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亞洲歷史與社會比較研究

Course Nam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Histories and Societies in Asian Countries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1.0

學分數

Credit(s)

1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注意:本課程為亞際碩開設的課程,提早於112學年的暑期授課,採一週密集授課的方式,已經於2024年7月-8月授課完畢。不對外開放選課。請勿加選本課程。

亞洲為多元文化、宗教的重要區域,並且深受十八世紀以來殖民主義影響至今,今日已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新興地區。然而,歷史的發展仍在今日的亞洲社會造成諸多影響,透過對歷史記憶的研究,我們不但能夠對個別的歷史事件有更全面的瞭解,更能夠從一個跨越時間的脈絡中來探究事件之後被賦予的意義,以及事件之後個別社會的身份認同以及迴響。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本課程為中、英文各半授課,並以亞際在地文化研究個案作為例證分析及講授。
    2. 本課程將邀請不同國籍之跨領域專家學者,以特定議題進行專題演講;讓學生能在短期間吸收該領域之熱點知識,並將之容納於個人學習經驗或論文寫作。
    3. 此課程學生來源,擬招募境外國際學生(以亞洲為主)、本地生(以政大及台聯大學生為主),同時招收碩士班及學士班高年級學生,讓學生能藉由彼此來自不同學門的知識背景,於互動之中汲取不同的文化,進行文化激盪,在課堂內外達到國際交流之目的。
    4. 藉由課程修習課程期間,能就近了解台灣在地文化、社會環境,並透過參訪、田調台灣實際個案,對應國際間的文化研究相關理論,以宏觀的國際視角探討亞洲與台灣經驗。
    5. 利用短期密集的課程形式,讓學生能迅速地理解特定的議題;包括台灣多元生態的傳播情境、海島國家獨特的地緣關係,得以使修課同學透過多樣視角理解相關的傳播文化議題。
    6. 本課程將提供學生內容豐富的課程,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教育環境;盼能提供學員針對當前臺灣與亞際文化研究的內容及現象,做為未來延伸研究之方向。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D1

    亞洲與冷戰專題Asia and the Cold War Seminar

    D2

    戰爭記憶與亞洲 War Memories and Asia

    D3

    亞洲社會不平等與勞動遷移Social inequality and labor migration in Asia

    D4

    亞洲環境史研究Asi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Studies

    D5

    亞洲醫療與社會Asian Medicine and Society

    D6

    Cultural Tour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20%

    討論 Discussion

    1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1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本課程擬要求學生針對每日課程撰寫一頁A4的學習心得報告,回饋即時的學習反思,並在老師引導下,於課間簡要說明、討論。所有課程最終將安排期末報告,要求學生針對特定主題提出個人反思與研究心得,將五日的精實課程,以Ted演講、多媒體形式等專題報告展現學習成果。

    本課程禁止使用生成式AI工具於學習心得報告與期末報告。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