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Elective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內容請以附件為主
英文是溝通語言文字、傳播的媒介、內容產製的核心,必須經常使用才能日益精進,本課程希望讓學生持續使用英語、熟悉國際媒體報導、以及國際新聞採訪報導實務與涉及議題,以及英文在傳播領域的使用情形。
修課同學將閱讀國際媒體文本,並有系統地分析其內容,進行兩次小組報告,本課程無期中、期末考試。
能力項目說明
透過內容的討論,提升學生對國際議題的關心,並擴展其國際視野;同時經由對媒體語言的討論及相關課堂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國際媒體的英語使用,進而培養學生對英文傳播內容的理解和整合分析能力。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教學活動與作業課 |
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1 |
課程介紹 |
|
|
2 |
AR VR MR 體驗 |
請先報名 |
|
3 |
演講 |
國際媒體介紹 |
|
4 |
國際新聞採訪報導的風險 |
|
Dart Center, Columbia University, NYC https://dartcenter.org/resources?keyword=self-study |
5 |
報告1、2 |
|
報告、討論 |
6 |
報告3、4 |
|
報告、討論 |
7 |
報告5、6 |
|
報告、討論 |
8 |
報告7、8 |
|
報告、討論 |
9 |
報告9、10 |
|
報告、討論 |
10 |
新聞報導方式介紹 |
框架的內涵 |
|
11 |
新聞報導方式介紹 |
框架的應用 |
Van Gorp, B., & Vercruysse, T. (2012). Frames and counter-frames giving meaning to dementia: A framing analysis of media content.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74(8), 1274-1281. |
12 |
報告9、10 |
體育新聞 |
報告、討論 |
13 |
報告7、8 |
環境、風險新聞 |
報告、討論 |
14 |
報告5、6 |
政治新聞 |
報告、討論 |
15 |
報告3、4 |
健康新聞 |
報告、討論 |
16 |
報告1、2 |
社會新聞 |
報告、討論 |
17 |
彈性授課 |
|
|
18 |
英文新聞學習歷程報告繳交 |
|
11:59前上傳至WM5 |
出席 (15%)
出席是修課的基本條件,本課授課教師非常注重出席狀況,若需請假請事先知會,不論假別一學期以三次為限,未事先請假以缺席論,每缺席一次學期總成績將扣三分。遲到時數累積計為請假,全學期缺課達四次者,以不及格處理。
課堂參與團隊討論 (15%)
討論與提問都能訓練思考,故本課程鼓勵修課同學積極參與,不論是分享自身意見、經驗、案例,或是回應同學報告,都是參與的方式。本學期各組將有兩次報告機會,在沒有報告任務的周次,每組請針對當周報告組提出問題、建議或回饋,每組至少提出兩點,請於上課前一晚午夜前上傳至WM5。
課堂口頭報告(30%,每次報告各佔15%)
【報告一】報告組將從各新聞領域(例如政治、環境、科學等)中選取一個主題,主要分析項目如下:(1)瀏覽國內媒體的某一類新聞(例如:災難),尋找外電、翻譯或改寫的文章,分析這一類文章的數量,並推測國內媒體選擇這些文章的原因;(2)選擇其中的2篇新聞,詳細比對中文與原文報導方式的差異,並分析此差異背後的原因。
【報告二】報告組將從各新聞領域中選取一個爭議事件/議題,並分析至少兩個英文媒體對於此議題的報導方式,分析內容包含:(1)這些媒體採用什麼角度或框架來報導此一事件?用什麼方式來塑造這個報導方式(用字遣詞、受訪者選擇、段落安排等)?(2)媒體間的報導有何差異?(3)媒體間報導的差異是否反應立場的差異?背後立場為何?(4)媒體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展現其立場,不論明示或暗示。課堂報告為分組報告,報告組請提前一週選取一篇相關英語新聞供同學閱讀,並於週一午夜前上傳報告投影片,供同學事先閱讀。
書面報告(30%,每次報告各佔15%)
書面報告將於口頭報告後一週繳交,請以有系統之方式呈現口頭報告之內容,切勿流於口語及資料的堆疊。報告以中文繕打,字體為12級字,單間行距,以十頁為原則。
活動採訪與寫作(10%)
本課程希望同學在課外也能了解實際的新聞的生產過程,故要求同學在學期中選取一個「事件」,可以是演講、研討會,或是校園各式活動,進行採訪,並撰寫一篇英文新聞報導,字數約800字左右。若能發表在公開的平台,例如學校、院網頁,將可加分。
TBA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