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冷戰文藝與性政治專題

Course Name: Cultural and Sexual Politics in Cold War

修別:群

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3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近年來在俄烏戰爭、中美台關係、北韓核武試射等世界政治局勢近期的動盪之中,人文學界興起一股「新冷戰」論述風潮。然而,對於此地緣政治現狀的解讀實則一點都不「新」,仍是以國家層次的軍事競賽、主權防衛、自由與共產二元對立為論述主軸。亞洲各國、乃至本課程將觸及的區域對象——東亞社會——之間的關係,也依舊被綁定在分斷的地緣政治秩序中。對此,本課程將透過重新思考「冷戰分斷」來回顧二戰之後東亞社會的重要議題,並特別以「性/別」與「文學」作為切入視角,企圖觸及大國地緣政治以外的在地歷史反應。本課程將討論「文學」與「性/別」如何在冷戰地緣政治中發揮維持系統的功能,同時也反映此系統的在地化與差異。課程後段將聚焦東亞文學中的「美軍基地」與「性經濟」主題,修課人員將共讀小說作品並開展分析討論。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1. 理解「冷戰」與「分斷」 兩組概念與知識生產的關係。
    2. 閱讀文化、文學冷戰研究領域中重要的經典著作
    3. 認識冷戰系統如何透過「性/別」運作與維持。
    4. 理解「文化冷戰」與「文化帝國主義」中的知識生產問題。
    5. 初步理解東亞各地的文學論述中的「冷戰」與「性政治」問題。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進度 Course Schedule

     

    1      導論   何謂「冷戰」、及課程安排說明

     

    I.  地緣政治與文化冷戰

    2        地緣政治

    •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2023。〈緒論:創造世界〉。《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陳柏旭、林書媺譯。台北:聯經出版。
    • 布魯斯・卡明斯(Bruce Cummings) 著,李茂增 譯。2016。〈第七章:邊界位移:國家、基金會、冷戰中及冷戰后的國際關系研究與區域研究〉。《視差︰美國與東南亞的關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33-273。
    • Liu, Petrus. 2019. “Cold War as method.”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6. 2: 408-431.

    3   冷戰分斷

    • 陳佩甄。2024。〈緒論:冷戰分斷與感覺結構〉。《冷戰的感覺結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
    • 白樂晴。2010。〈使超克分斷體制運動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的實踐〉。林家瑄、朱玫譯。《白樂晴:分斷體制・民族文學》。白永瑞、陳光興編。台北:聯經出版。81-120。

    4   美國文化冷戰

    • 貴志俊彥、土屋由香、林鴻亦編。2012。〈序章〉、〈第一章〉。《美國在亞洲的文化冷戰》。台北:稻鄉出版社。

     

    II. 文學冷戰

    5        文化帝國主義

    • 安德魯・魯賓。2014[2012]。〈第一章 權威檔案〉、〈第二章 奧威爾與文學的全球化〉。《帝國權威的檔案:帝國、文化與冷戰》。北京:商務印書館。33-70。

    6    美援文藝體制

    • 陳建忠。2012。〈「美新處」(USIS)與台灣文學史重寫:以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雜誌出版為考察中心〉。《國文學報》第52期。211- 242。
    • 王梅香。2014。〈美援文藝體制下的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台灣文學學報》第25 期。69-100。

    7   彈性教學:自主學習


    III. 冷戰意識形態與性政治

    8      種族、性別與冷戰階序

    • 澀沢尚子。2017[2006]。〈第一章 婦女與兒童在前〉、〈第七章:好萊塢影片中的日本〉。《美國的藝伎盟友:重新形塑敵國日本》。台北:遠足文化。
    • Epstein, Barbara. “Anti-Communism, Homophobi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sculinity in the Postwar U.S.” Critical Sociology 20 (1994): 21–44.

    9      種族化的現代想像

    • 電影:《太平天國》(1996)
    • 林建廷。2022。〈等待醫治的斷指:冷戰自由人文主義的國/種族殘缺敘事〉。《罔兩問景II:中間物》。丁乃非、白瑞梅、李思齊等著。方郁甄、張行等譯。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7-230。

    10  反共主義與變態想像

    • 趙彥寧。1998。〈痛之華:五零年代國共之間的變態政治∕性想像〉。《性∕別研究》3、4期合刊。235-259。
    • 陳佩甄。2019。〈反共意識形態與性政治:1950-60年代台韓社會中的他者們〉。《台灣學誌》18期。21-42。
    • 延伸閱讀:姜貴《重陽》(1961)

     

    IV. 東亞美軍基地文學(1

    11  美軍基地與湘南男孩

    • 小說:村上龍。2008[1976]。《接近無限透明的藍》。台北:大田。
    • 吉見俊哉,〈美軍基地與湘南男孩〉,《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的政治無意識》, 邱振瑞譯(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13.1) ,頁107-150。

    12   洋公主與性別化的國族

    • 小說:全商國。2004[1979]《阿貝一家》。《黑暗之魂:韓國分斷小說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 Kim, Hyun-sook. 1998. “Yanggongju as an Allegory of the Nation: Images of Working-class Women in Popular and Radical Texts.” Dangerous Women: Gender and Korean Nationalism. Eds. Elaine H. Kim, and Chungmoo Choi.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75-202.

    13   越戰美軍與在地女性

    • 黃春明〈小寡婦〉(1974)
    • 朱惠足。2011。〈台灣與沖繩小說中的越戰美軍與在地性工作者:以黃春明〈小寡婦〉與目取真俊〈紅褐色的椰子樹葉〉為例〉。《「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241-271。

    14   彈性教學:自主學習

     

    V. 東亞美軍基地文學(2

    15   島嶼前線與性經濟

    • 小說:履彊〈兩個爸爸〉(1984)
    • 宋怡明(Michael Szonyi)著,黃煜文 陳湘陽 譯。2016。〈第十章:女性的生活:軍妓、閱兵及動員型現代化的象徵〉。《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頁195-237。
    • 郭彥伯。2019。〈尋找吧女:冷戰、美軍、性觀光的歷史初探〉。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情感與性的階級化

    • 小說:舒暢《那年在特約茶室》(2008[1991])。
    • 宋玉雯。2013。〈階級.性.變態-舒暢小說中的分斷情感〉。《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3期。79-117。

     

    VI. 期末報告

    第17週      期末專題報告

    第18週      撰寫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3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3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課堂導讀30%
    2. 期中、期末報告30%
    3. 出席及課堂討論4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 文安立(Odd Arne Westad)。陳柏旭、林書媺譯。2023。《冷戰:從兩強爭霸到全球衝突,當代地緣政治的新世界史》。台北:聯經出版。
    • 布魯斯・卡明斯(Bruce Cumings) 著,李茂增 譯。2016。《視差︰美國與東南亞的關系》。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宋怡明(Michael Szonyi)著,黃煜文 陳湘陽 譯。2016。《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陳佩甄。2024。《冷戰的感覺結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出版社。
    • 白樂晴。2010。《白樂晴:分斷體制・民族文學》。白永瑞、陳光興編。台北:聯經出版。
    • 貴志俊彥、土屋由香、林鴻亦編。2012。《美國在亞洲的文化冷戰》。台北:稻鄉出版社。
    • 安德魯・魯賓。2014[2012]《帝國權威的檔案:帝國、文化與冷戰》。北京:商務印書館。
    • 澀沢尚子。2017[2006]。《美國的藝伎盟友:重新形塑敵國日本》。台北:遠足文化。
    • 丁乃非、白瑞梅、李思齊等著。方郁甄、張行等譯。《罔兩問景II:中間物》。新竹: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 吉見俊哉著、邱振瑞譯。2013。《親美與反美:戰後日本的政治無意識》。台北:群學出版公司。
    • 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編。2011。《「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Yes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