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社群媒體有別於大眾媒體,是一種高度需要閱聽人參與其中,且其傳播通道亦高度依賴閱聽人既有人際網絡的媒體平台。本課程試圖從社群平台的技術特徵、經濟運作邏輯與內容特徵等面向下手,在參照社會與歷史脈絡的前提下,討論社群媒體如今樣貌的形塑者、受影響者、得利者、被遺忘者。本(113)年度起,課程亦將討論人工智慧對社群平台、社群媒體使用者的衝擊,並側重其中人機關係的面向。(The introduction to the class is subject to change, students who want to choose this class need to show up at the first week class.)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希望修課同學瞭解社群平台相關解釋觀點,並且可應用這些觀點進行對具體現象的深入考察與理解。同學可瞭解社群平台的基本技術特徵、觀察技術平台特徵的數據痕跡,以及人群在社群平台上流動、溝通與動員的結構與模型。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9/14 |
課程介紹 |
社群媒體:定義。人機關係:議題。
|
授課、文本討論 |
2 9/21 |
啟動討論:機器人 |
恐怖谷理論
|
授課、文本討論 |
3 9/28 |
教師節放假 |
放假 |
授課、文本討論 |
4 10/5 |
啟動討論:辨別真偽 |
如何分辨ChatGPT的答案是真是假?偵測真假的意義
|
授課、文本討論 |
5 10/12 |
啟動討論:語言邏輯是全部嗎? |
既有工具+新工具 |
授課、文本討論 |
6 10/19 |
小組報告1 |
怎麼看社群? |
報告 |
7 10/26 |
資訊生態系 |
同時考慮技術、內容與使用者 架構的生態系ch1-5 |
授課、文本討論 |
8 11/2 |
資訊生態系 |
現象學視野
|
授課、文本討論 |
9 11/9 |
人機關係理論 |
SCOT Bijkr, 1995; Mathhewman, 2011 |
授課、文本討論 |
10 11/16 |
人機關係理論 |
ANT Latour, TBA |
授課、文本討論 |
11 11/23 |
小組報告2 |
提出問題 |
報告 |
12 11/30 |
X-AI |
信任趕的建立 |
授課、文本討論 |
13 12/7 |
後人類 |
TBA |
授課、文本討論 |
14 12/14 |
後人類 |
攻殼機動隊 |
授課、文本討論 |
15 12/21 |
人與人的連結 |
小世界理論與強弱連結 Granovetter, M. D. (1973).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 https://snap.stanford.edu/class/cs224w-readings/granovetter73weakties.pdf |
授課、文本討論 |
16 12/28 |
期末報告 |
小組期末報告 |
報告 |
17 1/4 |
彈性授課 |
完成報告評論 |
完成作業 |
18 1/11 |
彈性授課 |
完成個人作業 |
完成作業 |
以下是開學前暫訂,本課程第一週課程將全班商議各項課程要求之配分與內涵,欲選課同學請務必出席。
期末回饋(11%):一人一份,針對其他所有組別之期末報告提出期末回饋,以三頁為限。
期末可能有小組組員互評。
無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