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的基本關懷,乃是從動態的、發展的觀點,來探討漢語語音的演變歷程。本課程預計從現代漢語共通語(臺灣華語、國語、普通話)這個我們耳聞口說的實際客體出發,上溯不同歷史階段的漢語語音剖面,從而對漢語語音史有縱向的了解跟掌握。了解了漢語語音史的相關知識,將有助於解答現代漢語共通語在教學上的相關疑惑,於「知其然」之餘,更能進一步「知其所以然」。
能力項目說明
一、了解漢語的語言譜系關係
二、掌握語言分析的基本知識
三、認識語言歷史演變的邏輯
四、深化漢語教學能力與技巧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日期 |
內容 |
一、9/21 |
開場白 第一講:世界語言分類與漢語的特點 |
二、9/22 |
第二講:語音學與音韻學概說 |
三、10/5 |
第三講:現代漢語共通語(臺灣華語)音系 作業-1:現代漢語共通語音系及其語音分析 |
四、10/19 |
第四講:中古音(一):切韻系韻書、反切系聯及其結果 作業-2:反切系聯 |
五、10/20 |
第五講:中古音(二):等韻圖及其語音資訊判讀 作業-3:等韻圖歸字方法及等第判斷 |
六、11/2 |
第六講:中古音(三):中古音系的擬測及其內涵 作業-4:用董同龢的中古音系統把自己名字的音標寫出來 |
七、11/3 |
第七講:中古音(四):中古音之後的語音發展 |
八、11/16 |
期中考1小時,考後授課1-1.5小時 期中考範圍:第一~六講(必考題:名字的國際音標及中古音擬音) 第八講:中古音(五):中古音系與現代漢語方言的歷史關係 |
九、11/17 |
第九講:中原音韻音系及其與中古音的關係 |
十、11/30 |
第十講:上古音(一):古韻分部 作業-5:利用《上古音韻表稿》查出自己姓名的上古所屬韻部 |
十一、12/1 |
第十一講:上古音(二):上古韻母系統及四元音系統的擬測 作業-6:根據課程講義標寫出自己姓名的上古音韻母 |
十二、11/27 |
第十二講:上古音(三):上古單輔音聲母與複輔音聲母 作業-7:根據課程講義標寫出自己姓名的上古音整個音節 |
十三、12/14 |
第十三講:上古音(四):上古漢語的聲調及其起源 第十四講:歷史音變(一):從上古到中古的語音演變 |
十四、12/15 |
第十五講:歷史音變(二):從中古到現代的語音演變 作業-8:寫出自己姓名的上古音、中古音及現代共通語的國際音標,並敘述三個不同階段之間所發生的語音變化 |
十五、12/28 |
第十六講:歷史音變(三):古今漢語音節結構的變遷 |
十六、12/29 |
期末考 |
十七、25/1/11 |
自主學習/教師諮詢時間 |
十八、25/1/12 |
自主學習/教師諮詢時間 |
1.期中考30%
2.期末考40%
3.平時成績(含8項作業,每項3分;其餘為出席表現)30%
v 課程閱讀書目:
wA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各年代版本均可,文史哲出版社,臺北)
wB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大安出版社,臺北,已絕版)
v 課程延伸書目
wC董同龢《上古音韻表稿》 有OA資源
wD李方桂《上古音研究》(1982,商務印書館,北京)
wE丁邦新《音韻學講義》(2015,商務印書館,北京)
v 本課程工具書
w[宋]陳彭年等,《大宋重修廣韻》(各家書局版本均可)有電子資源
Google搜尋:韻典網
w[五代]佚名,《韻鏡》(各家版本均可)有電子資源
Google搜尋: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須建立帳號並驗證始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