相關論述。
    1. 楊牧:〈抱負〉,《一首詩的完成》
    2. 蔡瑜:〈導言〉,《中國抒情詩的世界》
    3. 葉嘉瑩:〈序言〉,《古詩詞課》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2
    (2/24

    【人與人】

    悠悠我心:情詩(一)

    1. 本週選讀《詩經》中的情詩。
    2. 藉由《詩經》中不同階段的男女情誼,從欣賞到互許終身,了解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展現,並且觀看其所蘊含「思無邪」之詩歌特質。
    1. 〈關雎〉
    2. 〈靜女〉
    3. 〈子衿〉
    4. 〈桃夭〉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3

    (3/3

    【人與人】

    至情至深:情詩(二)

    1. 本週選讀唐詩中的情詩。
    2. 觀看詩人如何藉由詩歌來傳達情感中至深的思念和遺憾,以深刻體察詩人筆下對於「男女別離」的細膩書寫。
    3. 統合兩週之內容,帶領同學理解「人與人」主題中所蘊含的複雜情境、感觸與面向。
    1. 李治〈八至〉
    2. 杜甫〈月夜〉
    3. 杜牧〈贈別二首〉
    4. 李商隱〈無題〉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4
    (3/10

    【人與人】

    海內知己:贈別詩

    1. 本週選讀唐代贈別詩作。
    2. 知己摯友難得,其關係有時甚至超越血親手足。本週特別聚焦與摯友分別時所寫的贈別詩,在交通不便的時代,分別意味著難以再會,離別當下便成了重要的時刻。本週藉由贈別詩作,以體會詩人作品中滿溢的不捨與祝福,觀看筆下如何表達對於摯友的情誼書寫。
    1.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 王維〈山中送別〉
    4. 李白〈贈汪倫〉
    5. 許渾〈謝亭送別〉

    1. 講授與討論

    2. 文本閱讀

    3. 確定分組名單以及抽籤期末團體報告之順序

    4.5

    5

    (3/17

    【論文寫作(一)】:摘要與評述

    1. 介紹常用的電子資料庫與文獻檢索系統。
    2. 藉由閱讀前人研究,引領同學認識研究主題、問題意識、章節安排等論文之架構。
    3. 學習論文寫作的格式與相關學術倫理。
    4. 學習文獻判讀與摘要之能力,以統合相關知識,並進行評述。

    課程投影片講授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6
    (3/24

    【人與自然】

    推移與悲秋

    1. 本週選讀古詩十九首與悲秋詩作。
    2. 悲秋為中國詩歌傳統一大重要主題,藉由選讀詩作,以理解秋天草木凋零之自然特性所帶來與時間相關的焦慮,使悲秋與時間推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意象,形成特殊的美學風貌。
    3. 同步延伸閱讀吉川幸次郎〈推移的悲哀〉,以理解古詩十九首如何呈現對於時間流逝的哀傷與共感。進而掌握時間流逝與自然變化相結合所形成的悲秋傳統。
    1. 古詩十九首
    2. 杜甫〈登高〉
    3. 李賀〈秋來〉
    4. 吉川幸次郎〈推移的悲哀〉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7

    (3/31

    【論文寫作(二)】:如何論述與辯證

    1. 以【論文寫作(一)】之基礎,從「如何閱讀與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表達、評述與辯證」。
    2. 進階學習如何撰寫一篇學術論文,如何開展自己的問題意識與研究主題,處理每一個具體的論述,最終導向能夠呼應問題意識的結論。
    課程投影片講授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8

    (4/7

    【人與自然】

    時間與春月

    1. 延續「人與自然」之自然與時間流逝之主題,本週將視角轉向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以觀察學者所言之「凝固的時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2. 同時延伸閱讀程千帆〈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以理解古典詩歌中是如何藉由「人/物」、「一/多」等手法,巧妙地將情景熔鑄於中,以傳達詩人情思。

     

    1.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 程千帆〈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

    1. 講授與討論

    2. 文本閱讀

    4.5

    9

    (4/14

    【人與自然】

    時間與春月

    1. 延續上週主題,進一步探討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哲理、自然、情感中的辯證議題。
    1.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 程千帆〈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10

    (4/21

    【人與自然】

    縱情徜徉:山水詩

    1. 本週集中選讀李白之山水詩作。
    2. 李白乃是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詩人,其為人任氣而放誕,作品誇張而浪漫,以不受現世拘束的馳騁想像寄情山川壯麗,以上天下地的手法,打破山水既有的時空向度,呈現出人與自然關係的另一種可能性。
    1. 李白〈夜宿山寺〉
    2. 李白〈獨坐敬亭山〉
    3. 李白〈望廬山瀑布〉
    4.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11

    (4/28

    【自我叩問】

    投荒逐臣:謫遷詩

    1. 本週選讀唐代貶謫詩作。
    2. 士不遇文化自古有之,從屈原「信非吾罪而棄逐兮」開始,成為中國詩歌書寫的傳統之一。到了有唐一代,更大量的以「謫遷」面貌出現,文人遭到貶謫所意味的不僅僅是與君王在政治空間上的疏離,更重要的是與自己人生價值的疏離,從而形成「被棄」、「士不遇」的生命悲歌。
    3. 藉由選讀詩作,來觀看此一攸關生命價值與自我認同之危機,是如何進入到詩人的作品之中,而詩人又是如何面對與反思自我,深刻體察詩人反覆自我叩問的掙扎與意識。
    1.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2. 張九齡〈感遇其一〉
    3. 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4.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 韓偓〈梅花〉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12

    (5/5

    【人與社會】

    家國憂患:社會詩

    1. 本週集中選讀杜甫於安史之亂前後所寫之社會詩作。
    2. 杜甫被譽為「詩史」,在於他以詩載史,其悲天憫人的現實關懷,精準而驚心的點出了動盪時代的殘酷與無奈。除了描寫出社會的慘況以外,詩作亦具有詩人深遠的視野與反思。本週藉由杜甫的詩作,除了一窺國破山河在的歷史現場,也將觀照詩人如何辯證與反省「人、社會、國家」之「自身、社會、時代」的關係。
    1. 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2. 杜甫〈石壕吏〉
    3. 杜甫〈述懷〉
    4. 杜甫〈春望〉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13

    (5/12

    【人與天】
    為歡幾何:行樂詩

    1. 本週選讀與及時行樂有關的詩作。 
    2. 不可掌握的未來往往容易引起詩人敏銳的觸動。行樂詩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天道無常的人生旅程,藉由詩作選讀,來觀照不同詩人藉由哪些「行樂」來對抗人生苦短,窺見人生與亙古的辯證關係。

    1. 陶淵明〈雜詩其一〉

    2. 李白〈將進酒〉

    3. 白居易〈勸行樂〉

    1. 講授與討論

    2. 文獻閱讀與摘要

    4.5

     第14

    (5/19

    【團體報告(一)】

    團體報告  各組報告PPT 各組依次上臺報告,報告後開放同學提問回應,最後老師給予回饋與補充。 4.5

    15

    (5/26

    【團體報告(二)】

    團體報告

    各組報告PPT

    各組依次上臺報告,報告後開放同學提問回應,最後老師給予回饋與補充。

    4.5

    16

    (6/2

    期末考

    期末測驗

     

     

     

    17

    (6/9

    彈性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

    自主課後學習,準備期末報告
    與教師討論期末報告問題

     

     

    18

    (6/16

    彈性課程

    彈性學習課程

    自主課後學習,準備期末報告

    與教師討論期末報告問題

     

     

     

    *課程內容與進度依實際教學調整
    *教師信箱:110151502@nccu.edu.tw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期末測驗 40%
    2. 個人報告 30%
    3. 團體報告 20%
    4. 課堂參與 10%

     

    1. 期末測驗 40%
      1. 共四題申論題,每題各佔25分,滿分100。
      2. 每題評分標準如下:
        論述切題、論述嚴謹、見解獨到:20-25分
        論述切題、內容充實:15-19分
        論述偏題、內容鬆散:10-14分
        論述偏題、內容空洞:5-9分
        文不對題、未答題:0分
         
    2. 個人報告 30%
      本課程共計兩份書面報告(繳交時間皆於課堂上宣布)
      1. 論文摘要及評述10%
      2. 書摘之文本為課堂上指定閱讀,需摘要說明其問題意識與論述過程,並撰寫個人評述,字數1000-1500字。
      3. 期末學術報告20%
        以古典詩為範疇,自訂研究題目(可提前與老師討論確認),依照學術格式撰寫,字數3000字以上。
      4. 上述兩項書面報告,需全程按照學術倫理規範撰寫,若有抄襲、改寫他人文字作品卻未引用者,一律以零分計算。若需引用他人論點,請按照學術規範加以引用與註解出處。
         
    3. 團體報告 20%
      1. 各組選取一名古代詩人,分別就本課程之五大主題:「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天」、「自我叩問」(或自選一主軸、主題亦可),擇一主題切入細讀、詮釋與討論該詩人之作品。(可與課程選讀詩人重複,但作品不得為課程選讀之詩作)
      2. 各組依照抽籤結果,於期末考週前二週進行團體報告,每位組員均須上台發表,投影片請提前一週上傳至Moodle,以利同學們先行閱讀資料。
      3. 評分為老師評分、組內互評。
         
    4. 課堂出席與參與 10%
      1. 本課程不定時點名,三次未到該項以0分計算。
      2. 課堂不定時抽點同學們發表,請同學們踴躍發言及提問。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1. 自製講義
       
    2. 參考書目
       
      王力:《詩詞格律概要》,香港:天地圖書,2019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五南圖書,2012年。
      程千帆:《唐詩的歷程》,北京:三聯書局,2021年。
      程章燦:《唐詩入門》,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臺北:洪範書局,2004年。
      葉嘉瑩:《古詩詞課》,北京:三聯書局,2018年。
      葉嘉瑩:《好詩共欣賞:陶淵明、杜甫、李商隱三家詩講錄》,臺北:三民書局,2019年。
      葉嘉瑩:《葉嘉瑩說杜甫詩》,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葉嘉瑩:《葉嘉瑩說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葉嘉瑩:《葉嘉瑩說漢魏六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葛曉音《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葛曉音《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歐麗娟:《唐詩的樂園意識》,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
      歐麗娟:《驚豔唐詩》,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7年。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鄭文惠麗娟文華吳彩娥選注 :《歷代詩選注》,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
       
      【日】川合康三著,郭晏如譯:《中國的戀歌:從《詩經》到李商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美】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初唐詩》,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美】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盛唐詩》,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美】宇文所安著,陳磊、陳引馳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北京三聯書店2014
      【美】宇文所安著,賈晉華譯:《晚唐九世紀中葉德中國詩歌(827-860)
      》,北京:三聯書店,20014年。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本課程可否使用生成式AI工具Course Policies on the Use of Generative AI Tools

    有條件開放使用:若使用AI工具輔助寫作,也需全程按照學術倫理規範撰寫,註解清楚有參考以及引用AI的部分與段落。如被發現沒有註解清楚,一律以零分計算。 Conditional Permitted to Use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