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of Credit: Required
Credit(s)
Number of Students
本課程以文獻討論及實際演練為主要教學方法,除使學生對質性研究及個案研究法有基本了解外,亦經由實際研究問題之形成、訪談、資料詮釋,產生初步之理論架構與命題。
能力項目說明
介紹質性及個案研究法之基礎觀念與進行方法。
經由閱讀具代表性之質性研究成果,協助學生對本課程(甚至DBA教育)之目標有更深刻之體會。
利用以實際研究專案之演練,使學生掌握質性研究進行時之思維方式與技巧。
介紹質性研究與學理、知識結構、個案教學、理論發展等之間的關聯。
經由小型研究專案,使學生更體會質性及個案研究法之意義與價值。
學習成效:培養質性及個案研究法之正確觀念,建立未來進行學術研究之良好基礎。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
---|---|---|
週次 日期 |
課程主題 |
課程內容與指定閱讀 |
教學活動與作業 |
學習投入時間 |
|
課堂講授 |
課程前後 |
||||
第1次 9/6下午 |
深度思考 |
井上達彥,第一章至第四章 14:00~14:20 課程介紹 14:20~15:10 第一章討論(導讀15分鐘,討論25分鐘) 15:10~15:50 第二章 15:50~16:10休息 16:10~16:50 第三章 16:50~17:30 第四章 17:30~18:00 綜合討論 |
講述、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2次 9/13 |
深度思考
質性研究方法 |
井上達彥,第五章至第七章 14:00~14:40第五章討論 14:40~15:20 第六章 15:20~15:30休息 15:30~16:10 第七章 16:10~16:30綜合討論 16:30~16:40 休息 16:40~18:00 Eisenhardt(1989) |
講述、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3次 9/20 |
專案題目文獻研讀 |
專案相關文獻章研讀、題目構思發展 個人報告檔案:質性研究議題發展大綱 |
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4次 9/27 |
選定專案題文獻深度探討 研究問題、訪談題綱與題目發展 |
針對選定專案題目文獻深度探討 專案研究問題/訪談題目報告 預計邀請受訪者介紹 |
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5次 10/11 |
專案試訪 14:00~17:30 |
專案試訪 第一位14:15~15:45 第二位16:00~17:30 |
個案訪問 |
4 |
5 |
第6次 10/18 |
逐字稿分析 |
逐字稿分析 |
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7次 10/25 |
編碼及因果關係分析 研究發現與研究命題 |
編碼及因果關係分析 小組報告檔案:訪談資料暨研究發現分析表 透過個案研究發現建立理論命題或形成假設 |
講述、討論、小組活動、實作練習 |
4 |
5 |
第8次 11/8 |
學期報告 |
學期報告-全班報告 |
實作練習、討論 |
4 |
5 |
(1)上課參與之質與量(30%)
(2)對指定閱讀內容之理解程度(30%)
(3)進行小型研究專案過程中之貢獻及所表現之創意與潛力(40%)
指定:
參考:
(3) Yin, Robert K. (2010), Qualitative research from start to finish. Guilford Press.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