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公告】給希望加簽「日本社會與文化」課程的同學: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因希望選修此門課程的同學十分踴躍,故今年也將會另開6~8個加簽名額
為了公平起見,均會統一在第1堂課以隨機抽籤的方式決定加簽資格
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前來聆聽9/10(二)的課程簡介與評量說明,現場參加抽籤。
無須再個別寄email給金老師詢問加簽事宜囉!感謝同學們的配合!
本課程首先從影響近代日本甚鉅的「西洋元素」,包括「食文化」﹑「外來節慶」﹑「戰後美國強勢文化」等特定主題切入,探討明治時期起,至戰後2000年代的日本對外關係及國內政治經濟之狀況,是如何對社會文化,乃至於民眾的日常生活,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而社會文化又是如何反映日本政治經濟的特徵。另一主題則從「人的移動」來觀察「外人(外籍者)」在日本的生活情況,亦回顧時常被遺忘的「台日移民」交流史,進一步理解所謂「外來族群」在日本社會中的特殊位置和認同糾葛。此2大主題均會同時關注日本與台灣之間的歷史連結,讓同學更深入理解台灣受到日本文化影響的背景與脈絡。
主要以教師自製教材與相關影片進行講授,學期中將有2-3次之指定閱讀文獻或影片觀賞,需繳交回饋單,並於課堂中分享討論(含期中作業)。期末則會讓同學分組,自行選定相關主題之特定作品或文化現象,以影片方式呈現期末報告。
※選修注意事項
1.本課程主要以中文進行授課﹑討論,但因需搭配多種日文文本,雖不影響成績,但可能多少會減低上課時的理解度或趣味性,較建議本系生﹑日文系雙修/輔系生,或者JLPT N4程度以上的同學選修。
2.因希望選修此門課程的同學十分踴躍,本學期預計將開放5~8個加簽名額(不分系所),在第1堂課以公開抽籤方式決定。歡迎有興趣選修的同學9/10(二)來聽課程說明並參加抽籤。(無需再寫信詢問囉!)
3. 本課程之進度與排序﹑相關評分規定都將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開學後公佈之內容為準。
4. 若遇到需改為遠距授課之情形,本課程將使用「Microsoft Teams」軟體進行線上授課。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Week |
課程主題 Topic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Content and Reading Assignment |
教學活動與作業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Homework |
||
1 |
課程概述 |
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說明 |
填寫課前問卷/分組 |
||
2 |
中秋節 |
放假一次 |
|
||
3 |
日本近代食文化(1) |
1.江戶時期的大眾生活﹑明治維新下的料理開化 2. 戰爭與三大洋食 |
講授/課堂討論:何謂「日本料理」 |
||
4 |
日本近代食文化(2) |
1.營養學﹑女性教育與洋食文化的普及 2.長崎﹑橫濱﹑神戶與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 |
講授/課堂討論:「味道與集體記憶」 |
||
5 |
日本近代食文化(3) | 帝國日本的餐桌:來自殖民地台灣的文明果實 | 講授/課堂討論:「飲食習慣與身分認同」 | ||
6 |
台日食文化交流(1) |
1.在台日本人的飲食:智識階層的日式餐飲文化 2.日治時期台灣的飲食同化教育:味噌湯 |
講授/參考影片:公視劇場《先生媽》片段 |
||
7 |
戰後日本社會文化(1) |
1.高度經濟成長期的美國強勢文化 2.60-90年代日本消費市場的特徵 |
講授/課堂討論/填寫課後回饋單 |
||
8 |
戰後日本社會文化(2) |
1.反美與崇美之間的矛盾:美國式商品的符號意義 2.日本偶像經紀公司的成立與男子偶像團體 |
講授/課堂討論 | ||
9 |
期中考週 |
繳交期中作業 (影片觀後感:日本電影《ママ、ごはんまだ?》) |
期中作業 內容與格式於第3週公布 / 中文或日文1500字 |
||
10 |
戰後日本社會文化(3) | 日本的外來節慶:聖誕節﹑情人節 |
講授/課堂討論 |
||
11 |
日本流行文化在東亞 |
1.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音樂 2.80年代後日本流行音樂對香港/台灣/韓國市場之影響 |
講授/課堂討論:「為何80-90年代日本音樂被東亞國家的市場所接受或大量複製?」 | ||
12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 |
1970-2000年代日本流行文化對台灣的影響﹑文化輸入型態之變遷 |
講授/課堂討論 |
||
13 |
特別演講(暫定) | *台灣人在日本職場之相關主題經驗分享 | |||
14 |
日本飲食文化再認識 |
日本飲食重鎮-築地的故事 參考影片:紀錄片《和食之心》 |
講授/課堂討論 |
||
15 |
外來族群在日本(1) |
混血族群(Mixed-roots)在日本 參考影片:紀錄片《HALF》 |
講授/課堂討論 |
||
16 |
外來族群在日本(2) |
台灣裔沖繩人的歷史與家族故事 參考影片:紀錄片《海的彼端》 |
講授/課堂討論/填寫課後回饋單 |
||
17 |
彈性補充教學 |
*自主綜整學習 |
具體執行方式將於課堂中說明 |
||
18 |
彈性補充教學 |
*期末報告準備週 繳交期末報告 |
具體執行方式將於課堂中說明 |
★課程內容之選定及排序﹑授課模式(如線上遠距教學)等,開學後都將視班級學習狀況隨時修正調整。
1. 相關期刊論文/書籍:(持續更新中)
・故事編輯部, 2018,《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台北:遠足文化
・曾品滄〈日式料理在台灣:鋤燒與臺灣智識階層的社群生活(1895-1960)〉《台灣史研究》第22卷第4期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2015/11)P.1-34
・洪麗雯 〈日治時期臺灣牛乳飲用的開展與文化意涵〉《中國飲食文化》(2011/07)P. 81-122。
・蔣竹山,2014,《島嶼浮世繪:日治台灣的大眾生活》,台北:蔚藍文化出版
・黃裕元,2014,《流風餘韻:唱片流行歌曲開臺史》:「上篇-流行之風 第一部」
・所澤潤,林初梅主編,2017,《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台北:允晨文化
・朴允善﹑張寶芳﹑吳靜吉著,2014,《韓國流行音樂全球化之旅-SM娛樂的創新實踐》台北:遠流出版社
・李天鐸主編,2002,《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台北:遠流出版社
2. 網路平台資料:
・ばるぼら(2019.2.7)〈平成と共に育った音楽ジャンル“J-POP”の始まり〉音楽ナタリhttps://natalie.mu/music/column/318703
3. 相關電影/紀錄片:
・《和食之心》(2017)
・《無國籍》(2005)
・《ママ、ごはんまだ?(媽媽,晚餐吃什麼?)》(2017)
・《幸福拉麵茶(家族のレシピ)》(2018)
・《HALF》(2015)
・《海の彼方(海的彼端)》(2016)
・《綠色牢籠》(2022)
【授課教師自製教學網站】 金先生の日本語サロン: www.japanstudy.jim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