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研究方法

Course Name: Research Methods

修別:必

Type of Credit: Required

3.0

學分數

Credit(s)

15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學期:113(上)

單位:俄羅斯研究所、日本學程,國際事務學院

時間:每週三上午9:10~12:00

教室:綜合院館270810

學分:3

修別:俄羅斯研究所、日本學程,碩一必修

授課教師:薛健吾

電子信箱:c.hsueh@nccu.edu.tw

    (請把老師的email加入聯絡人,避免系統檔信)

教師研究室:綜合院館271301

面談時間:每週三下午2:00~4:00 or by appointment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在學術的研究中,常見的研究題目的類型主要有詮釋型、探索型、描述型、解釋型以及評估型這幾種,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同學們該如何對「描述型」(descriptive)、「解釋型」(explanatory)以及「評估型」(evaluative)這三種題目進行「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並且培養同學們學術論文寫作與發表的基本技巧。

    本課程主要涵蓋三大部分的內容:第一個部分是關於如何作一個「科學的」研究,包括如何尋找因果關係、如何透過文獻形成研究問題、如何透過文獻建構一個「可以在經驗上被否證的」理論(theory)或是論點(argument),以及如何透過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來檢證因果關係(也就是你所建構的理論或是論點所聲稱的內容);第二個部分為一些常見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者可根據「是否可以進行實驗」、「案例數目的多寡」以及「分析單位」這三個標準,來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使用,其背後共享的邏輯為「如何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之下盡可能地逼近『實驗法』的研究設計」,以及「如何讓你的研究設計有辦法被其他的研究者進行複證」;第三個部分則是關於論文寫作與發表的技巧,包括論文的基本格式、引用文獻的格式與方法、論述的過程、一些常犯錯誤的避免,以及如何對自己與別人的研究做出專業的發表和評論。由於我們俄研所和日本學程注重的是對俄國和日本的黨政、經濟、社會與外交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因此在研究問題的性質上,「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method)與「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很可能會是各位同學們所必須採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為什麼呢?),因此本課程也將在各週提及這兩個研究方法如何與各週的主題相輔相成。

    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同學們將分段完成自己的期末研究論文計劃的各個重要部分,並且將在期末在課堂上舉辦一個模擬學術研討會,由同學們分別擔任主持人、發表人、評論人與聽眾,培養進行學術研究與發表的專業能力。

    同學們應可在課程中發現,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基本上就是一連串你如何去justify「你如何發現問題」與「你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方法論與研究設計的訓練,除了對同學們的研究與寫作有幫助之外,對於我們思考每天的社會現象與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問題也都會帶來很多的啟發。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課程大綱(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附檔的syllabus)

    Part I 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概論

    Week:1 (9/11):課程簡介

    Week:2 (9/18):什麼是科學的研究

    Week 3 (9/25):如何選擇研究題目和進行文獻探討 (繳交作業一)

    Week 4 (10/02):相關關係與因果關係

    Week 5 (10/09):學術論文寫作的格式與技巧 (繳交作業二)

    Week 6 (10/16):概念化、操作化和測量

    Part II 各種驗證因果關係的研究設計方法

    Week 7 (10/23):實驗法、準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 (繳交作業三)

    Week 8 (10/30):個案研究法

    Week 9 (11/06):―――期中考週,彈性運用―――

    Week 10 (11/13):比較研究法 (繳交作業四)

    Week 11 (11/20):統計法

    Part III 各種蒐集人們的意見和態度的方法

    Week 12 (11/27):調查研究法 (繳交作業五)

    Week 13 (12/04):訪談法、焦點團體研究法與參與觀察法

    Part IV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Week 14 (12/11):期末上台報告、評論與提問I (評論人繳交作業六)

    Week 15 (12/18):期末上台報告、評論與提問II (評論人繳交作業六)

    Week 16 (12/25):期末上台報告、評論與提問III (評論人繳交作業六)

    Week 17 (1/08):自主學習撰寫期末報告

    Week 18 (1/15):―――期末考週,繳交期末報告―――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60%

    講述 Lecture

    10%

    討論 Discussion

    25%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5%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課堂積極回應 (5%):由老師視各位同學的積極程度主觀評分。

    每週課堂小考 (40%):我們大約會有12次左右的小考,每次4分,老師會選擇你最高的10次成績來計分。小考缺考者皆毋須也不能補考。

    作業一:自訂各種研究類型的題目 (5%)

    作業二到四是你自己的期末研究論文:

    作業二:選一個研究題目,並且說明這個研究題目是怎麼得到的。(10%)

    作業三:說明過去的研究解答了哪些部分、還有哪些部分沒有解答。(10%)

    作業四:說明你如何建立你的理論、論點,和推導出待測假設。(10%)

    作業五:說明你驗證你的假設的方法是怎麼設計的。(10%)

    作業六:評論同學的文章 (5%)

    期末上台報告你的研究論文 (5%)

    期末報告:根據老師和同學們的評論修改你的研究論文成為一篇研究計劃書 (填補你在作業二、作業三、作業四、作業五所未得到的分數)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詳見附檔的syllabus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書名 Book Title 作者 Author 出版年 Publish Year 出版者 Publisher ISBN 館藏來源* 備註 Note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