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Partially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從社群網站、交友軟體、通訊軟體到線上遊戲,網路通訊與當代社會的親密關係密不可分。本課程從友誼關係,戀愛關係,和家庭關係三個親密關係的向度切入,探討網際網路中介的人際互動。
能力項目說明
本課程將從兩個角度討論網路中介的親密關係。第一,既存的親密關係在線上社會的新風貌。許多親密關係在網際網路時代之前就已經存在,如:家庭關係,同學朋友關係,戀愛關係等。我們將探討這些關係被網路中介之後,產生的新權力態樣,新的疑慮與風險,和新的社會互動願景。第二,網路空間之中的相遇產生的新社會關係。網路空間創造了許多以往不存在的社會互動,如線上遊戲的網友、交友軟體中的匿名相遇、網路名人與網友的互動等。我們將探討這些新生的關係和既存的親密關係有何差異,它們又是如何和既存的親密關係混同與互動。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課程進度>
1. 9/12導論
2. 9/19什麼是親密關係: 前現代, 現代, 後現代
Jamieson, L. (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蔡明璋譯,台北:群學,2002。(Chapter 2)
3. 9/26社會科學家談戀愛:理論與分析架構
Baym, N. K. (2015) Personal connections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Polity. (Chapter 2)
4. 10/2 交友軟體與自我再現
Stefanie Duguay (2017) Dressing up Tinderella: interrogating authenticity claims on the mobile dating app Tinde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3, 351-367.
5. 10/10 國慶假日
6. 10/17 後女性主義的媒體再現
Gill, R. (2007) Gender and the medi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Chapter 3)
7. 10/24 社群媒體與性化的女性自我再現
Ringrose, J., & Barajas, K. E. (2011). Gendered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Exploring teen
girls' digitized sexual identities in postfeminist media contex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 Cultural Politics, 7(2), 121-138.
8. 10/31 網路厭女文化
凱特曼恩(2019)不只是厭女。台北:城邦。(第四章)
9. 11/7 親密關係全球化
Hannaford, D. (2014) “Technologies of the spouse: intimate surveillance in Senegalese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Global Networks 15(1): 43-59.
10. 11/14 期末報告題目討論
11. 11/21 期末報告題目討論
12. 11/28 同志交友軟體
侯政男(2021)從愛河左岸邂逅到行動數位化妝舞會:高雄年長男同志的地緣社會網絡關係演進之初探。新聞學研究146:1-52。
13. 12/5 數位性暴力
Dodge, A. (2016) Digitizing rape culture: online sexual violence and the power of digital photograph. Crime, Media, Culture 12(1): 65-82.
14. 12/12 田野資料蒐集與討論
15. 12/19 期末考
16. 12/26 期末展演
17. 1/2 期末展演
18. 1/9 期末報告繳交
期末考試 40%
分組口頭報告 50%
平時成績 10%
書名 Book Title | 作者 Author | 出版年 Publish Year | 出版者 Publisher | ISBN | 館藏來源* | 備註 N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