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人文創新與永續發展

Course Name: Humanities Innovation &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30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創新與永續發展是當前重要的產學議題。本課程希望從宏觀的角度,探討「企業創新」和「科技創新」以外,更具社會意涵與影響力的「人文創新」典範與經營邏輯,並以此為基礎,探討當前人類社會關懷的永續發展課題。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人文創新追求整個生態系統的自主共生與互補共創,強調「以人文為本」、「在地創生」與「社會共善」三個核心價值,這也是永續發展的主要課題,嘗試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環境保護三者,是當前企業經營的核心課題。人文創新的形貌具體展現在體制(社會)創新、生活(產業)創新與區域(永續)創新等不同領域。本課程透過理論與實務個案的研讀討論,幫助同學理解人文創新中人文(Humanity)、生態(Ecosystem)、樞紐(Hub)、星群(Asterisms)等四項核心理念,掌握人文生態系統的分析架構,同時理解企業永續發展的理念與實務,嘗試將創新理論與永續發展相結合。修課同學除了課堂學習外,還需要研討實務界成功的案例,同時進行田野調查,深入分析一個實踐永續發展的人文創新生態系統,同時能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提出一個新的經營構想提案。此一提案希望能正面回應社會永續發展的脈絡,可以結合企業資源與民間友人共同完成,產生社會影響力。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計畫

    1. 理論探討(指定教材;個案教材)

    日期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1.  

    9/10

    課程介紹

    人文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基本思維

    課程介紹

    我對<人文><創新>的想像與實踐

     

    教學內容與課程要求

     

    指定教材

    吳思華(2019)尋找創新典範 3.0,序言、第1

    1.  

    9/17

    中秋節

     

    1.  

    9/24

    創新典範的演化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王美雅(2019),創新典範的演化
    2. 吳思華、尋找創新典範 3.0,第六章
    3. Pfitzer, Bockstette and Stamp (2013),共享創新價值,HBR中文版Porter & Kramer, Creating Shared Value, HBS
    4. Downes and Nunes (2018),啟動第二波創新,HBR 中文版
    5. Petriglieri & Ashford, Wrzesniewski 2018, 成為零工經濟贏家,HBR中文版
    6. Moore (1993), 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1.  

    10/1

    人文精神

    人本需求理論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尋找創新典範 3.0,第2章、跋
    2. 龍應台(1999)”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3. A new museum wing ... in a giant bubble
    4. 公益交流戰,<德國專業顧問寫給 NPO 的社會影響力評估指南>
    5. Vossoughi (2017), A survival Guide for the age of Meaning, HBR

     

    個案教材

    (1)大甲媽祖繞境

    (2)挪威慢電視

    1.  

    10/8

    人文精神個案討論(人文設計力意義建構與軸心主張)

    指定教材

     

    1.  Verganti (2015), “靠設計創新力,成為真正贏家”,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2. 《意義創新——挖掘內心需求,打造爆款產品》,《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9月刊
    3. 哈佛教授克里斯汀生:只要想通這個道理,你的產品就能大賣!經理人雜誌,
    4. 10個創造《儀式感》的方式,創造幸福的感受!

     

    個案教材

    (1) 春池玻璃

     

    1.  

    10/15

    生態思維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等(2020) 尋找創新典範 3.0,第3
    2. Ron Adner & Kapoor (2016), 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 HBR中文版
    3. Ron Adner(2006),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 HBR
    4. 莊皓鈞(2020),臉書貼文。

     

    個案教材

    華山文創園區 & 松菸文創園區

    1.  

    10/22

    生態思維個案(生態系的形成與演化)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等(2020) 尋找創新典範 3.0,第7
    2. Eisenhardt and Galunic2007),共同演化︰終於找到讓綜效起作用的方式※個案教材
    3. Moore (2018),新競爭生態:掠食者與獵物

     

    個案教材

    (1)   彭仁鴻,金魚厝邊

    1.  

    10/29

    樞紐的功能角色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尋找創新典範 3.0,第4
    2. (2) Toshinao ISasaki, 2012,CURATION 策展的時代:「串聯」的資訊革命已經開始!,經濟新潮社出版-213.
    3. Umari(2016),應把平台當成微型市場來管理, HBR 中文版
    4. Alvin E. Roth (2007),讓失靈市場靈活運轉,HBR中文版,

     

    個案教材

    1. TED

     

    1.  

    11/05

    樞紐打造個案(樞紐策略平台與社群)

    指定教材

    1. Fishman, R., & Sullivan, T. (2016).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Platforms We Learned from Medieval France. HBR
    2. Siggelkow and Terwiesch (2019),打造連結的贏家策略,不斷線的顧客新關係(The Age of Continuous Connection)HBR 中文版

     

    個案教材

    1. Peloton
    1. Etsy
    1.  

    11/12

    星群的生存憑藉

    指定教材

    (1)   吳思華, 尋找創新典範 3.0,第58

    (2)   Downes and Paul Nunes (2018),啟動第二波創新(3)   蔡晏霖. (2011). 思索 [地方知識]. 亞太研究論壇,  

    54, 202-212

    1. 壹讀,<從「第三空間」向「第四空間」 星巴

    克走出>

     

    個案教材

    1. 換日線
    1. W style
    1.  

    11/19

    小組討論和田野調查

    確定期末小組之個案探討方向

    1.  

    11/26

    全球永續發展脈絡

    1. 【商周百大顧問團】:白宮報告啟動轉型,超前佈署彈性供應鏈、建ESG資料: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udio/careers/podcast/1224
    2. https://www.ic975.com/aod/esg新賽局/五大綠色永續策略,讓雙軸轉型落實到企業營運-f/
    3. https://www.ic975.com/aod/esg新賽局/跨國集團的各國分廠減碳調適方案-ft-正美集團企/
    4. Nigel Topping。你的企業是否已準備好迎接零碳未來?。哈佛商業評論。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30篇文章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21373/is-your-company-ready-for-a-zero-carbon-future
    5. 零碳新經濟 (2021.05) 722期。天下雜誌。
    6. 梅國卿。從 CSR ESG - 正美集團的永續發展之路。中華印刷學會134期會訊
    • 永續發展脈絡:CSRESGSDGs
    • 全球淨零排放與永續發展趨勢
    • 國際永續發展標準與倡議規範
    • 國際碳稅、碳費與碳交易機制
    1.  

    12/3

    企業永續發展實務

    • 企業永續發展驅動力與策略方案
    • 全球品牌客戶淨零碳排目標
    • 企業永續供應鏈管理實務
    • ESG永續報告書實務分析

    14.

    12/10

    永續發展實踐環境保護(E)

    H-EHA模式探討企業如何實踐環境生態保護(Environmental)並帶來創新,將邀請實務專家演講分享或同學依討論題綱報告。

     

    15

    12/17

    永續發展實踐社會包容(S)

    H-EHA模式探討企業如何實踐社會包容(Social) 並帶來創新, 將邀請實務專家演講分享或同學依討論題綱報告。

     

    16.

    12/24

    永續發展實踐公司治理(G)與人文創業家

    1. Business: go woke or go broke? | The Economist: https://youtu.be/uhnrfzqC3v8
    2. Calt Brumme & Brian Trelstad。我的新創事業是營利還是非營利?。哈佛商業評論。20236月號。
    3. 企業新標配永續長 (2022.04) 430期。遠見雜誌。
    4. George Serafeim 喬治.塞拉分(2022)。《目的與獲利》。廖月娟 譯。台北市:遠見天下。
    5. Paul Polman & Andrew Winston 保羅・波曼 & 安德魯 ・溫斯頓(2023)。《正效益模式》。吳慕書 譯。台北市:天下雜誌。

    17.

    12/31

    田野調查

    田野調查

    18.

    1/7

    期末報告

    期末報告

     

          2. 案例討論

    1. 教育學習運動
    2. 文化節慶傳播
    3. 健康照護食農
    4. 地方旅遊生活 

    3. 專案報告(期中/期末參考案例)

    1. 教育學習運動
    • 偏鄉教育/王政忠、花蓮銅門、鹿樂、TFT、國際學伴、特色遊學
    • TED、Fablab 、樂高、數位教學平臺、華文朗讀節
    • 戈壁競走、路跑、趣健行、HBL

         2. 文化節慶傳播

    • 印象系列、素人演員、演唱會
    • 媽祖遶境、禪修、麥加朝聖
    • 換日線、挪威慢電視、芬蘭教育創新100、走讀波蘭、維基百科

       3.健康照護食農

    • 有機農業、疫苗、我們老了、Eataly
    • 芬蘭養老/青銀共創/老幼共照
    • 彰基、梅約診所

       4. 場域旅遊移動

    • 華山文創園區、竹山小鎮、北川富朗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富士山
    • Airbnb、民宿、Co-working space、誠品、星巴克、北投文青菜市場
    • 智慧生活、Ubike、共享單車、家居整理師、uber、簡單生活節,table for six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50%

    講述 Lecture

    3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1. 上課參與討論(每周作業)—30%
    2. 個案分析報告—30%
    3. 期末(在地)實作專題報告—30%
    4. 個人心得報告—10%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指定讀物

    • 吳思華著(2022),尋找創新典範 3.0_人文創新H-EHA模式
       
      H–人文精神
    1.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著/洪慧芳譯, 創新的用途理論:掌握消費者選擇,創新不必碰運氣 (2017),出版:天下雜誌
    2. 羅伯托·維甘提(Roberto Verganti)著,意義創新:另闢蹊徑,創造爆款產品(2018),出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3. Nicolaj Siggelkow and Christian Terwiesch (2019),打造連結的贏家策略,不斷線的顧客新關係(The Age of Continuous Connection),HBR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820.html
    4. Clayton Christensen,Efosa Ojomo and Karen Dillon (2018),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教你邁向未來市場》前進邊疆開闢新局(Cracking Frontier Markets),HBR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541.html
    5. Marc Pfitzer , Valerie Bockstette and Mike Stamp (2013),共享創新價值(Innovating for Shared Value),HBR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2458.html
    6. HBR + (2018),創新的支點:不是直覺靈感,而是拆解出現實洞見,HBR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156.html
       
      E–生態系
    1. 隆.艾德納(Ron Adner)著/ 莊安祺譯,創新拼圖下一步:把創意變現的成功心法(2013),出版:時報文化
    2. Ron Adner and Rahul Kapoor (2016),對的技術趕上錯的時機(Right Tech, Wrong Time),HBR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757.html
    3. 張彥文 (2019),新生態系統經濟 ,哈佛商業評論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9115.html
    4. Kathleen M. Eisenhardt ,D. Charles Galunic(2007),共同演化︰終於找到讓綜效起作用的方式(Coevolving: At Last, a Way to Make Synergies Work),HBR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0236.html
    5. James F. Moore (2018),新競爭生態:掠食者與獵物(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HBR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519.html
    6. Latour, B. (2004),給我一個實驗室, 我將舉起全世界,見傅大為,吳嘉苓與雷祥麟編,《 科技渴望社會》(Social aspirations of technoscience: Taiwanese readers of STS translation). 台北巿:群學, 219-263.
       
      H–軸心樞紐
    1. 南畢山、梭尼 (Satish Nambisan、Mohanbir Sawhney) 著/許勝雄、江裕真譯,全球智匯-結合網絡的多元創新模式 (2008),台北:培生
    2. 傑弗瑞.帕克,馬歇爾.范艾爾.史泰恩&桑吉.喬德利 (Geoffrey Parker,Marshall VanAlstyne,Sangeet Paul Choudary)著 /李芳齡譯,平台經濟模式:從啟動、獲利到成長的全方位攻略(2016),台北:天下雜誌
    3. Van Alstyne, Parker and Choudary (2016) ,平台經濟新遊戲規則 (Pipelines, Platforms, and the New Rules of Strategy),HBR 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419.html
    4. Umair Haque (2016) ,應把平台當成微型市場來管理 (To Manage a Platform, Think of It as a Micromarket),HBR 中文版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4842.html
    5. Alvin E. Roth (2007),讓失靈市場靈活運轉(The Art of Designing Markets),HBR 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0582.html
    6. Douglas Holt (2016),社群媒體玩品牌(Branding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HBR 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3402.htm
       
      A–星群共創
    1. 賴瑞‧唐斯, 保羅‧努恩思 (Larry Downes,Paul Nunes)著 / 羅耀宗譯,大爆炸式創新:在更好、更便宜的世界中成功競爭 (2015),出版:天下文化
    2. 野中郁次郎、勝見明著 / 黃靜儀、魏定中譯,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了解創新的最後一本書 (2011),出版:中國生產力中心
    3. Gary Hamel , Michele Zanini (2018),中國家電製造巨擘改寫數位時代管理新篇章》海爾,打破層級七大驚奇(The End of Bureaucracy),HBR 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8464.html
    4. Larry Downes ,  Paul Nunes (2018),啟動第二波創新(Finding Your Company's Second Act),HBR 中文版  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07715.html
    5. 蔡晏霖,思索「地方知識」,專題研究:研究東南亞-探索地方知識的多重途徑,pp.202-213
    6. 壹讀,<從「第三空間」向「第四空間」 星巴克走出>  https://read01.com/zh-tw/Jz4oeB.html#.XblZhOckvBI
       
    • 個案閱讀
      H–人文精神
    1. 挪威「慢電視」,詳網路連結
      TVBS NEWS【FOCUS 新聞】<挪威逆行快轉世界 慢電視!不可思議>,https://news.tvbs.com.tw/local/572402
      【慢的最高境界】<挪威播出七個小時都不講話的「慢電視」,是在紅什麼?>,https://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7/06/30/norwegian-slow-tv/
      TVBS NEWS,<7 小時直播火車之旅 挪威「慢電視」正夯>,https://news.tvbs.com.tw/world/730917
      歐洲動態,<挪威「慢電視>,
      http://europechinese.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1033.html
    2. 「台灣瘋媽祖:遶境熱潮與宮廟興盛」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3. 吳思華、顏如妙、蔡佩純 (2018),麗江。印象。工藝,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E–生態系               
    1. 吳思華、項維欣 (2018),自造者運動與數位製造實驗室Maker & FabLab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2. 「華山 1914 文創產業園區」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3. 吳思華、顏如妙 (2016),「TED」,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H–軸心樞紐
    1. 「Tutor ABC」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2. 鹿樂平台(2020)
       
      A–星群繁衍
    1. 吳思華、呂鴻祺 (2018),換日線,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人文創業家
      (1)「何培鈞:天空的院子與小鎮竹藝復興」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2)  金魚厝邊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