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 Syllabus

科目名稱:東南亞政治發展

Course Nam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sia

修別:選

Type of Credit: Elective

3.0

學分數

Credit(s)

12

預收人數

Number of Students

課程資料Course Details

課程簡介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將以東南亞政治發展為主題,強調殖民經驗、民族主義的挑戰、國家的建構、區域一體化、民主力量的崛起與全球化的影響。

核心能力分析圖 Core Competence Analysis Chart

能力項目說明


    課程目標與學習成效Course Objectives & Learning Outcomes

    除了從全球角度思考東南亞社會,也能幫助學生理解該區域政府決策,增加對東南亞現在及未來政治、經濟與文化問題的理解。

    每周課程進度與作業要求 Course Schedule & Requirements

    教學週次Course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週次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Week 彈性補充教學類別Flexible Supplemental Instruction Type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一部份: 全球視角下的東南亞

    第二週: 政治發展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王孝勇, 周瑩冰〈西方政治發展理論的生成、發展與批判〉
    陳文新 〈從現代化到制度變遷—當代西方政治發展理論的語境轉換〉
    杜才平 〈西方政治發展理論評述〉
    楊洪常 〈政治發展還是政治衰敗〉
    Lucian Pye “The Concept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第三週: 殖民主義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劉月琴 〈英國對伊拉克殖民統治方式的變遷〉
    楊乃喬 〈後殖民主義還是新殖民主義?〉
    周志俊, 成功 〈略談中國基督教的愛國運動〉
    王小強 《史無前例的挑戰》217-268
    Helen Hintjens, “Explaining the Genocide in Rwanda.”

    第四週: 東南亞的殖民主義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陳奉林, 靳穎 〈東西方殖民主義之比較研究〉
    梁志明 〈東南亞殖民主義史的分期與發展進程〉
    王紅銀 〈試論殖民主義對東南亞現代化發展的影響〉
    Anne Foster “Opium, the US, and the Civilizing Mission in Colonial Southeast Asia”

    第二部份: 各國發展
    第五週: 印尼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鍾運榮〈試述荷蘭殖民統治對印尼政治發展的影響〉
    陳永貴〈蘇加諾時期印尼經濟政策的特點及歷史原因分析〉
    賴莉雲〈1945-1988年印尼經濟發展的成就及其弊端〉
    郭正中〈從東帝汶和亞齊的獨立運動看印尼政治民主化的隱憂〉
    Syed Muhd Khairudin Aljunied “The case of the Maria Hertogh controversy in Singapore, 1950–54”

    第六週: 馬來西亞 (1)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王成 〈從西方化到本土化〉
    黃雲靜〈馬來西亞現代政治制度的確立〉
    徐羅卿〈馬來西亞政治發展特色淺析〉
    宋鎮照〈馬來西亞政治版圖的變遷:走向兩線政治發展或 政治動盪〉
    左正東〈金融危機與馬來西亞經濟自由化〉
    M. Shamsul Haqu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Managing Ethnic Tensions in Malaysia

    第七週: 馬來西亞 (2)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王子昌〈華人移民與馬來西亞的政治發展〉
    朱陸民 〈從制度視角看馬來西亞華人的參政空間〉
    關志華〈馬來西亞國家電影下的馬來西亞華語電影論述〉
    曹淑瑤〈多元族群社會下的華族母語高等教育〉
    Wan Norhasniah Wan Husin “Business Dominance among the Malays and Chinese in Malaysia from a Civilizational Perspectives”

    第八週: 新加坡 (1).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潘黎明 〈英國侵占新加坡及其前期殖民統治的特點〉
    夏玉清, 孔慧 〈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在新加坡的印度人〉
    李朋飛 〈殖民時期華人慈善事業探析〉
    王潤華〈魚尾獅神話: 新加坡後殖民書寫的典範〉
    Stephan Ortmann “Singapore: The Politics of Inventing National Identity”

    第九週: 隨堂考

    第十週: 新加坡 (2)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李曉康 〈新加坡歷史教育與政治發展〉
    李路曲 〈新加坡2011年大選與政治發展模式〉
    羅允澤 〈新馬華文教育與工會運動之關係 (1949-63 年)〉
    Daniel Wei Boon Chua “Revisiting Lee Kuan Yew’s 1965-66 Anti-Americanism”

    第十一週: 新加坡 (3)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陳鴻瑜 〈新加坡的民選總統制〉
    劉曉鵬 黃奕維 〈族群操作及其效果:新加坡選舉史中的不和諧記憶〉
    Netina Tan “Manipulating Electoral Laws in Singapore”

    第十二週: 菲律賓 (1)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宋雲偉〈美國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及其影響〉
    汪鯨 〈從宗教看東南亞華人與土著民族的族群關係〉
    高偉濃, 汪鯨 〈政治傳統, 宗教和殖民歷史對東南亞民主政治的影響〉
    Gerald Sussman, “Chinese Schools and the Assimilation Problem in the Philippines”

    第十三週: 菲律賓 (2)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陳江生, 陳昭明 〈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王韞 〈菲律賓與印尼軍人政治參與的比較〉
    傅軍, 張振洋 〈印尼與菲律賓民主轉型之比較研究〉
    陳鴻瑜〈菲律賓的政黨政治:從兩黨到多黨的轉變〉
    Ponciano S. Intal Jr. and Marissa C. Garcia, “Rice and Philippine Politics”

    第十四週: 文萊/泰國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朱振明〈石油王國文萊的經濟發展〉
    黃雲靜 〈伊斯蘭教與當代文萊政治發展〉
    寧平 〈佛教對泰國政治現代化進程中的影響〉
    劉勇智, 張學藝 〈泰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道路及成因〉
    陳佩修 〈泰國的軍事政變與政治變遷〉
    Clearence Ngui Yew Kit “Kra Canal (1824-1910): The Elusive Dream”

    第十五週: 越南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劉東明 〈杜魯門政府與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統治的重建〉
    仝立人〈越南政治革新背景淺析〉
    李兵 〈二戰後影響越南政治發展的重要因素及經驗教訓〉
    陳霜華 〈越南經濟革新開放問題研究〉
    謝國斌 〈越南的少數民族及其困境〉
    Leslie Gelb, “The Essential Domino, American Politics and Vietnam.“

    第十六週: 緬甸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李洋, 胡萬慶 〈論英國對緬甸殖民統治政策及演變〉
    李晨陽 〈現代緬甸民主運動中的佛教〉
    賀聖達 〈緬甸現政府與政治發展〉
    范宏偉 〈1967年緬甸626排華事件與緬華社會研究〉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 “Organized Chaos: The Illicit Overland Timber Trade between Myanmar and China.”

    第十七週: 柬埔寨/寮國(老撾)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李晨陽 〈佛教在當代柬埔寨政治中的作用〉
    羅子余 〈柬埔寨經濟發展管窺〉
    楊保筠 〈柬埔寨政黨政治的發展及其特點〉
    許梅 〈柬埔寨多黨民主政治的困境〉
    于臻 〈論西哈努克在當代柬埔寨政治演變中的作用與影響〉
    陶紅 〈試論老撾經濟發展落後的歷史根源〉
    王蓉霞 〈國際關係視角下老撾選擇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朱仁顯, 杜達萬〈老撾對外開放的環境分析〉

    第十八週: 東南亞國家聯盟
    授課時數: 3 備課時數: 4.5

    王士錄 〈東盟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王子昌 〈東盟的文化特徵意識〉〈東盟的地理整體與利益整體意識〉
    謝磊 〈理解東盟的發展: 歷史體係的視角〉
    謝碧霞, 張祖興 〈從東盟憲章看東盟變革與延續〉
    Thomas Pepinsky, “Southeast Asia: Voting against Disorder”

    第十八週: 學生期末報告/隨堂考

    授課方式Teaching Approach

    40%

    講述 Lecture

    40%

    討論 Discussion

    20%

    小組活動 Group activity

    0%

    數位學習 E-learning

    0%

    其他: Others:

    評量工具與策略、評分標準成效Evaluation Criteria

    隨堂考 20%
    課程參與 20%
    口頭報告 20%
    學期研究報告 40%

    本課程將十分側重研究報告與上課討論,學生也需依正式論文格式在本學期結束前繳交一篇不超過二十頁之研究論述。論文題目須在第九週前獲得老師同意,對論文的討論也必須在每週上課時公開進行。學生論文題目應於第九週前決定,口頭研究大綱報告時間以二十分鐘為限。

    指定/參考書目Textbook & References

    顧長永,《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 持續與變遷》 (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

    已申請之圖書館指定參考書目 圖書館指定參考書查詢 |相關處理要點

    維護智慧財產權,務必使用正版書籍。 Respect Copyright.

    課程相關連結Course Related Links

    
                

    課程附件Course Attachments

    課程進行中,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等隨身設備 To Use Smart Devices During the Class

    需經教師同意始得使用 Approval

    列印