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想像、敘事與互動學程」提供同學們各種創意與創作之知能訓練。作為這個學程的核心課程(另一為導演方法),「想像與書寫」主要提供同學們,關於想像與敘事所應有的基礎概念與方法。雖然最終,我們或許領悟,敘事(說故事)這個行當,並沒有一定的原則,因此也沒有絕對或標準的知識可以傳授,但我們仍然試著提供可能有效的想故事和說故事的系統性方法,或者至少是一種有系統、可依循的探索過程,以協助同學們創作。說故事這件事包括了想和說這兩個過程。想一個故事是說故事的前提,而說故事則是使得一個故事有效被聽見的方式。前者接近我們常說的創意,它並不僅僅指稱創造力,更包括了我們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體驗、如何想像、如何觀察;所以,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想像」(thinking),亦即尋找、想像一個故事;而後者則接近我們常說的創作,也就是將一個故事呈現出來。這裡,所謂的呈現,不僅指稱以筆寫作,它包括了以其他形式表現自己的種種方式,例如:影像、圖像、聲音、肢體,乃至全新的抽象符號,或數位互動、隨境移動...等等;新文學批評裡,有時以「書寫」(writing)概稱之。無論是「創意與寫作」或「想像與書寫」,都包含「創」、「作」這兩種層次。「想像與書寫」這門課便在重新看待這兩件我們似乎天天都在進行的動作。並且,希望能以十八周的短暫時間,讓大家重新看待,或重新拾回這種原應是本能,但卻被我們疏忽的能力。希望這門課,能讓我們更活潑地思考、好奇、體驗、感受、玩味、想像,並從而用有趣、感人、有效、有原創、具實驗性的方式說出我們的故事。
這門課將包含敘事學理論、編劇學理論與實務、部分的文學理論,以及創造力與設計知識。希望增進同學之想像基礎能力,理解夢、內省、直觀、聯想、比喻、記憶….等想像方式,喚起想像力;同時,強化同學的聲音、影像、文字書寫之能力,我們提供同學利用聲、影、圖、文的工具呈現故事所需的知能;同時,提及互動式閱讀與書寫的概念。
本課程的目的可以概分如下:(一)鼓勵同學開發本能之視、聽、觸、嗅、味、綜合感,全面體驗身在之世界,並從理性的歸納、演繹,或非理性的夢、潛意識、記憶、直觀、靈光一現之中,捕捉自己對人事物的感受,組織成自己對世界的想像,尋找出一個故事需要的所有素材;(二)提供有系統的敘事方法或表述的技藝,幫助同學整理書寫與創作工具,整理自己的故事素材(主題、人物、事件、場景、物景),並以有效的敘事方式(圖文影音與互動)再現之,使其讀者、觀眾、聽眾都能為之感動。簡單地說,這門課希望能幫助同學更好於觀察與想像、並善於表達自己之所想。我們希望,大學的課堂,一如中世紀江南的茶輿或歐陸的荒原,總會出現幾位令人著迷的說書人或吟遊詩人。
如遇新冠疫情或其他不可知之因素,無法實體上課,請特別注意以下遠距學習之相關事項:
遠距學習,彈性修課方式
課程名稱 |
想像與書寫 |
科目代號 |
464935001 |
授課教師 |
盧非易老師 |
|
彈性授課方式 |
基本實體教學,並提供Google Meet 同步遠距教學與錄影備參 |
教學平台WM5非同步教學參與 |
微信群閱讀(選) |
隨堂每周線上繳交作業或報告,並進行同儕評閱 |
|
其他方式(請以文字簡要說明) |
請勾選 |
是 |
是 |
是 |
是 |
|
|
能力項目說明
教學方式:
想像與書寫是一門遠可溯自亞里斯多德的古老課程;但從來,我們不清楚這一課程體系是否真正有效。不論在大學課堂或師徒作坊,技藝或許可以傳授磨練,但藝術始終無法驗收兩迄。因此,這裡的十八周,也只是儘可能地嘗試教與學。其方法將不是典範形式,而只是一種實驗。至少,希望這門課的形式本身不致落於老套窠臼,它在傳遞教師的想法之時,本身便也展現一種創與作的可能。
這門課將就「想像與書寫」的主要元素進行探索、練習。其中,包括基本概念的講授啟發、課堂內集體討論與創作、課堂外實踐練習與心得交換等。同學除應閱讀指定的參考讀物外,並應參與課堂的講授、討論、練習活動,並執行課外作業、完成指定之作品,並以最佳之方式呈現之。
教學單元內容:
(01) 課程介紹與導讀:想像,體驗,創意
(02) 想像: 意識之前,集體潛意識。通往潛意識的路徑:夢,曼陀囉,內觀,自省。自由書寫,機械書寫。
(03) 想像: 感官與想像。五感訓練。五感寫作。
(04) 想像: 創意方法。1.Diegesis & Minesis,2.Paradigmatics & Syntagmatics。格律寫作、無調寫作。詩文。
(05) 想像:創意金字塔。設計方法、廣告文案、企劃文案寫作。
(06) 書寫: 敘事理論基礎。故事的構成,主題、人物、行動、場景、驅動物件 CLOSAT。
(07) 書寫:人物。角色研究,人物素描。角色16問,角色一日誌。
(08) 書寫:人稱 (觀點、聚焦);視點(角)、聽點、知點;作者、角色、觀眾。
(09) 書寫:場景。場景建構,物景物件構成。
(10) 書寫:情境、情節、情感。驅動情節、描述情節。戲劇動作(表演、獨白、旁白、對白),事件,情節。故事構成。
(11) 書寫:時序與結構。拱型敘事、單幕三幕五幕多幕型式。非線性之其他敘事結構。迴文、莫比烏斯、章回...。
(12) 書寫: 1. 主題與選題。2. 實作準備:提案技巧。
(13) 書寫與實踐:1. 修辭,寫作技巧,象徵與比喻系統;視聽語言。2. 實作準備:提案大會。
(14) 電視情境劇:1. 總合分析電視情境劇型 (我愛露西、六人行)。 2. 實作準備:建立人物、提案修正,人物介紹。
(15) 電視單元短劇:1. 總合分析電視單元短劇 (世界奇幻物語)。 2. 實作準備:蒐集事件與建立時序結構,千字梗概、萬字綱。
(16) 電影,電視連續劇:1. 影劇構成與寫作。 2. 實作準備:提案與故事評量法 (片名、主述、關鍵字、規格、人物介紹、角色譜、本事、故事線、分場本)。
(17) 改編:1. 改編理論與實務。 2. 實作準備:全本劇作 (片名、主訴語、關鍵字、規格、人物介紹、角色譜、本事、故事線、分場大綱、對白本)。
(18) 數位敘事:1. 多媒材、複合媒體、非線性、互動與移動內容、群創共生、AI書寫。 2.實作準備:劇作評估與診斷。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教學單元內容:
(01) 課程介紹與導讀:想像,體驗,創意
(02) 想像: 意識之前,集體潛意識。通往潛意識的路徑:夢,曼陀囉,內觀,自省。自由書寫,機械書寫。
(03) 想像: 感官與想像。五感訓練。五感寫作。
(04) 想像: 創意方法。1.Diegesis & Minesis,2.Paradigmatics & Syntagmatics。格律寫作、無調寫作。詩文。
(05) 想像:創意金字塔。設計方法、廣告文案、企劃文案寫作。
(06) 書寫: 敘事理論基礎。故事的構成,主題、人物、行動、場景、驅動物件 CLOSAT。
(07) 書寫:人物。角色研究,人物素描。角色16問,角色一日誌。
(08) 書寫:人稱 (觀點、聚焦);視點(角)、聽點、知點;作者、角色、觀眾。
(09) 書寫:場景。場景建構,物景物件構成。
(10) 書寫:情境、情節、情感。驅動情節、描述情節。戲劇動作(表演、獨白、旁白、對白),事件,情節。故事構成。
(11) 書寫:時序與結構。拱型敘事、單幕三幕五幕多幕型式。非線性之其他敘事結構。迴文、莫比烏斯、章回...。
(12) 書寫: 1. 主題與選題。2. 實作準備:提案技巧。
(13) 書寫與實踐:1. 修辭,寫作技巧,象徵與比喻系統;視聽語言。2. 實作準備:提案大會。
(14) 電視情境劇:1. 總合分析電視情境劇型 (我愛露西、六人行)。 2. 實作準備:建立人物、提案修正,人物介紹。
(15) 電視單元短劇:1. 總合分析電視單元短劇 (世界奇幻物語)。 2. 實作準備:蒐集事件與建立時序結構,千字梗概、萬字綱。
(16) 電影,電視連續劇:1. 影劇構成與寫作。 2. 實作準備:提案與故事評量法 (片名、主述、關鍵字、規格、人物介紹、角色譜、本事、故事線、分場本)。
(17) 改編:1. 改編理論與實務。 2. 實作準備:全本劇作 (片名、主訴語、關鍵字、規格、人物介紹、角色譜、本事、故事線、分場大綱、對白本)。
(18) 數位敘事:1. 多媒材、複合媒體、非線性、互動與移動內容、群創共生、AI書寫。 2.實作準備:劇作評估與診斷。
(如有研習營、相關演講、業界講習...,另行通知,歡迎參加)
評分標準:
教學要求:
(一)同學們應準時出席每一堂課,不可遲到,俾便課程活動進行。因事不能到課,請報備,請假以一次為限。
(二)課間將依該週討論主題,訂定各週的小作業,指定個人或小組完成。課堂中有大量即時創意與寫作練習。
(三)學期間約有六十題小練習,學期中有提案劇本大要,學期末有完整劇本全稿等高密度練習與作業,請妥為準備。
評分標準:
(一)出席:除請假一次外,請勿缺席。缺席三次以上者,無成績。
(二)出席勤惰與隨堂參與:學期總成績 20%
(三)教學平台之閱讀與貼文表現:學期總成績 20%
(四)隨堂指定練習(含臨時測驗):學期總成績 30%
(五)學期作品與發表:學期總成績 30%
敘事學、編劇學西文參考書目
Abrams, M.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Fort Worth: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 1993
Ackerman, D. 莊安祺譯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 《感官之旅》,台北:時報出版,2018
Arnheim, R., 李長俊譯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出版社,1982
Bal, Mieke 譚君強譯,Narratology《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Barsam, R., Monahan, D. Looking At Movies,台北:書林出版社,2018
Barthes, R. 李幼蒸譯 Le Degre Zero De Lecriture《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台北:時報文化,1992
Berger J., 吳莉君譯 Ways of Seeing《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2005
Blacker, I. R., The Elements of Screen-writing: A Guide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Writing N.Y.: Collier Books, 1986
Bordwell, D. & Thompson, K., 曾偉禛譯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台北:遠流,2013
Block B., 廖澺蒼譯 The Visual Story《用視覺元素說故事》, 台北:五南,2016
Browne, R. & King, D., Self-Editing for Fiction Writer 《故事造型師:老編輯談寫作的技藝》,台北:雲夢千里,2014
Campbell, J. 朱侃如譯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千面英雄》,台北:漫遊者文化,2020
Lentricchia F. & McLaughlin T. ed., 張京媛等譯 Critical Terms for Literary Study《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1994
Chatman, S. 徐強譯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故事與話語:小說與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Christopher V., 蔡鵑如譯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 台北:商周,2013
Cleaver, J. 著定譯 Immediate Fiction: A Complete Writing Course《小說寫作教程︰虛構文學速成全攻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Cohan, S. & Shires, L. M. 張方譯Telling Stories《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台北:駱駝出版,1997
Cousins, M., 楊松鋒譯 The Story of Film《電影的故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5
Currie, Mark寧一中譯 Postmodern Narrative Theory《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Dancyger, K. & Rush, J. 易智言譯Alternative Scriptwriting: Successfully Breaking the Rules《電影編劇新論》台北:遠流 , 1994
Derrida, J. 汪堂家譯,De la grammatologie《論文字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
Field, S. 曾西霸譯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實用電影編劇技巧》台北:遠流 , 1993
Forster, E. M., 李文彬譯 Aspects of Novel《小說藝術面面觀》 台北:志文,1990
Gardreault, A. & Jost, F., 劉雲舟譯 Le Recit Cinematographique 《甚麼是電影敘事學》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5
Genette, G., 王文融譯 Figures III (Discours du récit): Nouveau discours du récit《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Giannetti, L. D., 焦雄屏等譯 Understanding Movies《認識電影》,台北:遠流,2005
Hall, O. The Art and Craft of Novel Writing OH: Writer’s Digest Books,1989
Herman, D. ed., 馬海良譯 Narratologies《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Hicks, N. D. Screenwriting 101: The Essential Craft of Feature Film Writing CA: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1999
Hilliard, R. L. Writing for Television, Radio and New Media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c2000
Katz, S. D., 井迎兆譯 Shot By Shot Film Directing Visualizing From Concept To Screen《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台北:五南,2009
Lanser, S. S. 黃必康譯 Fictions of Authority《虛構的權威:女性作家與敘述聲音》,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Lester, P. M., 張霄庭譯 Visual Communication: images with messages《視覺傳播》,台北:雙葉書廊,2003
Martin, W. 伍曉明譯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McKee, R. 周鐵東譯 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故事: 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北京: 中國電影,2001
McKee, R. 焦雄屏譯 Dialogue: The Art of Verbal Action for Page, Stage, Screen《對白》,天津: 中國電影,2018
McKee, R. 汪冠岐,黃政淵譯Character: The Art of Role and Cast Design for Page, Stage, and Screen《人物的解剖》,台北:漫遊者文化,2022
Mehring, M. Screenplay: A Blend of Film Form and Content MA: Focal Press,1990
Miller, J. H. 申丹譯 Reading Nattatives《解讀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Monaco, J., 周宴子譯 How to Read a Film: Movies, Media and Beyond《如何欣賞電影》,台北:電影圖書館,1989
Nelmes, J. 陳芸芸譯 An Introduction to Film Studie《電影學入門》,台北:韋伯文化,2006
Phelan, J.& Rabinowitz. P. J. 申丹等譯A Companion to Narrative Theory《當代敘事理論指南》,北京:北京大學,2007
Plaks, A. H.《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Prince, G. 喬國強,李孝弟譯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敘述學辭典》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
Rabiger, M. Developing Story Ideas MA:Focal Press,c2000
Rimmon-Kenan, S. 賴干堅譯 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敘事虛構作品:當代詩學》,廈門:廈門大學,1991
Snyder B., 秦續蓉, 馮勃翰, 黃婉華譯Save the Cat《先讓英雄拯救貓咪》,台北:雲夢千里,2016
Ward, P. 廖澺蒼譯 Picture Composition for Film and Television《影視攝影與構圖》,台北:五南,2016
Wolff, J., 劉曉樺譯Your Creative Writing Masterclass 《寫作的祕密》台北:如果,2013。
Zettl, H., 廖祥雄譯《映象藝術:電影電視的應用美學》,台北:志文,1994
敘事學、編劇學中文參考書目
丁乃通《中西敘事比較文學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
王陽《小說藝術形式分析:敘事學研究》北京:華夏,2002
王國芳,郭本禹,《拉岡》, 台北: 生智,1997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繁體版:台北市:若水堂,2014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徐岱《小說敘事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格非《小說敘事研究》北京:清華大學,2002
紀蔚然《現代戲劇敘事觀:建構與解構》。台北:遠流,2014
姚紅等著《敘述與描寫技巧》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馬森《當代戲劇》。台北:秀威,2016。
董小英《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傅修延《講故事的奧秘-文學敘述論》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3
張寅德編選《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蔡琰《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2000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2005
蔣勳《美的沉思》,台北:雄獅美術,2001
盧非易,陳世敏主編,〈影視劇本寫作〉,《傳媒類型寫作》,台北:五南,2009
鍾明德《現代戲劇講座: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書林,1995。
羅小東《話本小說敘事研究》北京:學苑,2002
羅綱《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
文學參考閱讀:
Márquez, G. G.《百年的孤寂》,宋碧雲譯,台北:遠景,2010
沈從文,《沈從文自傳》,台北:聯合,2006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台北:大林,1978
瘂弦編,《天下詩選》,台北:天下出版,2013
張大春,《小說粺類》,台北:聯合文學,2004
張愛玲,《傳奇:張愛玲短篇小說選》,台北:皇冠,1976
張愛玲,《怨女》,台北:皇冠,1991
費孝通,《江村經濟》,台北:中華書局,1987
謝材俊,《文字的故事》,台北:麥田,2001
錢鍾書,《圍城》,台北:書林,1989
電影作品參考閱讀:
小津安二郎 《早安》1959
小津安二郎 《秋刀魚之味》1962
Hallström, Lasse My Life As A Dog《狗臉的歲月》1985
王家衛 《阿飛正傳》1990
王家衛 《重慶森林》1994
岩井俊二 《情書》1995
王家衛 《花樣年華》2000
岩井俊二 《青春電幻物語》2001
Daldry, Stephen The Hours《時時刻刻》2002
侯孝賢 《咖啡時光》2003
王家衛 《2046》2004
是枝裕和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2004
侯孝賢 《最好的時光》2005
新海誠 《秒速五厘米》2007
Nolan, E. Christopher Inception《盜夢空間》2010
Farhadi , Asghar A Seperation《分居風暴》2011
張作驥《醉 生夢死》2015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 2018
電視作品參考閱讀:
《重啟人生》,笨蛋節奏編劇,2023
《非常律師 禹英禑》,文智媛編劇,2022
《我們的藍調時光》,盧熙京編劇,2022
《四重奏》,坂元裕二編劇,2017
《The Crown》,2016~
《賢者之愛》,山田詠美編劇,2016
《我親愛的朋友們》,盧熙京編劇,2016
《瑯玡榜》,海宴編劇,2015
《請回答1988》,李祐汀編劇,2015
《世界奇妙物語 -- 不死身丈夫》,成田一樹、水野綾子、加藤達也編劇,2013
《家政婦三田》,遊川河彥編劇,2011
《世界奇妙物語 -- 美女罐》,筧昌也編劇,2004
《冷暖人間》,橋田壽賀子編劇,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