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每個時代都在變化,然而,這十年來,國內外局勢以戰爭、疫病、資訊戰、供應鏈、民主政治、性別平權等議題,席捲而來,在種種衝突、對立、困惑或跌宕之中,在所有常識被打破,新的價值要重新建立的時刻,在這個變化更急遽的時代,每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有面對與理解的責任。 傳播的權力已非掌握在媒體身上,且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能力,也有說故事的需求,更有描述這個世界今時今日樣貌的潛能。時十九世紀,美國媒體已然發現,比起純粹的新聞資訊,「故事」才是吸引讀者閱讀,並理解事件的書寫。從新新聞主義,到當代的非虛構寫作,歐美發展出一套訴說人物、事件或現場的技法,在近代中國這套書寫報導的方式也在自由派媒體間發展,進而傳播到台灣,其鼓勵記者或作者能夠深入探索世界或社會的各個角落。 在這個資訊洪流的快速時代,在真實、立場渾沌的狀態,當人們不斷向這個世界發問,乃至於沒有能力發問時,挺身面對問題,並且嘗試找到回應的方式,是紀錄者或創作者的責任。 非虛構寫作與報導文學不同。兩岸三地媒體人嘗試推動的非虛構寫作,不僅是以情理或文字技巧招喚讀者的書寫形式,更重要的是方法論:如何生出觀點、如何發問,更重要的是,如何成為這個時代、這個世界乃至這個社會的一個見證者與文化溝通者、轉譯者,是這個文類存在的企圖。 |
能力項目說明
透過非虛構寫作作品的田野與寫作,培養公共意識、建立問題意識,並找出回應問題意識的方法,是本課程最主要的目標;讓學生接觸、判讀、並進一步學習傑出非虛構作品的思考、方法論,甚至產生自己的核心關懷,是本課程希望達到的成效。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1 |
課程說明與學習目標討論 |
說明本學期課程方式與目標 |
#課堂觀察力與訪談練習 #時事討論與觀察 |
2 |
非虛構寫作概要與原則 |
說明非虛構寫作與新聞寫作、紀實寫作的差異,講述非虛構寫作的發展與現況。
人間雜誌,《我兒湯英伸》
(人物》理解、抵抗或追求真相,非虛構或冤案寫作的意義:訪張娟芬談《流氓王信福》,阿潑,openbook, 2020
阿潑/一本匯聚採訪寫作和田野的實務範本──讀何偉《埃及革命考古學》,okapi,2020
現場》被現實地穿透過 ──非虛構寫作:從田野到成書、編輯與作者的對話,openbook, 2017
|
#課堂觀察力與描述練習 個人課堂作業:挑選一篇現正發生的新聞報導,分析它如何被完成:為什麼做這報導,如何選擇受訪者,問了那些問題 |
3 |
問題意識與選題1 |
如何選擇題目及發展問題意識,以新聞與仍在發生的議題為例。
李桐豪等,《時代如何轉了彎》 端傳媒,香港反休例運動集
|
#課堂觀察力與時事討論 個人課堂作業:挑選一篇深度專題報導或人物報導,分析作者為什麼做這篇報導,如何進行。哪裡不足,你會在哪裡做不一樣的採訪或書寫? |
4 |
問題意識與選題2 |
如何選擇題目及發展問題意識,以歷史或需要進一步處理的舊議題為例。
文訊 06月號/2019 第404期「讓世界成為世界:書寫者們的田野與真實」
|
#時事討論與選題發展 小組作業:閱讀一本非虛構作品,談作者的問題意識、觀點與方法 |
5 |
假日 |
|
|
6 |
非虛構作品案例討論1 |
從兩篇及更多科技類報導,解析「科技報導」如何書寫,又如何超脫「產品」或製程的制式寫作,達到社會議題並呈現文化差異與深度的寫作
TSMC’s debacle in the American desert(rest of word 2024.04.23)
I Saw the Face of God in a Semiconductor Factory (wired 2024.3.2) |
#時事討論與選題發展 #課堂討論:如果有機會採訪一位非虛構寫作者,會問什麼關於非虛構寫作的問題? |
7 |
非虛構作品案例討論2 |
跨文化的問題與思考:如何書寫少數族群、異文化或他者
《黎亞》、《卡塔莉娜》、何偉的作品等 |
#課堂討論:如何面對跨文化或他者
|
8 |
非虛構寫作主題規劃與準備 |
選擇了一個主題後,如何著手進行,有哪些問題要思考解決?語言?性別?預算?時間?
報導者國際組主編張鎮宏分享「台灣虎視下的島鏈」專題規劃
|
#選題討論 個人課堂作業:期末作業選題企劃 |
9 |
非虛構寫作主題規劃與準備 |
期末作業選題規劃報告與討論
|
#選題討論 個人期中作業:採訪一位非虛構寫作者,整理出她的非虛構寫作觀點與方法 |
10 |
自主學習 |
||
11 |
田野調查與參與式觀察1 |
若是寫作主題正在進行,或持續進行,如何進入田野?應該注意什麼? 《田野敲敲門》 《田野的技藝》 《黑甲山的微光》 |
#期中作業分享 |
12 |
田野調查與參與式觀察2 |
若是寫作主題是關於歷史,或是新聞發生一段時間,如何進入田野?要如何找人? 《綠色的牢籠》 《獨裁者的廚師》 《日常的中斷》 |
#進入田野後的經驗與問題分享 |
13 |
寫作方法與技巧 |
如何破題?如何佈局? |
#深度專題報導案例討論 |
14 |
寫作方法與技巧 |
讀者是誰?做自己的編輯
|
#深度專題報導案例討論 個人課堂作業:期末作業初稿完成 |
15 |
自主學習 |
||
16 |
非虛構寫作倫理與案例討 |
說明非虛構寫作的倫理與相關錯誤探討 |
#期末作業問題討論 |
17 |
期末作業進度檢視與討 |
檢視期末作業的初步成果,討論並修正 |
|
18 |
期末作業成果討論 |
期末作業成果分享 |
|
課堂分享與討論 30%
期中作業 20%
期末作業 25%
出席率 25%參考書目:
一、非虛構寫作與編輯概念
在場非虛構獎學金 https://www.frontlinefellowship.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